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民之术,在于丰财。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 出自《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意思是:安定民心,在于使财富增加。增加财富,主要致力发展农业和节省开支。

2.【不可以己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修传》。责:要求。意思是:不能因为自己对某一件事情擅长,就要求别人也擅长。

3.【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 出自《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放弃他的长处不予使用。

4.【不以人之坏自成,不以人之卑自高】 出自《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坏:衰败。意思是:不在别人失败的时候显示自己的成功,不借别人的低贱显示自己的高贵。

5.【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意思是:冬季是一年的残余时间,夜晚是白天的残余时间,阴雨天是四季的剩余时间。比喻“三余”,古人意为可以读书的时间。

6.【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 出自《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意思是:成就大的事业并不难,难得是得到有才能的贤人;得到贤人并不难,难的是使用他们;使用他们并不难。难得是信任他们。

7.【福来有由,祸来有渐】 出自《三国志·吴书·孙奋传》。意思是:幸福到来是有原因的,灾祸到来是渐渐积累的。

8.【苟得其人,虽仇必举;苟非其人,虽亲不受】 出自《三国志·蜀书·许靖传》。意思是:假如能得到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一定推举他;假如他不是人才,即使是亲近的人也不授予。

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意思是: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性命,不追求在各个诸侯间闻达显贵。

10.【鸡肋,弃之如何惜,食之无所得】 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意思是:鸡肋骨,扔掉它很可惜,吃了它又没什么肉。

11.【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出自《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意思是:家道贫困的时候就希望有个能持家的好妻子,国家大乱的时候就希望有个治国有方的好宰相。

12.【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阍莫甚焉】 出自《资治通鉴·周纪》。阍:愚昧。意思是:不辨别事情的是非,而喜欢别人称赞自己,世上的确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

13.【妒前无亲】 出自《资治通鉴·魏纪》。前:胜过。意思是:妒忌胜过自己的人,就无人亲近他。

14.【面从后言,古人所诫】 出自《资治通鉴·魏纪》。意思是:古人最忌讳的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

15.【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 出自《资治通鉴·宋纪》。择:选择。善:优点。从:追随。意思是: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的了。

16.【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 出自《资治通鉴·唐纪》。意思是:对人不可求全责备,应用其所长,舍其所短。

17.【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出自《老子》。固:通“姑”,暂且。予:给予。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先给予它。

18.【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出自《老子》。意思是:正常的事情可以演变成奇特的,善良又可以演化成妖孽。

1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出自《老子》。驰骋:奔走。意思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在天下最刚强的东西中穿行。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出自《老子》。恶:丑。斯:则。意思是: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美好的事物是美的,那么,什么是丑的就很清楚了;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好的事物就是好,那么,什么是不好也就很清楚了。所以有和无相互依存,难和易相反相成,长和短相互显现,高和低相互依靠,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随。#每天学点国学知识##金句##每日一句 国学经典#

必读的经典古籍(古籍文学金句分享)(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