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的感受(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1)

参观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的感受(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2)

参观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的感受(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3)

吕梁山,是革命的山,是英雄的山。

吕梁是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基因和厚重的红色文化。在革命战争时期,吕梁曾是红军东征主战场,也是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众多英勇的革命先辈,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今天,山西晚报记者带你走进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重温吕梁革命历史。

创办博物馆源自爱好收藏

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于2016年5月经山西省文物局、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由主馆和一个分馆组成。

主馆位于离石区武当文武学校东侧,展陈面积670平方米,主题为“光辉的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吕梁革命文物展”,通过八大板块集中展示了吕梁革命的光辉历程。2021年7月,该馆又在中阳县神圪垯村设立了分馆,展览内容分为“星火吕梁”“铁血忠魂”和“巍巍丰碑”三大板块。

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的创办,源自该馆馆长高宇峰,馆内所有藏品都是他多年来的心血。

1980年,喜欢研究琢磨古代冷兵器、年仅20岁的高宇峰,把第一件古兵器带回家,从此便踏上了漫漫收藏路。2014年,他创办了吕梁北武当古兵器博物馆,这是吕梁市第一座民办博物馆,也是唯一的古兵器博物馆。

得知消息,岳父刘子芳将自己珍藏多年的贺龙元帅使用过的战刀转赠给高宇峰,也正是因为这把刀,让高宇峰与红色文物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把战刀的故事在电视上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一些吕梁革命英雄的后代纷纷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父辈抗战期间留下的革命文物捐出来,交由高宇峰的博物馆保存、展出。

2016年,高宇峰创办了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在革命老区吕梁掀起一股收藏与参观红色文物的热潮。为了红色收藏,高宇峰几乎倾囊而出。多年来,他走遍了吕梁的每片土地。在他的坚持下,一张张破旧的桌椅、一盏盏黯淡的煤油灯、一件件布满补丁的军大衣、一双双寄托深情的“千层底”、一幅幅老旧发黄的照片、一把把不再锃亮但依旧威武的大刀,跟随着高宇峰来到了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向世人诉说着吕梁曾经的峥嵘岁月。

尽览波澜壮阔的吕梁革命史

“光辉的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吕梁革命文物展”,是吕梁山革命博物馆今年推出的重磅展览,共展出文物1000余件,大部分是从吕梁本土征集而来。整个展览以时间为主线,设有八个展区,展品涵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的吕梁红色遗存,被观众称为“真实反映吕梁革命老区历史的活的教科书”。

走进展厅,看着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段段翔实的文字资料,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

“它是著名的‘地雷大王’郭炳旺的主要战斗工具,在当时战士们大多还拿着铁凿子打石雷的时候,郭炳旺和他的战友研究出了地雷模具。他还研究出用地雷封锁敌据点的‘地雷战法’,令敌人闻风丧胆,绕村而行。”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吕梁重要的战略地位的“愿拼热血卫吾华”展区,副馆长刘朵朵指着展柜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地雷模具说。她介绍,经典电影《地雷战》中,各村民兵运用地雷战术歼灭进犯日军的情景让人热血沸腾,而这样的场景,在抗战时期的吕梁地区也经常出现。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入吕梁,实行了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吕梁军民同仇敌忾,通过地雷战、奔袭战、游击战等,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扫荡”和“蚕食”,取得了对敌斗争的重大胜利。

在“鲲鹏击浪从兹始”展区,通过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共产主义思想在吕梁的传播以及吕梁革命史的开端。吕梁是山西省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共地方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这里诞生了山西省城以外的第一个县城团支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汾阳支部、吕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汾阳特别支部,还建立了山西第一支工农武装——晋西游击队、山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中阳县苏维埃政府。

“东征抗日鏖战急”展区,主要展示了红军东征的历程。吕梁曾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1936年2月20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1.3万名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转战山西,在历时75天的东征战役中,足迹遍及吕梁各个县。毛泽东、彭德怀所率总部机关坐镇吕梁,指挥部队,经蓬门、关上、兑九峪等战斗,重创阎军,在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翻地覆慨而慷”展区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后委、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均移驻吕梁,吕梁也成为了为党中央实现伟大战略转移的重要依托地、实践地和后勤保障基地,承载了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贺龙曾在一次会议上对干部们说:“晋西北虽然条件最差,但离党中央最近,党中央和毛主席派我们来守延安的大门,这是对我们的信任”,由此可见吕梁在解放战争中重要的战略地位。

“光辉足迹遍吕梁”展区重点展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贺龙、叶剑英、杨尚昆、习仲勋、华国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吕梁留下的光辉足迹。“吕梁精神耀九州”歌颂了吕梁儿女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不怕牺牲、敢于斗争、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战胜万难的吕梁精神,正如一首民谣中所唱到的,“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馆藏不同版本的《吕梁英雄传》,正是吕梁人民奋勇抗战的真实写照。

在吕梁这片厚重的红色沃土,孕育了多少英雄儿女,流传着数不清的动人故事。“一代英烈一代魂”展区,展示了众多吕梁英雄的故事,有“用生命书写革命信仰”的贺昌、“铁钉穿身志不屈”的张叔平、“生而益民死而谢民”的刘志丹、西北军工烈士、六十七烈士等。据刘朵朵介绍,为将西北军工在吕梁老区的峥嵘岁月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该馆很早就开始征集相关文物,有带有“军工四厂”文字的瓷缸,有西北军工厂用过的石磨,也有制作武器的工具等,尽管陈旧斑驳,但件件藏品映照着那段激昂的岁月。

“波澜壮阔百年路”展区则从“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个板块,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应对危局困境、经受风险考验、战胜困难挫折、开创民族复兴伟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成就和波澜画卷。

传承和弘扬吕梁的红色文化

如何能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吕梁的红色文化,使收藏的价值与意义得到充分体现?这是馆长高宇峰多年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开馆以来,他数次将自己珍藏的红色文物无偿捐赠出去。2017年5月,高宇峰将自己珍藏的120件晋绥时期珍贵红色文物无偿捐献给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2017年7月1日,高宇峰再次向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纪念馆捐赠红色革命文物100件。2017年8月15日,离石区林迈克、李效黎纪念馆建成开馆前夕,高宇峰将自己珍藏的相关珍贵红色文物118件捐献给该馆。

对此,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高宇峰表示,“我捐赠的338件红色革命文物,全部征集自吕梁本土,对于研究吕梁革命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这些珍贵的红色文物放在这三个纪念馆中,不仅丰富了这三个馆的馆藏,还能让更多的人参观了解吕梁辉煌的革命历史,传播吕梁辉煌的革命历史。”

除此之外,高宇峰和他的团队还重点打造了“以物说史”讲堂并积极走出去,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用珍贵的历史文物讲述吕梁故事,传播红色基因,均收到了良好反响。

开馆办展多年来,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始终坚持“展示红色文物,传承革命精神,讲好吕梁故事,弘扬吕梁精神”的办馆宗旨,不仅是省、市、县近30家单位授牌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而且是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命名的“晋绥革命历史文化研究教育基地”,还是吕梁市委市政府命名的“吕梁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山西省军区授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在的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无论是馆藏文物数量、质量、展馆面积,还是社会影响,都是吕梁非国有博物馆中首屈一指的。2020年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入围国家三级博物馆,取得该馆建设史上的重大突破。

馆长推荐

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内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接下来,由该馆馆长高宇峰为您推荐该馆的镇馆之宝。

镇馆之宝

贺龙元帅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这把大刀是他曾使用过的战刀。据中国古兵器鉴定专家李清仁鉴定,这把刀手工打造,从血槽特别是刀头呈现出的鸡冠纹和刀把把箍的装饰来看,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制刀工艺。制作这把刀时,八路军部队应该吸收了很多民间懂得锻造工艺的工匠。从制作年代和制作工艺来说,这是一把近代的战刀真品。

说起这把大刀的由来,它还传递着贺龙元帅与原铁道兵第1指挥部司令员田仁明、1945年参军的吕梁籍革命前辈刘子芳之间的友谊和战友情怀。

抗战时期贺龙元帅雄踞晋绥11年,田仁明作为贺龙元帅的随身警卫,与贺龙元帅有着深厚的革命感情。当年离开贺龙元帅时,贺龙元帅特将随身多年的战刀赠送于他。而刘子芳则担任过田仁明的通信员、警卫员,一直跟随田仁明转战南北,二人结下了很深的战斗友谊,后刘子芳因病回到家乡临县继续地方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已是铁道兵第一指挥部司令员的田仁明多方打听刘子芳的下落,取得联系后,特地寄来路费邀刘子芳赴沈阳一聚。再次相见,两人均是感慨万千,临别之时,田仁明司令员拿出珍藏多年的贺龙元帅使用过的战刀转赠给刘子芳。

高宇峰是刘子芳的女婿。2013年,高宇峰创建吕梁古兵器博物馆,刘子芳得知后便郑重地将珍藏的贺龙元帅战刀转赠给爱婿高宇峰,以便让更多人了解贺龙元帅光辉的一生,让晋绥精神代代相传。此后,高宇峰又创建了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这把贺龙元帅使用过的战刀最终落户革命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山西晚报记者 吕国俊 孙轶琼 南丽江 通讯员 杨敬

(责编:can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