文:橙子的舰船俱乐部

书接上回:在专栏的第一期文章中笔者已经介绍了前卫号战列舰的研制背景,而本文则将继续解析前卫号的总体设计。

‬全文共计8674字,配图33幅

  • 前卫级战列舰共1艘:前卫号

往期文章传送门: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1)

前卫号战列舰

‬性能数据

前卫号战列舰(1946)性能数据如下:

标准排水量:46102吨

满载排水量:51420吨

舰长:248.31米

水线长:243.82米

舰宽:32.92米

标准吃水:9.75米

满载吃水:10.69米

武器装备:4座双联装MK1/N型42倍径15英寸主炮、8座双联装MK1型50倍径5.25英寸高平两用副炮、10座六联装MK6型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2座双联装MK2-STAAG型(稳定测速防空火炮)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11座单装MK6型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

装甲防护:主装甲带弹药库舱段厚349毫米,动力舱段厚324毫米、主水平装甲弹药库舱段厚149毫米,动力舱段厚124毫米、主炮塔正面厚324毫米,侧面厚274毫米,背面厚174毫米,顶部厚149毫米、炮座正面厚300毫米,侧面厚324毫米,背面厚275毫米

主机功率:常规功率120000匹马力,过载功率130000匹马力

航速:30节

燃油储备:4513吨

续航能力:6660英里/12节、3380英里/28节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2)

前卫号战列舰

‬舰体设计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前卫号战列舰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参考了乔治五世级和狮级战列舰。该舰在乔治五世级的平甲板舰型和倾斜形舰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牺牲了A炮塔向正前方开火的能力(不过鉴于几乎没有战列舰会选择向正前方开火,即便黎塞留级也是如此,牺牲这一能力并不会影响前卫号的战斗力),抬高舰艏干舷并增大舷弧以减少上浪、改善适航性。此外,前卫号还采用了独特的方形舰艉设计。这种舰艉有利于在高速航行时减小阻力,同时能够在舰艇受损的情况下维持舰体稳定。上述设计使前卫号的稳定性极强。在1953年9月的水手演习中,前卫号在北大西洋的恶劣海况下横摇仅有15度,而同为末代战列舰的衣阿华号横摇达到了26度,对射击构成了严重干扰。这也充分证明了前卫号航行能力的优越。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3)

前卫号战列舰的方形舰艉

在整体布局方面,前卫号战列舰共拥有4座主炮塔。其中2座炮塔在舰体前部,另外2座则在后部,均采用背负式布局。在舰体中部是高大的箱式上层建筑。前卫号的上层建筑还根据以往的作战经验和风洞试验的结果进行了调整,因此该舰的上层建筑相较于乔治五世级和狮级战列舰显得更加完善。另外,前卫号将情报、标绘、作战与雷达信息全部集成在位于装甲盒内部的CIC(作战情报中心)中,以便更加高效地洞悉并应对战场态势。不过该舰依旧在上层建筑前后各保留了一个被轻薄装甲包裹着的典型英式指挥塔。前卫号的两座烟囱之间还预留有较大的间距。英军原先计划在此装载水上飞机及其配套设施。而当这一设想被取消后,设计人员又将水上飞机甲板改为了小艇甲板,同时利用多余的空间改造了教堂和电影院。在前卫号的上层建筑两侧各装有4座副炮塔。这些炮塔也同样采用了背负式布局。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4)

前卫号战列舰(左)和乔治五世号战列舰(右),可见两舰的上层建筑有明显差异

‬武器系统

前卫号战列舰的主武器采用的是4座双联装MK1/N型42倍径15英寸舰炮。在上期文章中已经提到,为了缩短建造时长,该舰的主炮及配套炮塔均选用了库存货。其中A炮塔和B炮塔来自勇敢号,X炮塔和Y炮塔则来自光荣号(勇敢号和光荣号原本为大型轻巡洋舰,在改造为航空母舰的过程中主炮塔被拆卸并封存)。而8门主炮分别有2门来自伊丽莎白女王号、2门来自拉米利斯号、1门来自厌战号、1门来自君权号、1门来自决心号、1门来自黑暗界号。这些主炮并非直接从上述舰艇上拆卸得来,而是调用了仓库中储存的备件。8门主炮的编号分别为65、77、105、108、63、30、21和24号。英军根据每门库存火炮的使用记录换算出磨损程度,再从中精挑细选出了以上8门性能相近的主炮,从而保障了前卫号齐射的稳定性。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5)

前卫号战列舰的X炮塔和Y炮塔,它们原本分别为勇敢号大型轻巡洋舰的Y炮塔和A炮塔

此外,英军还对这些老式舰炮进行了现代化升级,并将其改名为MK1/N RP12型42倍径15英寸舰炮。改造后的舰炮仰角从20度提升到了30度,最远射程也随之增大到了30680米。而在使用强装药时,该炮的射程甚至可以达到34630米(不过前卫号事实上并未使用过强装药)。MK1/N型舰炮在旧炮状态下(25%磨损)以常装药发射879千克重的15英寸6crh穿甲弹时,炮口初速为731.5米/秒。强装药时的炮口初速则为785米/秒。在新炮状态下以常装药发射穿甲弹时,炮口初速为749米/秒。强装药时的炮口初速则为804米/秒。现代化升级后的MK1/N型舰炮搭配性能优异的6crh穿甲弹拥有不俗的威力。前卫号虽然装备一战时期研制的舰炮,却依旧拥有能与其他新锐舰相抗衡的火力,无愧于其皇家海军最后的战列舰之名。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6)

弹重为879千克的6crh炮弹

根据经验式计算得出的前卫号战列舰主炮穿深数据如下:

距离(米)——垂直穿深(毫米)——水平穿深(毫米)

新炮状态(强装药)

0——764——/

旧炮状态(强装药)

0——744——/

4572——658——14

9144——572——37

13716——491——61

18288——419——86

22860——354——114

27432——302——147

32004——260——190

新炮状态(常装药)

0——706——/

旧炮状态(常装药)

0——688——/

4572——603——16

9144——519——40

13716——440——65

18288——369——93

22860——309——125

27432——259———168

注:上述穿深数据并未考虑弹道修正。根据英军对罗德尼号战列舰上拆解的VC装甲的打靶测试,笔者经计算得出:MK1型舰炮在使用新式15英寸穿甲弹时的弹道修正百分比大约为91.2%~106.4%(英军新式穿甲弹在入射角30度以上的大角度性能较差,此时的弹道修正百分比明显上升)。有需要的读者可自行计算修正后的经验式穿深。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7)

附上一张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主炮穿深表用以对比

这里先解释一下为什么选择俾斯麦级与前卫号的主炮做对比。维内托级的M1934型舰炮以使用寿命为代价把垂直穿深提到了世界第三的位置,过于极端。黎塞留号的M1935型舰炮在战时使用过美、法两国的发射药和炮弹,数据较为混乱。那么新锐舰中使用15英寸舰炮的就只剩下俾斯麦级战列舰了,绝非笔者有意迫害。通过比较二者的穿深,我们不难发现,前卫号装备的MK1/N型舰炮的垂直穿深(常装药状态)与同时期的多数新锐15英寸舰炮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即便考虑到大角度性能的影响后,其水平穿深依旧明显高于其他竞争对手,甚至超越了部分16英寸级别舰炮(例如科罗拉多级和纳尔逊级的数位big7元老)。而这就意味着前卫号在远距离作战时拥有较大的优势。配合着其优秀的火控系统,该舰便可以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利用自身水平穿深高的优势。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8)

前卫号战列舰的主炮塔内部,该舰在电影《击沉俾斯麦号》中饰演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经验式数据并不能代表前卫号战列舰主炮的真实穿深。该式仅可在不同国家的战列舰斗兽时起到有限的统一标准的作用。根据罗德尼号在拆解后英军对其装备的VC装甲的打靶测试,MK1型42倍径15英寸舰炮在使用MK17B穿甲弹时对两块12英寸VC装甲的穿孔极限分别为1240和1330英尺/秒(法线角30度),而前者的穿透极限为1300英尺/秒。但在经验式中,该炮需要在炮弹存速大于1461英尺/秒时才能击穿12英寸装甲(常装药状态,法线角26.3度)。即便考虑到装甲板性能不一,样本点较少和炮弹的质量波动产生的误差,经验式数据也明显逊于罗德尼号打靶测试所得的实测数据。由此可见,经验式穿深并未充分体现MK1型舰炮使用新弹时的强大威力。“老太太的假牙”尚且锋利,并不明显逊色于其他新锐猛兽的尖牙利齿。前卫号对任何一艘主力舰来说都可谓是不容小觑的强大敌人。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9)

罗德尼号战列舰的VC装甲的打靶测试(ADM281-40)

前卫号战列舰的副武器为8座双联装MK1型50倍径5.25英寸高平两用炮。这款性能优良的舰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英军的广泛使用,在黛朵级和司战女神级防空巡洋舰以及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身上均可见到该炮的身影。MK1型高平两用炮可以发射36.3千克重的高爆弹和39.9千克重的半穿甲弹,射速可达18发/分。 在发射高爆弹时,炮口初速度为814米/秒,最大射程为22010米。而在对空作战时,最大射程则为14170米(70度)。前卫号的MK1型高平两用炮每门备弹391发。其中111枚为半穿甲弹,另外280枚则为高爆弹,并装备有VT引信。该炮的炮塔最大旋转速度为10度/秒,俯仰速度为10度/秒,仰角在-5度~70度之间。配合着前卫号引以为傲的火控系统,MK1型高平两用炮可以有效打击空中和海中目标。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10)

前卫号战列舰的MK1型双联装50倍径5.25英寸高平两用炮

在防空武器方面,前卫号战列舰装有10座六联装MK6型、2座双联装MK2-STAAG型(稳定测速防空火炮)和11座单装MK6型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其中,STAAG型基座配备有262型雷达。该雷达的探测距离达6400米,可以自动跟踪4500米以内的目标,并将相关数据导入基座中配备的计算设备中,从而引导火炮瞄准。六联装博福斯高射炮上同样配备有262型雷达和配套火控设备。该炮重达21.58吨,但凭借着大功率的动力装置,其灵活性反而高于部分双联装和四联装炮座。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受欢迎的防空武器之一。该炮可以发射0.894千克重的高爆弹,射速为120发/分,而在水平射击时甚至可达140-160发/分。炮口初速为881米/秒,最大射程达9830米,防空射高则为7100米。如此夸张的防空火炮配置使得前卫号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防空能力最为优异的主力舰之一。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11)

六联装MK6型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

‬值得注意的是,前卫号战列舰的防空武器配置在服役期间还经过了多次调整。就在建成后不久,1946年8月,该舰便为迎接英国王室成员而进行了改造。B炮塔顶部的MK6型40毫米博福斯防空炮被暂时拆除并改为观礼平台。在1947年7月至1948年8月的大修中,前卫号的全部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都得到了改造。而为了补偿改造中增加的重量,后甲板上的2座单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被拆除。到了1954年,又有其他5座单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在改造时被移走。当前卫号于1955年改造完毕转入预备役时,为了降低维护难度,大部分防空高射炮都被拆除,只象征性地留下了位于B炮塔和X炮塔两侧的4座单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余下的4座高射炮也在预备役期间因为种种原因陆续被拆除了。而等到前卫号于1960年被正式出售并拖往船厂拆解时,舰上已没有任何一座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剩余了。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12)

前卫号战列舰各个时期的防空武器配置

装甲防护

前卫号战列舰的装甲防护是在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该舰的主装甲带长140.2米,高7.3米,覆盖了水线长度的57%。主装甲带分为上中下三段,其中上段和中段装甲厚度均匀,下段装甲则逐渐削薄,并且向舰艏和舰艉方向有一定程度的延伸,避免炮弹击穿水平装甲以下的装甲舱壁。前卫号的主装甲带弹药库舱段厚349毫米,可以抵御42倍径15英寸炮从14082米外发射的907千克炮弹。动力舱段厚324毫米,可以抵御42倍径15英寸炮从16094米外发射的907千克炮弹。前卫号在装甲盒前后还设有防破片装甲带,下端与舰艏和舰艉的水平装甲甲板相接。前部防破片装甲带的高度为2.4米,厚度从349毫米逐渐削薄至50毫米,一直延伸至距离舰艏3.7米处。后部防破片装甲带的高度则达到了3.4米,厚度从349毫米逐渐削薄至50毫米,覆盖了前卫号的整个轴系。为了获得更好的抗弹性,后部防破片装甲带还带有大角度内倾。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13)

前卫号战列舰的装甲布局图

在水平防护方面,前卫号战列舰理论上可以抵御从4267米高度投下的454千克穿甲炸弹的攻击。该舰的主水平装甲弹药库舱段厚149毫米,可以抵御42倍径15英寸炮从30175米外发射的907千克炮弹。动力舱段厚124毫米,可以抵御42倍径15英寸炮从24962米外发射的907千克炮弹。每个弹药库的顶部和四周还包裹有一层37毫米厚的装甲板,弹药库舱段的装甲总厚度达到了186毫米。此外,前卫号在装甲盒前后也同样设置了水平装甲。这层装甲位于主水平装甲以下2个甲板的高度,与舰艏和舰艉的防破片装甲带下端相接。前部装甲甲板一直延伸至距离舰艏3.7米处,厚度从124毫米逐渐削薄至62毫米,中间设有开口为锚机舱留出空间。后部装甲甲板一直延伸至舰艉,厚达112毫米,覆盖了前卫号的整个轴系。上述设计使得前卫号拥有了惊人的防护面积,可以充分地保护该舰的储备浮力,而且并不会在非重点防护区域浪费过多装甲重量。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14)

前卫号战列舰舵机舱段剖面图,可见112毫米厚的后部装甲甲板以及100毫米厚的后部防破片装甲

正如上文所述,前卫号战列舰的主炮塔来自勇敢号和光荣号大型轻巡洋舰。该炮塔在经过现代化改造后,终于拥有了与乔治五世级的主炮塔相同的防护水平。不过鉴于乔治五世级的主炮塔防护能力本身已经落后于时代,前卫号的主炮塔防护能力也同样薄弱不堪,明显逊于除了俾斯麦级以外的其他新锐舰。该舰的主炮塔装甲正面厚324毫米,侧面厚274毫米,背面厚174毫米,顶部厚149毫米。而炮座装甲正面厚300毫末,侧面厚324毫米,背面则厚275毫米。最后,在吸取了南达科他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的经验教训后(瓜达尔卡纳尔海战和丹麦海峡海战),前卫号在上层建筑的关键部位的侧面和甲板加装了25毫米和50毫米厚的ClassB装甲。这些装甲显著降低了电子设备、舰桥、海图室等设施被破片击伤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了前卫号的综合防御能力。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15)

前卫号战列舰的主炮塔

前卫号战列舰的副炮塔也同样有较强的防护能力。其中炮塔装甲厚50毫米,扬弹机装甲厚56毫米,扬弹机与水平甲板的连接处厚174毫米。由于前卫号在装甲盒内部设置有CIC,且英军认为指挥塔被击中的概率并不高,该舰依旧延续了英国战列舰指挥塔装甲薄弱的传统。指挥塔装甲正面中线处厚75毫米,背面中线处厚63毫米,侧面厚63毫米,顶部厚25毫米,底部和通信桶厚25毫米。另外,前卫号共拥有3道横向装甲隔壁。前部和后部的横向装甲隔壁外侧厚299毫米,内侧厚249毫米,在下层甲板以下的部分则削薄到37毫米。横向装甲隔壁与主装甲带和水平装甲相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装甲盒。第三道横向装甲隔壁则位于舵机舱后方,是一块100毫米的均质装甲板。在每道横向装甲隔壁前后,都另设有一块25毫米厚的装甲板,用以阻挡破片并保障水密性。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16)

尚未安装副炮塔的前卫号战列舰,可见其扬弹机与水平甲板的连接处的装甲异常厚实

前卫号的水下防护系统自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设计改进而来,由3层纵向隔壁和1层38-44毫米厚的装甲隔壁组成。这些隔壁将前卫号的水下防护系统分为了三个独立的隔舱,内部分别填充有水和重油。该舰在A炮塔处的TDS纵深为3.12米,B炮塔处为3.96米,舰体中部为4.57米,X炮塔处为3.12米,Y炮塔处为4.19米。这套水下防护系统理论上可以抵御454千克TNT炸药的爆炸。而在TDS纵深较小的A炮塔和X炮塔附近,也可以抵御386-408千克TNT炸药的爆炸。此外,前卫号还根据威尔士亲王号沉没的教训修改了水下防护系统的设计细节。该舰的水下防护系统较乔治五世级提升了1层甲板的高度,侧舷的公共浴室被移到了其他区域,上层甲板以下的舷窗数量也被大幅削减。英军原先认为,这些浴室可以在中雷时充当释放压力的空间。但威尔士亲王号的悲剧已然表明,浴室不仅没能在实战中发挥释放压力的效果,而且还可能破坏舰体的水密性。总而言之,吸取了实战经验教训的前卫号拥有比乔治五世级更加可靠的水下防护系统。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17)

前卫号战列舰剖面图,可见该舰的水下防护系统由3层独立的隔舱组成

总体来看,吸取了实战经验教训的前卫号战列舰在防护设计方面亮点颇多,例如艏艉防护和上层建筑防护。这些轻质装甲使该舰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惊人的防护区域。增高的水下防护系统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海水从顶部的破口灌入舰内。然而,前卫号的核心舱室防护并不尽如人意。弹药库舱段带有一定倾角的349毫米侧舷装甲和149毫米的水平装甲尚且能够提供足够的防护能力,但动力舱段接近垂直的324毫米侧舷装甲和124毫米的水平装甲却完全无力应对同时期大口径舰炮的威胁。同时,虽然在战时已有大量战例表明,水中弹并非小概率事件,且对战舰构成重大威胁(例如以胡德号为首的英军在米尔斯克比尔海战中以多发水中弹在短时间内击沉或重创3艘法军主力舰),但前卫号在水中弹防护方面仅仅差强人意。而主炮塔防护也明显落后于时代平均水平。以上几点即为该舰的防护漏洞所在。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18)

前卫号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弹药库舱段随舰体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动力系统

前卫号的动力系统沿用了狮级战列舰的现有设计,包括8座海军型三鼓锅炉和4座帕森斯单级齿轮减速蒸汽轮机,驱动4个直径为4.5米的锰铜螺旋桨。其中外侧的螺旋桨为3桨叶,内侧的螺旋桨则为5桨叶。这是由于3桨叶螺旋桨在转速超过180转/分时会发生严重的轴向震动。为了防止外侧和内侧的螺旋桨相互作用,英军决定将外侧的3桨叶螺旋桨转速限制在180转/分以内,而内侧则选用同直径的5桨叶螺旋桨,以此抑制了舰体在高速航行时的震颤。在使用5桨叶螺旋桨后,当螺旋桨转速超过200转/分时,船舵的角度被限制在10度。而当螺旋桨转速在156转/分以内时则不存在这一问题。整套动力系统被安装在两两并排的8座独立的动力舱中。即便某个动力舱在破损后被海水淹没,其他动力舱依旧能够以交叉连接的方式继续工作。在设计中,这套动力系统正常工作的功率为120000匹马力,过载后可以提升到130000匹马力,使前卫号在标准排水量时航速为30.25节,满载排水量时航速为29节。但令人惊喜的是,前卫号在试航中的表现明显高于英军的预期:当排水量为45720吨时,航速达31.57节。而排水量为51070吨时,该舰也依旧可以跑出30.38节的高速。这一成绩在新锐舰中无疑是非常优异的。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19)

前卫号战列舰的锅炉舱

在前卫号战列舰的建造过程中,英军对该舰的动力系统进行了多项改进。锅炉舱和轮机舱内加装了隔热材料以改善工作条件,改进了锅炉使用的耐火砖,在锅炉舱内增加了进风口以提升通风效果,新增了额外的排水管冷却器,并将酬载蒸汽从主蒸汽系统中彻底分离。在推进系统上加装减震支架,改进了炉前金属件和炉膛,重新设计轴压盖以及轴承支架。主蒸汽阀采用液压操作,并支持远程遥控。4套轮机和锅炉组成的动力组都有独立的蒸汽供应,防止某一动力组在受损后造成舰内蒸汽大范围丧失。此外,舰艇在低速航行时消耗功率最多的是阻力。在通过防污涂料减小摩擦力方面,英制涂料的摩擦力每天增加约0.5%。仅在出坞半年后,摩擦力便会增大90%左右。而美制涂料的摩擦力增加速度只有英制产品的一半,对动力系统的负担更小,从而达到降低燃料消耗率,以提升续航里程的效果。随着英国作为盟友获得了美制防污涂料的生产许可证,前卫号的燃料消耗率相较于先前的乔治五世级也有了明显降低。由令人发指的0.80磅/马力每小时减小到了0.64磅/马力每小时。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20)

前卫号战列舰,可见其交错布局的动力舱

在续航能力方面,前卫号改进了先前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暴露出的严重腿短问题。(北卡罗来纳级在低速时的燃料消耗量较乔治五世级低39%,而前者在高航速下的燃油经济性同样明显高于后者,使其续航能力几乎是后者的两倍)该舰的总燃油储备达4850吨,其中包括427吨柴油。另外,A炮塔和Y炮塔下方还有300吨的应急燃油储备。这些燃油支持前卫号以12节航行6660英里,或以28节航行3380英里。尽管这一数字与大多新锐舰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凭借着英国数量众多的海外殖民地,前卫号依旧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最后,吸取了贝尔法斯特号轻巡洋舰被水雷命中后,因为蒸汽丧失而导致电力供应中断的教训,前卫号安装有4台480千瓦直流涡轮发电机和4台450千瓦应急柴油发电机,发电机的总功率达3720千瓦,足以满足舰上电子设施的电力需求,同时还创造了英国战列舰发电功率记录。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21)

前卫号战列舰的动力系统布局图

‬火控系统

前卫号战列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遥控火控系统。该舰的4座主炮塔由前后2个指挥塔控制,每座指挥塔上都装有1座274型火控雷达,可以独立测向与测距,并根据着弹点数据修正弹道。除了依靠指挥塔控制外,前卫号的B炮塔也可以指挥A炮塔和X炮塔进行射击,X炮塔则能指挥Y炮塔射击。在B炮塔、X炮塔和Y炮塔上,均配备有一具9.1米测距仪。此外,前卫号还安装了4座半美制Mark 37型指挥塔。每座控制塔上都装有1座275型火炮雷达,为副炮塔提供火控支持。另外,每座六联装MK6型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都安装有1座262型雷达与近距离盲射系统。而在每座双联装MK2-STAAG型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上也装有1座262型雷达。强大的火控系统与稳定可靠的射击平台相结合,再搭配着改良并换弹后主炮的不俗穿透力,使前卫号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舰之一。除了航空母舰以外的任何水面舰艇在遇到该舰时必定会惧惮几分。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22)

前卫号战列舰装备的雷达

除了以上数座火控雷达外,前卫号战列舰在主桅杆上还装有1座960型对海对空搜索雷达、1座281B型对空搜索雷达和1座260型导航雷达(281B型雷达在后期又更换为960型对空搜索雷达)。前桅杆上装有1座293P型目标指示雷达,前桅楼上装有1座277P型对空搜索雷达。如此惊人的雷达配置将大多数新锐舰远远甩在身后。更重要的是,前卫号并非如同其他新锐舰一般在改装时才加装雷达,而是在设计阶段就预定配备这些设施。因此,在参考了以往的作战经验后,该舰的雷达配置以及安装位置都更加合理,可以充分地发挥出雷达的效能。最后,前卫号还在装甲盒内别出心裁地设置有CIC(作战情报中心)。该舰的CIC将情报、标绘、作战与雷达信息全部集成在一起,由标绘室、操作室和雷达显示室3部分组成。使得前卫号可以更加高效地应对战场态势。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23)

前卫号战列舰,可见其上层建筑上安装的众多雷达

‬室内装潢

在前卫号战列舰服役之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多时。虽然大国之间的争霸正愈演愈烈,但前卫号的日子却还算清闲,甚至一度被当作皇家游艇使用,搭载着王室成员在多个国家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为了迎接王室成员,该舰专门将室内装潢改造的极为奢华。通览二战时期的各国战列舰,仅有我们先前介绍过的维内托级战列舰可以与其相提并论。在1946年的改造中,舰上还增设了国王套房和王室成员套房,并将战舰中部的两层甲板之间打通,改为高5米的豪华客厅。B炮塔顶部的40毫米博福斯防空炮也被拆除,作为观礼平台使用。下面直接放图,大家自行感受皇家游艇的奢华。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24)

英王乔治六世的套房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25)

前卫号的王室套房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26)

正在与前卫号上饲养的猫玩耍的玛格丽特公主和未来的伊丽莎白女王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27)

英王乔治六世与未来的伊丽莎白女王

‬小结

前卫号是皇家海军最后的战列舰,也是世界上倒数第二艘建成的战列舰(在二战中尚未完工便被重创的让·巴尔号在战后重新建成,为最后一艘完工的战列舰)。作为大炮巨舰时代的绝唱,无疑是令所有敌人望而生畏的。尽管它并非是一艘尽善尽美战舰,在火力和防护能力等方面有一些先天缺陷,但该舰依旧凭借着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为英国战列舰的发展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从无畏舰的诞生到一艘艘钢铁巨兽落寞退场,前卫号也象征着世界海军迎来了新的时代。统治了海洋近半个世纪的战列舰终于从舞台上退下。时代终究是属于后辈们的,各式新型舰艇纷纷从船台上走向大洋,用日新月异的科技不断改写着战争的规则。而前卫号,这位大舰巨炮时代的守墓人,在这个早已不属于他的时代中,也将继续捍卫着属于曾经日不落帝国的最后荣耀。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28)

主炮齐射的前卫号战列舰

文章的最后,再来欣赏一下前卫号战列舰的盛世美颜。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29)

前卫号战列舰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30)

前卫号战列舰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31)

前卫号战列舰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32)

前卫号战列舰

莱特湾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独倚栏干看落晖)(33)

前卫号战列舰

往期文章传送门:

出生末世的“皇家游艇”——日不落帝国余晖:前卫号战列舰 背景篇

最后再求个转发、点赞、收藏三连,感谢读者们的支持。对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查看我的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