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经济深度解读(日本经济泡沫的发生与破灭)(1)

庞德良,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现代日本经济》(CSSCI)杂志主编,吉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 庞德良 /

严格说,泡沫经济时代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它的表现:第一,1987年到1990年GDP增长高达5%~6%;第二,股价,当时日本企业的市值总额在最高点是美国企业的1.5倍,占整个世界的45%。所以,那个时候日本人是骄傲的。

对日本经济来讲,泡沫经济的原因大体上有三个。

第一,政府主导的内需刺激型政策。首先,内需型经济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日本的对外贸易特别强势,引起了日美贸易摩擦。其次,日本将调整经常收支不均衡设定为中长期政策目标。再次,经济大规模黑字源于日本出口主导型的经济体制,要转——谋求内需发展,实行由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转变,最核心的扩大内需的主要手段就是搞公共投资。他们搞了一个内需主导型政策。现在看,日本内需主导型这种转换仍不成功,转了20年没转好。

第二,日元升值。日本是贸易立国战略起家的,贸易立国就得卖东西。而卖东西,汇率是非常关键的。汇率高了,产品卖不出去;汇率低了,就可以大量地出口。挣了外汇,再进口稀缺的资源,这就能够支撑整个经济的发展。在战后,1美元兑360日元,这个汇率对日本来说特别好,日元特别便宜。所以,汇率问题是当时日本的一大优势。但是,汇率太低把发达国家都打败了,发达国家能允许吗?所以,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让日元、德国马克等升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这样,日元就升值了将近60%,250日元兑1美元,甚至在1995年一度达到了97日元兑1美元。而对日本来讲,日元值钱了,他们就可以买地;钱值钱了,财富就增多了,国内居民也大量购买这些资产,就导致了资产价格的上升;钱值钱了,经济学上有庇古效应——财富增加了,消费可以增加,整个经济就火了。

第三,日本银行采取了金融缓和政策。从1980年8月开始,基准利率由9%下降到1983年的5%,到1987年2月降到了战后最低水平2.5%,达到了十连降。基准利率1987年2月以后长期维持在2.5%,货币增长率高达两位数。所以,导致资产价格膨胀了。

那么泡沫经济怎么崩溃的?

首先是股价。1989年12月,日本大藏省证券局公布了关于证券公司营业正常化及证券事故防范的通告。其后,股价在达到峰值后开始直转急下,下跌不止。

其次是地价。1990年3月,大藏省银行局发布关于抑制土地关联融资的通告,要求向不动产融资控制在现有总融资水平之下,各金融机构降低对不动产融资比重,实施总量控制。这样,土地的价格就开始降。

日本著名的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说:“股价和地价最终像纸牌搭建的房子一样顷刻倒塌。这是因为股价和地价本来就是纸牌搭建的房子。股价和地价将会无限的上涨‘超现实’消失了。日本站在悲惨遭遇造就的废墟之中,终于从噩梦中醒来。”

(本文选自东北财经大学主办的“东北亚大讲堂”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