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曲江有感 观霜天红烛有感(1)

《霜天红烛》剧照

黄冈师范学院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纷乱时代的红色革命根据地,《霜天红烛》正是以本校的红色校史为背景,演绎诠释黄州师范历经战乱与炮火,依旧甘于坚守教育、初心不改的黄师精神。

该舞台剧以黄师兰的一生为主线,讲述着战争期间革命烈士为国为民英勇献身。"宁为塾师不谋官途"是黄师兰不懈的追求,是她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理想,国忧当前,其志弥坚。在清廷被推翻之初,社会还笼罩着封建迷雾,世俗仍然禁锢着女性的自由,黄师兰在这样的环境下,大胆逃脱包办婚姻,毅然向黄州师范求学,她接过世代相传的教鞭,接过一个崭新的时代,她的人格熠熠生辉,独立清醒的黄师兰,堪当标杆。

黄师兰与罗培刚的爱情令人动容,"不妨轰轰烈烈爱一场”是他们痛击封建残余的宣言,明目张胆而大方热烈,罗培刚英勇就义,黄师兰悲恸而不绝望,读遗书这一段,罗培刚从高高的舞台走下,黄师兰奔向他,分明双向奔赴,却错身而过,是啊,他们早阴阳两相隔。此刻的黄师兰是失去丈夫的妻子,哀婉伤情;也是失去战友的革命志士,坚定接过遗志。黄师兰与罗培刚的爱情是旗鼓相当,并肩作战,爱不是负累,爱是盔甲。当儿女情长与家国情怀相容纳,爱一人也爱苍生,这份爱的格局就会无限拉大。

《霜天红烛》给人触动不仅仅是情节感人。还在于人物的塑造与丰满,该舞台剧并没有根据刻板印象,将国民党人士潘道纯设计为扁平人物。潘道纯作为共产党的对立方,处死迫害共产党人是可恨的,但这是他的立场决定的。然而,他也会因为杀害罗培刚而始终对黄师兰心存愧疚;面对黄师兰的批驳,他没有恼怒,反而称赞黄师兰大义凛然;面临日寇来犯,他也是有血性冲在前线的好男儿。潘道纯将地契递与黄州师范,掩护黄师众人离开,因为他敬佩这乱世中敢抗争的黄州师范。潘道纯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没有绝对的好坏,没有纯粹的黑白",这也是该剧的震撼之处,矛盾使观众心中冲突更甚、思考更甚。

"一山复一山,一岭高一岭。学堂遍黄冈,处处读书声。百年老师范,代代铸师魂。初心似红烛,不畏霜天永放光明。"《霜天红烛》传达出的教育意义是多元的、立体的,小爱与大爱、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激烈碰撞。这种响应时代号召的民族大义,通过黄梅戏的继承创新,与观众达成共鸣,动人心扉。

兴国大业,教育为本,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黄师学子,须得赓续"一根教鞭伴终身"的师范精神,既要用笔书写大好河山,执鞭育人才,也要甘于做一支红烛,燃烧自我,照亮国家的光明前途,蜡炬成灰也无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