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1)

CFIC导读: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2)

语录

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3)

-

常有超越古人之大志,欲成就一番大业于胸中,但有时候却对不少今人的言行无法容忍,目前我可为是有大志而小气量之人。

-

-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不知是否真有才,但性格稍显愚木;向往智慧,大多时间能够保持一个和气的心境。大才和大智是我此生向往的境地,应该加以勤学苦练才对。

-

-

“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宽恕自己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借口十足;也有能够宽恕别人的心,但是需要时日。斥责别人倒是不多,如有,却似乎很严厉,如雷霆,实不足取。但也常以斥责别人的姿态内责自己。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4)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5)

-

04

-

“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这点倒是做的还可以,遇事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直言,不怕吃亏。

-

05

-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

做事情,还是替自己想的多,似乎还没有多替别人思考的习惯,这点今后应该多加注意。书面文字论人功过,虽然不属那些长舌妇类,但也毕竟不是好的品性气质,应引以为戒。

-

06

-

“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闲谈时候,一般不喜欢论人非;以前喜欢气功,还常常静坐,也能够思考自己的得失过错,但现在很少能够屏息静坐常思己过,虽偶尔留于行文,但毕竟不如静坐思过来得彻底。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6)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7)

-

07

-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故人朋友相约,时常提起那些陈旧的往事,有得意的眉飞色舞,也有失魄时的义愤填膺和无所事事。以后如遇此等场面,应该简单掠过,不要多提自己,还是多听听他人的故事。

-

08

-

“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

09

-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还能够做到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态交朋友;在杜绝或自行消化那些经过自己眼、耳的流言蜚语还需要下功夫;以后应该时常严厉自责,以弱的姿态化解外界的强势之力,鼓励自己做到居安思危。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8)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9)

-

10

-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经常被外物所扰动,可见定性之差。

-

11

-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感觉意粗和性躁的性格特征随着诸多经历增多而逐渐趋于心平气和,也许一事无成的态势会得到些缓解。

-

12

-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公正,诚实的品德还需要不断精进,从容不迫的心态还需要加以苦练。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10)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11)

-

13

-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志虽苦,但有意趣所乐相弥补;仍然需要扩大气度,在言行举止上更需要谨慎、周密。

-

14

-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做事情倒是经常能够获取满足,心灵也常常能够得到慰藉。如果说到无求的境界,确实相距甚远。至今,我还没有拥有过任何值得一道的东西,没有拥有,何谈无求?也许,将来能够倾其所能,创下一番业绩,再谈论无求的高境,或许还有资格,说不定到那时候,品德还会自然上个台阶。

-

15

-

“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能够做到知足常乐,但是我感觉到自己还没有到应该停止前进的地步,因此,我仍需努力、精进。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12)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13)

-

16

-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谦虚退让做得还不错,待人也还有容,恬淡能够沾边,处事还不能够达到安详、圆融的层次。

-

17

-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

不喜欢别人以术待我,也很少以术待人;喜欢直来直去,不浪费宝贵时光。不想与人争斗,如果别人欺我太甚,则喜欢以刚克刚,往往搞得两败俱伤,实为失败之举止。未来欲成大业,还要学习水的品德,善于以柔克刚。

-

18

-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胸有多大,事业有多大。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事业来衡量自己的心胸,但人生毕竟会有那一天的。如果想成就更大的事情,看来一是要抓住良好的机遇,二就是要修炼心胸,那种有忍乃大而后能成大德性的天下容器。

本文来源:腾讯佛学

诸葛亮的成功法则

读三国,品三国,诸葛亮是不可逾越的人物。诸葛亮的成功,具备了大儒的真才实学,为了经世致用,他从不食古不化,从当时能够获得的儒、道、兵、阴阳等学派中吸取精华,形成当时无人能及的才华。这种才华在时人的推荐下,与忠君爱国相结合,形成了中华文化在丰碑。我们试就《三国演义》有关诸葛亮的描述,总结其成功法则。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14)

一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放大格局,培养正气。诸葛亮认为,“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这与亚圣孟子的心意相通。孟子提出读书人要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大格局,“养浩然之气”,才能摆脱蝇头小利的束缚。培养大格局者,先要养成正气,才有可能。诸葛亮认为,大格局和浩然正气来源于爱国主义和日常对正义的坚持,即“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

二是善于学习吸收人类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诸葛亮不是教条主义者,而是学习儒、道、法、兵及阴阳诸家的学问,但不迷信书中的知识。诸葛亮认为小儒 “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洋洋万言,其实无用,只能成为酸儒,只有能够运用并不断重构知的识者,可以成为鸿儒[1] 。诸葛亮认为,真正“格物”的读书人,能够创造性地利用天地万物并将期限有机组合,形成新的功能,在他看来,天气、山川、水火都可以成为军事力量的有机组合,无论是火烧、水淹、借雾、土石、地势,如果组合到当时的军事知识中去,形成新军事力量或国家竞争力,从而实现军事目标。

三是强烈的成功愿望。诸葛亮年轻时“每常自比管仲、乐毅。”他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代贤相,并为此目标坚持不懈,奋斗终身。相由心生,愿望越清晰,内在的动力与潜力越容易发挥,个人的优势品质越能够表现,所有行为思想都会集中于愿望的领域,将内心的动力化作外在的战略、策略、计划、行动,才能充分利用时间、地点和条件提供的机会,才能捕捉并化解风险,才能排除困难,实现目标,梦想才可能成真。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15)

孔子认为,正心诚意的成功企业家不仅要立志,而要立大志,这是因为:“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诸葛亮提出了“志当存高远”的论断,要求读书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因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朱熹认为,读书人要成功立业,先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即所谓成功先要立志。因此,立志成就事业,是读书人成功的第一要素。

四是谨慎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东汉末年政局混乱、诸侯争霸,军阀混战,诸葛亮没有依靠“胁天子以令诸侯”已经成气候的曹操,也没有投靠在江东已经成就霸业基础的孙权,诸葛亮根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选择了具有“信义布于天下”,人和指数最高的刘备,即使当时刘备经营的“公司”是“小微”企业,业绩不好,融资困难,还受曹操的大“公司”打压,正处于破产摘牌的边缘。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对”中提出的政治军事战略,与后来时局的发展几乎一致,这种对未来趋势的把握能力,在当时的民间独立“预言家”中无人能及。如果没有刘备这样的老板支持与重用,诸葛亮在当时只能享有盛名的民间独立“经济学家”,不可能成就辉煌。

五是建立广泛高层的人脉关系。诸葛亮通过家族和姻亲关系建立了高层广泛的人脉资源和政治资源,取得当时“九品中正”的门阀的资格。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叔父又是当世的名士。诸葛亮结交的朋友也是当时的名士和官僚之家,如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符合当时“九品中正制”的要求。他娶的妻子是黄承彦的女儿,黄承彦是当时襄阳的豪族,黄承彦的妻子是襄阳地区最大的豪族蔡讽的女儿,蔡讽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这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黄承彦,一个嫁给了荆州牧刘表,他的儿子叫蔡瑁,也是权重一时的人。也就是说荆州牧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父,荆州地区重要的官员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所以这个高层关系网很了不起的,从中可以解开诸葛亮取“丑妻”的内幕与秘闻:为了诸葛亮政治上崛起而形成紧密的关系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没有当地关系网中的“人和”,如果没有这些“人和”创造的舆论,刘备就不可能知道有“卧龙”存在。

六是注重细节。诸葛亮一生都很谨慎,他从来不躺在知识、权力、关系网上睡觉,他拥有十分严谨的品质,抓住每一个细节,就具备了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每次重大战役前,他都会仔细观察了解,根据天时地利决定借助五行中不同的力量,有时用火(如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火烧赤壁),有时用水(草船借箭,借东风),有时用土(摆八卦阵困住陆逊),有时设伏,有时诱敌深入。诸葛亮曾向刘阿斗上疏:“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讬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 刘禅很平庸,但诸葛亮从没有因为自己是开国元勋而对待刘禅不敬,鞠躬尽瘁,努力维护刘家王朝的利益,忠心耿耿,因此赢得了后世儒家的推崇。

七是建立品牌。诸葛亮广泛结交上层知识分子,形成互相造势、互相引荐的圈子,即形成一股营销之场。如诸葛亮好友徐庶为曹操骗去,临行时郑重地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若是刘备得了他,就像“周得吕望,汉得张良”,并说“此人不可屈致”,须“使君亲往求之”,徐庶的成功推销,让诸葛亮在刘备心中成为稀缺的人才资源,于是不顾关公与张飞的反感要“三顾茅庐”。诸葛亮如果没有“卧龙”的名声或品牌,也不可能引来刘备或不可能见到刘备,也不可能有成功协助刘备的机会。

诸葛亮善于结交人才资源公司的头牌“猎头”,让“猎头”为自己推荐,从而提高自己名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为了在竞争中胜出,都想方设法网罗人才,但乱世下的人才市场十分混乱,各路诸侯和军阀苦于找不到真正的人才。因此,许多“猎头”公司应运而生,司马徽就是一位著名的头牌“猎头”,他自号“水镜先生”,意思如清澈的水、明亮的镜般善于识别人才。因此,凡是被他品评过和夸奖过的人物,有如股市中的牛股涨行情看涨。水镜先生跟诸葛亮是师生关系(诸葛亮经常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交情非同一般。司马徽不断为诸葛亮造势。一次是刘备从荆州逃难来到水镜先生的庄上,对刘备说是“卧龙、凤雏得一可以安天下”,一次是在徐庶被曹操骗去后,亲自来到刘备的军营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诸葛亮是“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兴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看来水镜先生具备当代高级保险推销员的营销能力,刘备因此认定诸葛亮将是好帮手。

八是自我营销。诸葛亮自编诗歌让别人传唱吟诵,制造社会舆论,抬高在刘备心中的“人才”地位。如刘备第一次去卧龙岗寻访诸葛亮,听到老百姓唱“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起”之歌,刘备问何人所作,回答是“卧龙先生所作也”。 诸葛亮又作一首诗,让弟弟诸葛均在刘备第二次上门吟诵给他听,而且要拿捏好时机,读早了刘备听不到,读迟了又没机会,要让刘备进门前听到。这样,刘备一路都是听人传诵诸葛亮的诗,更坚定他的求贤若渴之心。同时,诸葛亮实行饥饿销售法,有意待价而沽,玩“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越是见不着,越吊人胃口,越发引起刘备非得到孔明这个大才不可的渴望。诸葛亮自称“躬耕农亩”,他何曾“躬耕”过?如刘备第一次到卧龙岗寻访,只见农夫们都在“荷锄耕田”,他却不知所踪,童子说他“归期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刘备第二次再来寻访时,诸葛均说他“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弄得刘备大发感慨:“刘备直如此缘分浅薄,两番不遇大贤!”以至于第三次来访时,离茅庐半里就下马步行。这次倒是见着了,可他却又在“昼寝”,而且一“寝”就是老半天,让刘备在他的床前“拱立”一个时辰以上。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16)

当然,我们认为,诸葛亮的成功,而是具备了大儒的真才实学,为了经世致用,他从儒、道、兵、阴阳等学派中吸取精华,形成当时无人能及的才华。比如,为了孙刘联合,在东吴舌战群儒时,诸葛亮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儒有小人君子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3] 真正具备“忠君爱国,守正恶邪,泽及当时”的大儒,必然名留后世,为后人敬仰。

[1]孔明:“儒有小人君子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2]诸葛亮《出师表》

[3]《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本文作者:《三国演义》专题阅读组 李毓桔等

责任编辑 | 李锦鹏

本文来源: 智本国学堂

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

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17)

著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曾经说过:要跟有本事,没脾气的人交朋友。对此,我深表赞同。

一个有本事的人,必然首先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

台湾著名画家吴涣三,因为对自己的画不满意,曾经当街烧毁了自己的五十幅画。甚至其中的一部分是他从书画市场重金购来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因为抵御住了诱惑,不去留恋那眼前的一时之利,始终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才能够最终成就了自己。

历史无数次地证明:始终严格要求而不放纵自己,正是一个人能不断取得进步的关键,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所在。

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也必定是一个能够做到宽以待人的人。

宽以待人,不是懦弱和妥协,而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们不可能要求整个世界都尽善尽美,每个人都可能犯错,我们也不可能死咬住别人的错误不放。

因为那样,对别人和自己都是一种不必要的伤害。

我们真正需要做到的是“得容人处且容人”。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18)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19)

正如林则徐所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生活中,始终怀着一颗包容、理解的心去对待他人,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到你的身边。

宽以待人,是对别人的解脱,更是对自己的救赎。

因为,太过于计较,终究是对自己的伤害。而相反,学会了宽容,自己却往往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们常常说起清朝康熙年间的桐城人张英,他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而邻居是桐城的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而两家因院墙发生了纠纷。

张老夫人一气之下写信给张英。张英见信,力主谦让,于是回复老夫人:“千里来书为一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收到信,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了三尺。

自此,张、叶两府重归于好,成通家之谊。而六尺巷的美谈也是家喻户晓。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20)

弘一大师最经典的五句话(弘一大师18句经典语录)(21)

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清代人张潮曾在《幽梦影》中写道 :“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

意思是说:要求自己要像秋风一样严厉,而对待别人要如春天般地给人温暖。这其中的一严一宽正是一个人的两种姿态,只是适用的对象有要求罢了。

其实,偶尔想一想,人活几十年,经历了无数的事情,但我们真正用一生去印证的,归根结底不就是这两句话吗?

而真正做到这两句话的人,这辈子也就算活明白了。

或许我们大多数人在这方面做的都不够好,与那些成功人士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我们应该明白,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没有人生下来便可以做到这些。

每个人都是从同一个起点走过来的,只要我们能够懂得这些道理对我们人生的意义,并且为此乐意去改变,渴望去改变。

哪怕每天仅仅对自己多一句鞭策,对别人多一次着想,这都是一种成长,一种收获,一种对人生的不辜负。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今后去一点点地改变,一点点地进步,在不远的将来能够用好这一严一宽,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带去更多的美好。

本文来源:新华社

01

02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