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这个官职在历史上可谓是十分显赫,人们常认为丞相位高职重,权势熏天。那历史的事实真的如此吗?丞相和宰相之间又怎么去区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两者有何区别。

宰相与布衣宰相区别(许多人常把34)(1)

宰相,最高行政官员的通称

宰相是中国古代辅助君主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中国古代政权建立中央集权后正式称谓有丞相、相国等(与官职名:丞相,并非一个概念)。今日时常称君主立宪国家之内阁总理大臣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宰相与布衣宰相区别(许多人常把34)(2)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 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历史: 先秦时期有相、 相邦等之名, 秦朝才正式设置丞相。 西汉也设丞相,至哀帝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 大司徒,这段时间有220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自哀帝至 东汉 建安十三年(208)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 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 三国和 晋 南北朝370年间,除 蜀和 东晋初年、 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 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 唐玄宗 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南宋 乾道8年(1172)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元朝于 中书省置丞相,自秦至 明朝初年 朱元璋(通过 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

宰相与布衣宰相区别(许多人常把34)(3)

丞相为官名,宰相是一种制度

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丞相,该制度起源于战国.秦从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继任.惠帝、吕后到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改称为相。

宰相与布衣宰相区别(许多人常把34)(4)

总体而言,丞相和宰相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和清朝的大学士一样,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官职,唯一有区分的,在于朝代,早期的封建王朝设丞相、中后期的封建王朝设宰相;再有一个就是封建制度的发展,随着王权的渐渐集中,相权也在慢慢削弱,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宰相的实权没有丞相大。

宰相与布衣宰相区别(许多人常把34)(5)

所以在我们了解了这些之后,就可以总结出来,丞相和宰相,一个是一种职位,一个是一类称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