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黑龙江省体工队门口锣鼓喧天,人们热情欢迎在国际比赛上摘金凯旋的速度滑冰运动员们一名孕妇推着自行车穿过人群,朝另一个方向走去她是短道速滑教练吴庆红相比中国的“大道”选手在上世纪60年代便收获了世锦赛金牌,彼时的中国短道只是个“小学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冬奥的影片?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冬奥的影片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黑龙江省体工队门口锣鼓喧天,人们热情欢迎在国际比赛上摘金凯旋的速度滑冰运动员们。一名孕妇推着自行车穿过人群,朝另一个方向走去。她是短道速滑教练吴庆红。相比中国的“大道”选手在上世纪60年代便收获了世锦赛金牌,彼时的中国短道只是个“小学生”。
昨晚,冬奥题材电视剧《超越》在央视一套与三大视频平台开播。作为“我们的新时代”主题电视剧重点项目,《超越》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题并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上海柠萌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张晓波为导演,李嘉任总编剧,李庚希、胡军、沙溢、涂松岩领衔主演。作品聚焦短道速滑运动,用双时空叙事,围绕山东与黑龙江两代运动员的命运,讲述他们从地方队到国家队、从“野冰场”到奥运赛场为国争光的一路拼搏、一路超越。
第一集第一个镜头,电视剧就带观众重返中国短道速滑运动蓄势待发的时光。而在始于2014年的新时代故事线里,少女陈冕也踏上了逐梦之路。两代运动员、三代短道速滑人,即将交付他们各自的五年、十年、乃至数十年磨一剑。
从东北“野冰场”到走进山海关,冰雪运动发展轨迹显影
郑凯新与陈冕,2014年的他们缔结师徒缘分。而在过去的与现在的两条时空线里,他们又是刚刚叩开专业短道速滑世界的同龄人。《超越》的开篇,1989年冬天与2014年夏天的故事交替进行,中国短道速滑、中国冰雪运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在电视剧里逐渐显影。
旧时空定位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队初创的年代。那会儿,短道速滑刚在1988年的卡尔加里冬奥会上被列为表演项目,短道在中国也才兴起了七八年光景。队里好苗子不多,故事里的吴庆红教练另辟蹊径。她来到冰封的松花江上摆摊“有奖滑冰”,谁能在30秒内滑完两圈,就能得到一台进口Walkman作为奖品。社会青年付大海盯上了时髦的奖品,却又没能达到吴庆红的要求。一番争执追赶,吴庆红的弟子江宏、陈敬业在冰面上与付大海的小兄弟郑凯新“耗”上了,后者展现出的滑冰天赋让吴庆红印象深刻。镜头一转,2014年济南街头,轮滑少女陈冕取得了一场业余赛胜利。她用比赛奖金买到了心心念念的短道速滑冰鞋,顺道还得知了一个即将改变她命运的消息:青岛新成立的短道速滑队正在招新。本该去参加轮滑定级赛的陈冕改了主意,独自坐上开往青岛的高铁,想要为长久以来的梦想放手一搏。
相隔25年,都从“野外”的赛道开始,两名年轻人的短道速滑起点在《超越》里形成了鲜明对照。挺着大肚子的吴庆红为了难得的天赋型选手登门求才。但对郑凯新而言,当“倒爷”或者去南方,才是他的理想之境,不过是迫于母亲的压力勉强答应进队一试。而在陈冕上冰的2014年,中国冰雪运动之炬已被点燃:它不仅进了山海关,还走进夏天,在推进了20多年的“北冰南展”与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时代背景下,在越来越多中国孩子心里播下晶莹的梦想种子。
从当年的黑龙江小伙子被推入运动生涯,到眼下青岛队的招新报名处排起长龙,《超越》开篇只是寥寥几笔,已借两代运动员的不同起点,速写了整个冰雪运动发展的斗转星移。
无论竞技观念如何更迭,经历一番寒彻骨的拼搏精神从未改变
张晓波笃信,无论哪种题材,好的文艺创作归根结底都是写人的。具体到《超越》,如果说用电视剧样式为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写史堪称创作者的雄心,那么“以人写史”才是真正的方法论。
昨晚《超越》只是更新了第一集,可有限篇幅内,吴庆红、郑凯新、陈冕这三位主人公、三代人的生动形象已呼之欲出。身怀六甲也不离岗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吴庆红既是教练,也负责招新,还能客串后勤。天赋耀眼但对前路并不笃定,郑凯新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开始了短道生涯。2014年,顶着“半路转项行不行”的质疑而来,陈冕绝对算不上“天选之女”。何况那位出现在电视新闻里的现任黑龙江队主教练、她的父亲陈敬业,早就断言了她在冰上没有远大前程。可陈冕背上行囊义无反顾的样子,已为这个姑娘的冰雪梦圆写下了无限热爱的人生预判词。
跟随鲜活的人物代入他们的视角、走进他们的命运,不同时空的烙印便在剧中俯拾皆是。吴庆红力邀郑凯新入队的1989年,一搪瓷杯的奶粉冲热饮,是黑龙江队数九寒天户外训练时陈敬业他们珍视的宝贝。待到郑凯新和陈敬业分别成了2014年青岛队与黑龙江队的教练,他们带的年轻人已能在室内冰场训练,器材、设备、营养,都不再是棘手的难题。物质条件随时代天翻地覆,人们对于竞技体育的观念也在悄然转变。第二集预告里,1989年短道速滑队出早操时,陈敬业和队友们喊的是“金牌闪耀”“奖牌全拿”;2014年陈冕第一次闯入青岛队出操,大家的口号已是“能文能武,敢作敢为”,白天训练、夜里补文化课成了新时代运动员的日常。
从“要我练”到“我要练”,从“奖牌全拿”到“能文能武”,观念在随时代进步而更迭,但冰雪赛道上的成功规律从未改变。《超越》有个特别设置,每集尾声都加入了一段采访混剪,现实中的中国短道人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冰雪人生。第一集后,第一代国家短道速滑队主教练辛庆山、黑龙江省滑冰协会主席邓绍新、大杨扬启蒙教练金美玉等中国短道的“老人”把叙事带入了中国短道速滑事业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真实的来时路上,中国短道速滑人用意志的坚韧抵御物质环境的苦,用让对手惊叹的训练量赢来世界的尊重,却并不在乎一人身兼数职的艰难,更不计较一支钢笔、一本笔记本的成绩奖励。艺术的创作里,《超越》故事刚开头,不同时空里的郑凯新与陈冕终将验证一代代中国短道速滑人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来源: 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