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的34个省级行政区是由23个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5个自治区(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广西)、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共同组成的。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最大的是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南省。
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的海南省绝大部分面积属于海域,而海南省的陆地面积只有3.54万平方公里。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中陆地面积最大的是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事实上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陆地面积排名前三位的是3个自治区:仅次于新疆的是122.84万平方公里的西藏、118.3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
可能有人在网上购物时就会发现:本来注明是全国包邮的商品却在后面用括号备注新疆、西藏、内蒙古除外。其实只要看看地图就明白这三个自治区为什么不包邮了。这三个自治区中面积最大的新疆就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左右,而三个自治区的面积加起来占了我国陆地面积的42%以上。在这三个自治区中内蒙古的面积是最小的,可如果要拿内蒙古自治区的面积和其他省份比就是一个庞然大物。
“内蒙古”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明末清初:当时的“内蒙古”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省级行政区域,而是泛指一种地理文化上的概念。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伐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回漠北草原。脆弱的游牧经济不足以支撑忽必烈仿照中原汉制建立的大一统帝国,蒙古贵族对成吉思汗直系后裔黄金家族的离心倾向开始日渐增长。
蒙古各部开始逐渐脱离黄金家族的大元政权而独立,蒙古草原重新回到了成吉思汗统一之前的诸部割据状态。在蒙古各部的割据混战过程中各部落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联盟体系:先是形成了鞑靼和瓦剌两股主要势力,到了明末清初蒙古草原各部大体形成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三部分。公元1636年漠南蒙古诸部臣服于清王朝,此后漠南蒙古诸部在清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以数千里大漠(今中国和蒙古国边界一带)为界将蒙古族聚居的地区划分为内蒙古和外蒙古。清朝之所以能得天下其实是明朝和蒙古持续两百多年的为其带来了机会: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利用明朝和蒙古对立无暇顾及自己的时机悄然统一女真诸部。直到这时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还给努尔哈赤去书声称:“四十万蒙古国之主巴图鲁成吉思汗致书水滨三万女真之主”。
这时明朝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蒙古地域辽阔、骑兵剽悍;女真同明朝、蒙古比起来似乎是最弱的一方。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要想成就大业就必须分化瓦解自己的对手。1593年蒙古科尔沁部明安和喀尔喀部劳萨与努尔哈赤遣使通好,“自是蒙古诸贝勒通使不绝”。当努尔哈赤的后金大军对察哈尔部开战后不愿再受察哈尔部统治的东蒙古各部纷纷倒向后金。
天命九年(1624年)科尔沁部成为蒙古诸部中率先臣属于后金者。次年林丹汗发兵讨伐科尔沁部,努尔哈赤命莽古尔泰、皇太极等前往救援。天命十一年(1626年)后金征巴林部、扎鲁特部,掠其人口、牲畜而归。这一时期后金对蒙古诸部采取政治安抚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策略:与归附自己的蒙古部落进行会盟、联姻,而集中主要精力打击身为漠南蒙古各部盟主的察哈尔部。
早在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努尔哈赤就遣使迎娶了当时的科尔沁贝勒明安的女儿博尔济锦氏。从此满蒙之间的联姻逐渐发展成为定制,到了皇太极时代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了后宫:日后的孝庄太后和她的姑姑哲哲皇后、姐姐海兰珠都嫁给了皇太极。此后整个有清一代满蒙联姻始终被作为既定国策执行:在近三个世纪内皇族之女嫁给蒙古王爷、皇子皇孙迎娶蒙古王公的女儿这样的事就从未间断过。
清朝还按自己的八旗模式对蒙古诸部进行改造,从而使蒙古诸部与清朝统治阶层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从皇太极起清朝的历代皇帝都有一个蒙古汗号,蒙语也和满语、汉语一同成为清代皇子的必修科目。清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同时涵盖满、汉、蒙、回、藏等各族系的多元帝国:清朝的皇帝在中原是天子,在满洲是部族首领和家长,在蒙古地区是大汗,在藏地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1644年清王朝入关问鼎北京时归附于清王朝的蒙古人主要是内蒙古(漠南蒙古诸部):在清军入关之前就已被征服的漠南蒙古诸部一直与清皇室保持着联姻关系,同时漠南蒙古诸部也被纳入了清朝盟旗制度管辖之下。相比之下外蒙古(漠北蒙古)和西蒙古(漠西蒙古)尽管名义上也臣服于清王朝,可实际上并没真正归顺入疆。从清代起“内蒙古”这个称谓开始被沿用至今。
然而当时的内蒙古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行政区域。清朝入关后在中原汉地设有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八个行省。清廷委派总督、巡抚治理各行省,巡抚以下设主管民政的承宣布政使、主管刑名的按察使等属官。与此同时清王朝还维持着对东北、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清王朝在东北设有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在外蒙古设有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在新疆设有伊犁将军辖区;在西藏和青海分别设有办事大臣辖区。内地十八省加上盛京、吉林、黑龙江、乌里雅苏台、伊犁五个将军辖区以及青海、西藏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就基本构成了清代前期的行政区划版图。注意我这里使用了“基本上”一词,这是因为以上这些行政区划都没覆盖今天的内蒙古地区。
有清一代内蒙古始终维持着传统的盟旗制度,无论是内地的省制或是清代在边疆地区设立的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等行政管辖机构均未覆盖内蒙古地区,所以这时的内蒙古其实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行政区域。如今我们在内蒙古的地图上能见到一连串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地名:阿拉善盟、正蓝旗、陈巴尔虎旗、东乌珠穆沁旗等等。这其中盟是地市级单位、旗是县级单位。
如今盟、旗都是内蒙古自治区所特有的行政单位。目前内蒙古一共有3个盟、49个旗、3个自治旗。清朝在经略蒙古部族方面除了采用通婚、授爵、贸易等惯用手段之外还施行了划定地界、编录户口等政策:“划定地界”就是细分领地并加以安置。这么做其实就是通过限制牧民移动的活动性防止蒙古部落发展强大。清朝通过给蒙古各部首领分配和编组户口确立起以五十家为一“牛录”的旗制军事组织。
1636年5月皇太极在盛京会盟蒙古十六部落四十九王公时将漠南蒙古划分为四十九旗:原来的王公被任命为札萨克(旗长)。到了1640年皇太极宣布废除蒙古族原来的“万户”、“鄂多克”等单位,然后按把清朝的八旗制度将漠南蒙古地区全部按旗划分管理。清廷为达到“众建而分其势”的目的就对蒙古地区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盟旗制度正是清朝对蒙古施行的分而治之的统治制度。
清代对蒙古盟旗的划分大致以蒙古族原有的封建领地鄂托克和血缘集团爱马克等为基础将一个蒙古部族划为多旗,而盟作为为旗的会盟组织通常是合数旗而成。清朝对内蒙古的行政治理机构分为自治和官治两种类型:所谓官治类型是指由中央派遣驻扎蒙古各地的将军、都统、大臣等;自治类型是指盟旗制度下蒙古诸部的札萨克组织。清朝在蒙古各要地设置驻防将军大臣以监控和统辖各盟旗。
当时中央派驻的将军或都统主要驻扎在热河、察哈尔、绥远三地:热河都统驻热河(今河北承德),治理游牧蒙古,但关于城内汉人之治理与直隶总督合议;察哈尔都统驻直隶宣化府(今张家口),管辖内蒙古察哈尔部,关于城内汉人的治理问题与热河同例;绥远将军驻绥远城(今呼和浩特),管辖土默特部,关于城内汉人的治理与热河、察哈尔无异。
晚清时期日本和沙俄势力加紧向蒙古地区渗透扩张,在这样的形势下不少有识之士提出移民实边和蒙地改省的建议:所谓移民实边就是从中原内地向蒙古地区移民以强化边防;所谓蒙地改省就是将蒙古地区设置为类似于中原内地的省份。在此之前的1884年清政府已将原伊犁将军辖区改为新疆行省;1885年鉴于台湾的重要性将其由隶属于福建的一个府正式设立为一个省。
辛亥革命后沙俄趁机煽动外蒙独立:1912年冬至1913年外蒙叛军在沙俄的支持下入侵内蒙古。内蒙古面积狭长、地域辽阔,在当时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格局下实在难以做到首尾兼顾,于是将内蒙古拆分为热河、察哈尔、绥远三部分的方案再次被人提及。1914年7月6日北洋政府将清政府时期处于盟旗制度治理下的内蒙古地区拆分为绥远、察哈尔、热河三个特别区并设置都统管辖。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以《建国大纲》中仅有省制而无特别区之规定将热河、察哈尔、绥远三个特别区改设为省。绥远、察哈尔、热河三个省的设立在当时的形势下对稳定边疆局势、巩固中央政府对内蒙古的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却使内蒙古处于被新设的行省分割统治的局面之下,以致于当时就有人曾说过:“若干年后内蒙古之名也许将不复存在”。
这实际上是在当时中国面临列强侵略的边疆危局下以牺牲蒙古族同胞的利益来强化对当地控制力度的应急政策。随着民族危机的解除这种应急政策的负面效应表现得日益明显:当地部分别有用心的王公贵族利用当时蒙古族同胞对改省的抗拒心理阴谋煽动民族对立情绪,甚至试图策动内蒙古独立。1945年10月出身蒙古土默特部的乌兰夫同志受中共中央的委派解散了以蒙奸博英达赉为首的“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
在乌兰夫的斡旋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于1945年11月在张家口成立,内蒙古那些别有用心的王公贵族制造分裂的阴谋落空了。1946年8月乌兰夫开诚布公地向中央提出:蒙古族人民迫切希望在中国革命胜利后恢复历史上的内蒙古版图。11月26日《中共中央关于考虑成立内蒙自治政府的指示》回复道:“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
中央对蒙古族人民的要求充分理解并决心在革命胜利后实行基于民族平等原则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在王爷庙(乌兰浩特)召开。大会通过了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和暂行组织法大纲,同时选举产生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和临时参议会的组成人员。自治政府成立时直接管辖的区域有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等5个盟共30个旗1个县和3个市。
这时哲里木盟暂由辽北省管辖,卓索图盟和昭乌达盟暂由热河省管辖,乌兰察布盟和伊克昭盟仍处于国民党当局控制的绥远省管辖之下。当时内蒙古的民族区域自治只能在中国共产党管辖的地区进行,所以进一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还取决于战争形势的进一步发展。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乌兰夫向中央领导呈送了关于内蒙古基本情况的报告。
中央领导在经过充分讨论后表示:在全国解放后将阿拉善和额济纳划归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驻地先由乌兰浩特迁至张家口,绥远解放以后再迁至绥远省会归绥。随着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以及解放区的日益扩大使内蒙古的民族区域自治工作得以稳步推进:东北全境解放后中共中央撤销了辽北、辽西等省。1949年5月原属辽北省管辖的哲里木盟和由热河省管辖的昭乌达盟正式划归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
1949年9月内蒙古全境解放,12月2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12月下旬自治区政府驻地迁至张家口。至此建立在对历史上内蒙古版图拆分基础上的绥远、察哈尔、热河三省已完成其全部历史使命,不过三省也并不是同一天一下就撤销的:当时内蒙古辖下的察哈尔盟南部与察哈尔省北部毗邻,交界地区蒙汉杂居、土地交叉,农牧业矛盾较为尖锐。
1950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察哈尔省人民政府经过反复协商和多次实地勘察完成了内蒙古察哈尔盟与察哈尔省之间的划界工作。这次划界以后原属察哈尔省管辖的多伦、宝昌、化德3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到了1952年中央正式撤销察哈尔省的建制,将其辖区分别并入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及北京市。1954年3月6日绥远省撤销建制,其辖区全部并入内蒙古自治区。
1954年4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与此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驻地也正式迁至呼和浩特。1956年1月1日国务院根据1955年7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二次会议的决议决定撤销热河省建制:以农业为主的承德地区和北票、朝阳、阜新、建平等县分别划归河北省和辽宁省;以牧业为主或农牧并举的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赤峰县、宁城县、乌丹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56年4月3日国务院第26次全体会议正式批准: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随后取消了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恢复了阿拉善旗的建制,改额济纳自治旗为额济纳旗,将这两个旗合并为巴彦淖尔盟。至此内蒙古已大体形成了如今这种狭长辽阔的版图。1969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域有过一些变动,但这些变动大多在1979年7月1日后得到了恢复。
如今内蒙古自治区的面积比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福建、江苏、浙江、重庆、宁夏、台湾这十个省级行政区加起来还要大5.8万平方公里。内蒙古的面积大约相当于3个日本,相当于4个英国,相当于2个法国,相当于11个韩国。领土面积比内蒙古小4.3万平方公里的哥伦比亚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5位。曾有旅游达人说过:“早晨你在法国坐一小时的车就到德国了,再坐一小时就到波兰了”。
然而从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坐火车到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大约需要36小时。内蒙古的通辽和兴安盟作为政区上相邻的两个市有大约八个小时的车程,而在江苏开车一个小时就能通过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市。内蒙古的科尔沁草原就相当于台湾省的面积,与国外比大概相当于丹麦整个国土的面积。呼伦贝尔大草原大约相当于江苏省的面积,与外国比大约相当于冰岛的面积。
事实上光是呼伦贝尔市就几乎相当于江苏省和山东省的面积之和,即使是内蒙古面积最小的乌海市也和舟山市、珠海市、鄂州市、中山市等城市面积相当。整个内蒙古自治区东起东经126°04′、西至东经97°12′,横跨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千米;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700千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北京到上海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463公里。
我们知道两点直线最短,然而两地之间的铁路、公路往往不可能是直线的,所以任意两地之间的铁路距离、公路距离往往是大于直线距离的。内蒙古最东端到最西端的直线距离相当于京沪铁路全长的1.64倍左右,内蒙古最南端到最北端的直线距离相当于京沪铁路全长的1.16倍左右。京沪铁路沿途经过京、津、冀、鲁、皖、苏、沪七省市,然而就是这条跨越七省市的铁路线还没东蒙古东西端或南北端的直线距离长。
如果乘坐火车从额济纳到满洲里横跨内蒙古东西部需要58个小时。内蒙古东西部的景观差异也很大:东部的大小兴安岭完全是东北黑土地的样子;中部区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最西部的阿拉善盟则有着全国闻名的沙海。内蒙古的土壤种类从东往西分为9个土纲22个土类: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
东西距离过远导致内蒙古东西部之间的交流很少,而人口构成也因此形成了较大的差异:内蒙古东部的通辽、赤峰、呼伦贝尔、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属于东北地区,当地人主要说东北方言。内蒙古西部地区则属于西部地区,当地人主要说山西陕西方言。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旧的盟旗制度被历史淘汰,但旗和盟作为行政区划名称这种习惯仍延续了下来,所以如今地域辽阔的内蒙古有的地方叫做旗、有的叫做盟。
尽管内蒙古自治区的面积不是我国所有省级行政区中最大的,但在东西东西跨度上的确是中国第一位。在全球24个时区里中国占了5个,而内蒙古就跨越了东八区、东七区、东六区这三个时区。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了内蒙古之外只有西藏是横跨三个时区的。内蒙古最西部的地方时实际上比北京时间要晚两个小时。这样的时区跨度大约相当于智利太平洋沿岸到巴西大西洋沿岸城市桑托斯的距离。
那么距离远是导致内蒙古不包邮的原因吗?只能说这是原因之一,但其实很可能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有人可能会觉得内蒙古地域面积是辽阔,可如果从北京到内蒙古东部的通辽等地总不会比到南方的广州更远吧?那么到广州是包邮的,反而到更近的通辽却不包邮呢?包邮这个问题其实说穿了就是成本利润核算的问题。如果包邮获得的利润不足以补偿所产生的费用,那么商家在明知亏损的前提下当然不会包邮。
刚才我说从北京到通辽比到广州要近,可要知道这是说的直线距离。现实中包不包邮这个问题有时是不能用直线距离衡量的。从四川省到西藏自治区的一些地方其实直线距离比到北京、上海近得多,然而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导致实际上需要花费更高的运输成本。截至2019年末内蒙古狭长辽阔的土地上大约生活着2539.6万常住人口。相比之下面积还不到内蒙古十分之一的江苏省却有8070万人口。
内蒙古地广人稀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快递员想要在茫茫大草原上找到一户人家显然要比在城市小区里找一户人家难得多。事实上就算是内地包邮的省份有些偏远一些的乡镇也是没有快递点的。可想而知要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快递点的分布密度一定是远远不及内地省份的。送件难度的提高势必导致运费水涨船高。在这种情况下省外包邮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能做到省内包邮的就称得上是良心商家了。
比内蒙古面积更大的西藏、新疆自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地广人稀不仅造成这些地区的运输成本相对更高,而且这些地区的网购需求通常也比不上其他地区。商家发货通常都是成批成批往外寄,因为集中一批以后发货成本会更低。如果快递量不够一定标准,那么每次运输货物都无法将效率提到最高。这自然就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从而变相提高了成本。
地广人稀的地区网购数量往往都很零散,所以一般都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凑齐一辆卡车的货也很难,时间久了之后有些店家甚至可能干脆就不卖了。比如食品类的货物要发到内蒙、新疆、西藏等地,那么可能直接在路上就得坏掉了。算直线距离长短其实并没什么意义:我国的铁路、公路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而商家也不可能为了某一两件货物就空运的。
2016年内蒙古公路密度排名全国倒数第四,所以快递的成本当然远远超出其他省份。目前内蒙、新疆、西藏等地的交通条件相对欠发达也是造成不包邮的原因之一,未来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日益增加是有望解决这一问题的。其实这些地区近年来的发展都是很快的: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要到这些地方去可是相当不容易,那时很多内地人提起内蒙、新疆、西藏等地就感觉远在天边似的。
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当初在北京上大学时被同学问道:“你是哪儿人啊?”白岩松回答:“我是内蒙人”。同学下意识地问他:”你怎么来的?“白岩松开玩笑说:”我骑马来的“。没想到这位同学居然特认真地问道:“哪得骑了几天啊?”那一瞬间白岩松意识到自己的家乡对他的同学们而言就是一个感觉特别特别遥远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