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过年了,我们来个言拜年吧:上海人:阿拉得位把泥了,竹侬新格噎尼草票材得末捞捞,捉大嘎工嘬僧哩家定啊目(祝你新年钱赚翻了,祝大家工作顺利,家庭和睦)!上海的老板送河西的员工回家过年,用的是河西话:你个蕞怂,喋美了,吃毕了,别墙起,年后回来上班给我带点駏律肉来!南北方言有什么区别呢?

北方土话的特点(俺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1)

让我们先从一则古诗开始。这首诗网传是一个老师朗诵,学生听写的,结果差距非常大,成了网络上一个经久不衰的笑话。

老师朗诵:《卧春》:暗梅幽闻花,卧枝伤恨底,遥闻卧似水,易透达春绿。

学生听写:《我蠢》:俺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要问我是谁,一头大蠢驴。

很显然地,老师朗诵多少有些南方口音,被学生听写成了大白话。这首诗被很多人传为陆游之作品,但后来人们考察陆游根本就没有《卧春》的作品,而是某位现代作家的诙谐逗乐之作。笑过之后,不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师的朗诵更接近于古汉语,学生的听写更接近于普通话。

北方土话的特点(俺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2)

我们没有贬低普通话的任何意思,只是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即在我国的方言中,保存了古汉语精髓的在南方,而不是中原或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陕甘一带有些方言是有古汉语的痕迹的,但都被夹杂上了少数民族的口音,尤其是河西地区,有的甚至让人分不清是古代汉语还是少数民族语。这都和我们的历史有关。

我国人口较多,方言比较复杂,当前,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但大多数人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按照通俗的分法,七大方言区即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官话方言就是北方方言,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并且方言之间的差异也很小,内部又分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北方土话的特点(俺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3)

这些都是与历史密切联系着的,比如,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北京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古代的史上的“普通话”应该是以洛阳或者西安为中心的“官话”。道理似乎可以简单得直剩下一句话,即哪里是中国政治的心脏地带哪里的方言就可以成为那个时代的“普通话”,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国的政治都是以北方为中心的,所以,北方话就成了普通话或者说是官场通用的话。

再说南方方言,湘方言和赣方言,即湖南话和江西话,它们都是一个很小的区域,而且方言的内部差异很大,甚至两个人来自于两个相邻的县市,依然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粤方言以广东话为代表,又穿插着客家语、闽语等。

北方土话的特点(俺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4)

剩下的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当然就是对古代汉语的最好传承。尤其是客家方言又称客语,是客家民系使用的方言,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内部差异较小,隔省的客家人也可交流。一般认为,客语和后期中古汉语(唐宋二代为准)之间的承袭关系较为明显。

由语言推至血缘,甚至有学者认为客家人才是纯正的汉人,他们从秦朝到宋朝初期,因各种原因分几次南迁,到达中国的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处定居下来。因为大多生活在山区,和外界来往不多,所以血统比较纯正,而客家话就是或者更加接近古中原话。

北方土话的特点(俺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5)

还有吴方言,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支语言,文化价值极高。包括着吴越语、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等等,使用范围包括今浙江、上海、苏南、皖南、赣东北等地。

周朝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三千多年都是底蕴深厚,但历史的转变又使方言不断地转变,不能说哪种方言就是古汉语,只能说哪种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南方方言中之所以保存古汉语的成分较多,主要是因为历史上的南渡或者南迁事件。有三次因动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分别是:西晋末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至金陵(今南京),建立南唐;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临安(今杭州)为行都,建立南宋。

北方土话的特点(俺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6)

这3次事件被文人们称为“衣冠南渡”,衣也可以说是衣服,指文明礼教;冠就是社会地位,古代士以上的人才戴冠。光有衣没有冠是不行的,也就是说有身份地位、能够掌握文明礼教的汉族人士,通过这三次事件迁移到南方去了,不但奠定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和人文基础,还使得经济中心最终从中原地区转移到了江南地区。

迁走的保存了汉文化,讲着古汉语,迁不走的在干什么呢?答案只有这样几个字——民族融合。我们看到1次衣冠南渡伴着永嘉之乱;2次衣冠南渡伴着安史之乱;3次衣冠南渡伴着靖康之难。这3乱伴着的是中国史上的南北朝时间、五代十国时期以及辽、西夏、金、蒙古四个政权在北方相互厮杀与大演绎的时期,很动荡也很残酷的,相当于3次大清洗,即使一些人还会讲古汉语,但也已被洗得所剩无几了。

北方土话的特点(俺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7)

语言学家们研究发现,北京话的显著特征乃至区别于周边河北话、东北话的,一是卷舌,二是儿化。其特立独行奠定于唐末五代辽金以及元代统治时期,即是受到了契丹女真蒙古语的改造影响,而元代作为首都的北京话已经显现出今天北京话的雏形,不是单纯的后世的满清话。

自唐代起,幽燕地区以及中原地区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不断融合,“官话”的发展也呈现出了与南方地区截然不同的文化色彩。所以,南方地区方言保留古汉语精髓也便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也许就是“暗梅幽闻花,卧枝伤恨底,遥闻卧似水,易透达春绿”中的历史秘密。

北方土话的特点(俺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8)

再说河西地区吧,那里的方言里确实保存了一些古汉语的方言,这是因为在五胡十六国时代五凉有一大批关中一带的汉人逃往那里,尊师兴教,多少保存了一些汉文化。在今天的河西一些地方,仍然和关中人一样,在语言上有着古汉语的某种一致性。

比方说,他们把吃饭叫“喋”,吃完了叫“吃毕了”,吃好了叫“喋美了”;把“小”称为“蕞”(sui),把“藏”叫“墙”等等。这些都是有古汉语出处的,如“喋”,同咥,《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意思是咬;蕞即小,《左传》:“抑语曰:"蕞尔国”;毕为完,《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藏是墙,《说文解字》:“墙,垣蔽也。”再如河西人把山羊叫做“駏律”这在西北话中也很普遍,有人说“駏律”可能是古汉语中的“羖”,却有着明显的藏语痕迹。

北方土话的特点(俺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9)

好了,过年了,我们来个言拜年吧:上海人:阿拉得位把泥了,竹侬新格噎尼草票材得末捞捞,捉大嘎工嘬僧哩家定啊目(祝你新年钱赚翻了,祝大家工作顺利,家庭和睦)!上海的老板送河西的员工回家过年,用的是河西话:你个蕞怂,喋美了,吃毕了,别墙起,年后回来上班给我带点駏律肉来!(文/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