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子君

植物油的好处和坏处(植物油的这些误区)(1)

油脂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烹、炒、煎、炸”样样离不开油。市面上的植物油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各种新名词、新概念也层出不穷,不跟广告买吧,感觉吃得不健康;跟着广告买吧,又怕交了智商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扒一扒那些植物油常见的宣传语,看看到底是事实还是智商税。

植物油的黄金比例是1:1:1?

常听到选油要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为1:1:1的油,这是 WHO官方推荐的最佳比例,对人体最健康,可真的是这样吗?

笔者查阅了很多研究资料,都未找到这样的说法,那这个黄金比例究竟是怎么来的?其实,1:1:1这个比例出现在很多营养相关的书和报告中。《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推荐,成年人每天要摄入大约70克油脂,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最好为1:1:1。可是,这个比例指的是人体一天摄入的所有脂肪的比例,而居民膳食宝塔建议人们每天植物油的摄入量是25g,只占全天摄入脂肪的1/3左右,所以选择1:1:1的植物油对各种脂肪酸的均衡来讲,并无多大意义。

因此,1:1:1的调和油未必就比其它植物油优秀,我们也不用按这个比例选用植物油。

植物油的好处和坏处(植物油的这些误区)(2)

压榨油比浸出油好?

自2004年10月1日起,国家要求市场上销售的植物油须明确标出加工工艺、原料原产地等信息。这本来是为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让大家明白放心地买油。但是,消费者对于“压榨“和”浸出“两种加工工艺却产生了误解,觉着采用物理压榨方式生产的油,不会破坏油品的营养成分,更有营养,也更加健康。

可真的是这样吗?压榨法采用的是物理压榨的方式,从油料中榨油;而浸出法则是采用化工原理,用食用级溶剂(正己烷)从油料抽提出油脂(这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不管是物理压榨还是化学浸出法,第一步得到的油都叫毛油,毛油都需要通过碱炼、脱色、脱臭等化学过程进行精炼,以便除去油脂中杂质,使植物油的色泽、气味、透明度、含皂量、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等项目达到国家标准。

因此,衡量植物油的营养价值和品质,不能根据加工工艺来判断,应根据营养成分及国家制定的指标来衡量。所以压榨油也没有理由一定要比浸出油优秀。

植物油品等级越高越好?

我国从2006年10月1日开始执行新的食品油国家标准。该标准以食品油的加工工艺和精炼程度为基础,将花生油、大豆油等8种常用食品油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其中,一级油的精炼程度最高,看上去更清楚透亮;四级油则精炼程度最低,看上去没那么清澈。

但是,精炼程度不能等同于油的营养价值。精炼程度越高,油中的杂质就去除得越干净,但同时油中的其他营养成分流失的也就越多,如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反而是等级越低的油中营养物质保留的更好。

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认为一级油就最好。从营养的角度讲,反而是二、三、四级油的营养成分保留得更好。因此,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兼顾营养和口味选择植物油。若不喜欢某些油的味道,则可以选择一级油(相当于标准的色拉油,接近无色无味)。

植物油的好处和坏处(植物油的这些误区)(3)

调和油不够纯,没有营养?

调和油在市场所占的比例很大,很多人觉着是几种不同的油勾兑的,营养肯定不如单一品类的油。其实,通过调和,可以科学地调配脂肪酸的比例,改善油品的使用性能。举个例子,在油炸方面,花生油就不耐高温,油炸次数多了会容易变质,但调和油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调和还可以改变油的营养组成。比如说,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预防慢性病有益,所以通过调和,适当增加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可以起到对健康有益的作用。

植物油是人体重要的脂肪来源,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为了均衡摄入这三种脂肪酸,《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人们经常换油吃。若长期食用单一油品,人体内的各种脂肪酸就会失去平衡,对健康反而不利。因此食用预先调配好各种脂肪酸比例的调和油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还会省去换油的麻烦。

综上所述,在选择植物油时,要对植物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就能避免被商家的广告宣传所误导,有助于我们选出适合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植物油。

参考文献:

[1]植物油压榨法和浸出法工艺的区别[J].丁福祺.中国油脂,2005,(1).

[2]植物油浸出法与压榨法无优劣之分[J].现代食品,2017-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