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五蠹说的是什么(韩非五蠹究竟写了什么)(1)

  最近自学古代文学史,学到韩非这块儿算是把先前诸子散文都做了大体了解,又因为看过国产动画《天行九歌》,对其中主人公韩非印象深刻。在学完关于韩非子的篇章过后,又读了一些韩非的文章还有历史中关于韩非的一些记载后,非常想写一写关于这人的理解还有他那篇著名的文章《五蠹》。

  《天行九歌》中数次提到《五蠹》这篇文章,个人非常感兴趣,但因为懒一直没有去读。最近终于有兴趣可以通读了,读完后深受震撼,深深为韩非的才折服,所写一点儿粗略见解聊以自我满足。

韩非子五蠹说的是什么(韩非五蠹究竟写了什么)(2)

  韩非出生在两千二百年前我国历史上社会变革最剧烈的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韩桓惠王的儿子。

  这个时期各国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采取更有效的剥削和统治方式。各个国家变法运动迭起,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财富,兼并战争层出不穷,是历史上大变革、大混乱的时期。

  与社会混乱和变革相对的,这个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空前活跃。没有统一的权威思想,各种学说都能够发展。诸子百家为建立、宣扬自己的学说,展开了恢宏大胆的议论。这就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时代——百家争鸣。

  我国古代各种思想学说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各种学说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始迅速成长。

  这个时期,作者写作时不受任何束缚,可以充分发挥他们鲜明的个性。

  在作者面前,没有不可逾越的禁区,没有不可触及的权威。

  思想上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说。因为没有统一的思想,没有哪一个人成为人们必须崇拜的偶像,不允许对他批评,对他的学说产生怀疑。

  韩非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他师从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和李斯是同窗。韩非虽然学于儒家,后来却成为了法家的集大成者,李斯也一样。这和他们的老师荀子有一定关系。荀子批判性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观点,形成了自己的学说体系。

  这其中就包括法家。

  扯远了,咱们说回正题。韩非的文章有很多,十万余言,后人整理成《韩非子》,传于后世。

  《五蠹》是其文章中最为出名的篇章之一,《史记》中记载当时的秦王嬴政读完韩非的《孤愤》《五蠹》后,发出感叹:“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若能和这人见上一面,纵然死,也不可惜啊。)

  《天行九歌》里嬴政更是以一国之尊、不惜涉险千里跋涉来到韩国,只为见一见写出这种文章的人。本来本人觉得动画展示的有些夸张了,在读完这篇文章了解完韩非后深深觉得:一点也不夸张。

  《五蠹》文章标题的意思就是国家的五种蛀虫。在这篇文里韩非揭示了古今社会变迁情况,阐明法治思想合乎当时的时代要求。

  如果用现代化的语言为这篇文起一个标题的话,那应该是:论地主阶级专政的对象。

  国家要想强大,就要对这五种人实行专政,加以驱逐。

  儒者:儒家学派的人,用文辞扰乱法纪,蛊惑君主和世人。

  纵横家:言谈者,在国与国之间搞外交,花言巧语、搬弄是非,轻易挑起战争。国家不能靠外交强大,要靠修内政强大。

  游侠:剑士、刺客,聚集党徒,效力于贵族,触犯法令。

  患御者:害怕服兵役的青壮年,为逃兵役投奔权臣贵族门下。

  不法商工之民:制造残次商品,卖给辛苦耕种的农民来获取巨大利益。

  韩非认为这五种人是国家混乱的根源,国家想要强大,就必须除掉这五种人,对他们实行专政。

韩非子五蠹说的是什么(韩非五蠹究竟写了什么)(3)

  曾有教授说,读韩非的文章,神经脆弱一点儿是读不下去的,很发神醒脑。上来便把当时新兴起、颇受重视的纵横家骂成蛀虫,后世非常尊崇的儒家也成了用文辞扰乱法纪的人。

  想到韩非学于儒家荀子,又在自己的文中对儒家大为批判……有点儿意思。

  韩非因为师从荀子,对儒家非常了解,所以在他的文章中对儒家的抨击非常一针见血。而儒家虽然在后世备受推崇,但在当时的战国时期非常不受重视,是众矢之的,受到很多人攻击。

  儒家宣传“仁政”,用“仁”治理、统一天下。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统治者都在忙着兼并战争,想着怎么打倒敌国让自己的国家更为强大。如果统治者用“仁”治天下,那么他就会被其他国家吞并。儒家的“仁政”在当时没有用武之地。

  可能大家觉得韩非将这些人尤其是儒家和纵横家形容为蛀虫有些过分,但在战国时期,没有统一的思想权威,各家宣扬捍卫自己的学派,认为自己的思想才是最好的,才能救世救民。 

  韩非不算说的最过的,先人孟子对其他百家的抨击更为辛辣,丝毫不留情。孟子称张仪、公孙衍(两人都是纵横家)为“妾妇之道”。看人家脸色行事,给自己谋得一点儿好处。孟子甚至骂杨朱、墨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这里的墨翟就是诸子百家中的墨子,也就是《秦时明月》中的墨家。杨朱就是《一人之下》中千年邪派“全性”所尊崇的祖师爷,著名观点“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

  当然孟子虽然言辞辛辣,但并不是一味谩骂,而是怀着捍卫儒家、捍卫真理的正义感。那个时代,各个学派互相辩论是常事,又没有禁区和权威,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天行九歌》中韩非不仅在《五蠹》中大胆diss儒家、纵横家,还敢把自己写的文推荐给身为纵横家的卫庄。这和那个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卫庄即使看着非常不爽也不能对韩非动手,他只能在辩论上想办法胜过韩非。

  记得动画里卫庄拿过韩非留给自己的便条“五蠹”,然后乖乖去读这篇文章。读的时候眉毛就没舒展开来过,看得一旁的紫女都非常好奇。

  卫庄读完文章后接过紫女递给他的酒樽,眉头终于舒展开一点儿,一边慢悠悠喝着酒一边慢条斯理的说着韩国朝政形势,言语间带着漫不经心的味道,说出来的话却是十足十的等着看处于危险境地的韩非怎么破局。简单说,就是坐在一旁等着看韩非的笑话。

  他对其中关于纵横家的言论一定非常不满,但也一定震惊于韩非的才。

  虽然战国时代非常混乱,但文化领域却空前繁荣。有些羡慕那个时代,作者没有禁区和不可触及的领域,个人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选择了不同的理想、主张和人生道路,各以自己的理想方式去生活。

  不像现代,大家所追求的高度趋同,不同的便受到歧视、漫骂、诋毁和贬低。有人因为这些周围无处不在的压力年纪轻轻便被压得喘不过气,甚至选择轻生,而活着的也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体味这些无形的东西,即使自身看透看明,也无法拒绝最亲近之人的不理解,时不时被这些所困扰。

  扯远了,再说回《五蠹》。先秦诸子散文,从《论语》那种语录体开始,发展到韩非这块儿,已经发展成非常成熟的议论文了。

  《五蠹》就是一篇论证严密、层层递进的论说文,是先秦诸子散文发展到最成熟的文章。论说最为严密、成熟。

  先从上古时代的有巢氏、燧人氏称王天下的原因开始,简要说明中古禹成王以及后来的夏商的建立,前后相比、层层递进,引出他的观点: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统治者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韩非认为,要用古代贤王的政治手段治理当下的人民,就像守株待兔一样,不知变通。(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就是韩非发明的,他还发明了其他很多带有寓言性质的成语和普通成语)一味追求统治者的仁明不可取,先秦诸子学说中像是儒家、墨家都是要求统治者以“仁”治天下,认为只要施行仁政,天下便会归顺。

  这过于理想。

  这是《五蠹》的第一层论点。

  在阐述完“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后,韩非紧接着开始讲民众多少与财务厚寡的关系。古时人少,自然物质丰厚,所以大家不用争。而现在人多,物产少,所以大家互相争抢。

  在说完普通人民的争斗后,韩非往上,开始说古代贤王生活的贫乏和如今县令生活的富足做对比,提出“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古代禅让天子之位,是因为君王要不辞辛劳的为天下人谋福祉,自己的生活却并没有多好。现在一个小小的县令出门就可以做轿子,所以大家都争着当县令,更别说天子了。

  原因即在其间实际利益的大小很不一样。所以圣人要衡量财物多少、权势大小的实况制定政策。

  中古时代君王行仁义,然后得服天下。但如今,君王行仁义反被其他国家灭亡,进一步论证他的观点: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世异则事异。仁义可以用于古代但不适合用于今天,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

  然后进一步论证: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上古时候人们在道德上竞争高下,中古时候人们在智谋上角逐优劣,当今社会人们在力量上较量输赢。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古今社会风俗状况不同,政治措施也不一样。如果想再用宽大和缓的政策去治理剧变时代的民众,就好比没有缰绳和鞭子却要去驾驭烈马一样,就会产生不明智的祸害。

  实行仁政并不能让天下不乱,人民总是屈服于权势而不是仁义。

  现在的学者们要求君主施行仁义就可以统治天下,要君主像古代圣人和孔子一样,要天下民众都像孔子门徒那般,这是不可能的。

  孩子不学好,无论父母、师长、乡邻怎样劝慰都不管用,但一看到官吏依法搜捕坏人他就害怕了,开始改掉恶习。

  人们总是受到慈爱就娇纵,见到威势就屈服。明君总要严峻立法并严格用刑,施行奖赏最好是丰厚而且总能兑现,使人们有所贪图。进行刑罚最好严厉而且肯定,使人们有所畏惧。

  从上面的拙劣总结中大家都看出韩非行文特点了:细密遒劲,峭拔犀利,如露锋字,有一种激切凌厉之气。

  严刻寡恩、敢于直言,以冷峻严酷的目光去剖析现实,大胆暴露各种人物的思想行为。毫不掩饰,摘抉隐奥,无所顾忌。

  在阐述完上述观点后,就是此文的重点和中心,五蠹。韩非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五种人(儒家、纵横家、游侠、患御者(逃兵) 、不法商工之民)是怎么危害和威胁王朝统治的。必须驱除五蠹之民,否则国家将会衰弱甚至灭亡。

韩非子五蠹说的是什么(韩非五蠹究竟写了什么)(4)

  他的文论证严密,无论是内在逻辑关系,还是外在的结构形式,都严谨周密,具有令人折服的力量和气势。

  韩非经常是从一点而起,先列举事实,提供从古到今的充分论据,从中引出论点。一个论点刚说完,立刻转入下一层分析,环环紧扣、层层归纳,直至最终。

  层层递进、侃侃而谈、洋洋洒洒,再加之韩非的文风犀利峭刻、尖锐锋利,一股凌厉之气扑面而来。他从现实出发,观点实在,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一句句切中要害,鞭辟入理,读完之后如攀登完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后劲十足。

  难怪当年嬴政看完《五蠹》,发出“若能和这人见上一面,死也不足惜呀。”

  嬴政作为千古一帝,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人物,他是一位执政能力超强的君主,一个非常强势的人。韩非的理论非常适合他的需要,适合那个剧烈变革的战乱年代。嬴政正好需要韩非这套理论来建立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治结构。

  但是太极端,太专制,太粗暴。

  韩非的理论观点,快准狠,在那个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想要迅速的强大、统一,短时间内很有用,见效很快。但是,太极端、太专制、太粗暴。在那个时代能够短时间见效,但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单单采用韩非的这套理论只能造成暴政。

  而后世所推崇的儒家以“仁”治天下又太过理想,个人认为,儒家和韩非秉持的法家中和一下再好不过,两者互相辅助,不能更好。现在,咱们国家就是这样做的,以法治国的同时,大力建设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韩非的理论观点很有进步意义,也有受困于时代发展的局限性。他的很多观点拿到今天来依旧发人深省,甚至有的仍有辩证意味。

  个人觉得非常可惜,如果不是剧烈变化的战国时代,而是稍稍平和一些的朝代,韩非的观点、理论或许会更完善,而不是这样极端。

  不仅嬴政沦陷,吾辈也沦陷了。这样惊才绝艳的人,谁不想和他结交、见面,即使跋涉千里也要去呀。

  真正读过《五蠹》的我,一个社会经过两千年发展、高度文明社会成长起来的、受现代教育的我,依旧为两千年前写出这样文章的人所深深折服。

  即使其中很多观点早已过时,有些论点受当时时代发展的局限,有些观点我根本不认同,但依然不妨碍我承认这是一个超级有才、有眼界、有格局、胸有乾坤的一代大家。

  《天行九歌》里李斯曾说,“师兄之才十倍于我”,我以为是夸张。在读过一点李斯的文章后发现,李斯一点儿没有自谦,他的才能确实远远低于韩非。

  后来成为秦国的丞相后,似乎更专注于政治、自身安身立命,以至于眼界、格局变小,汲汲营营自身。

  不是说为自身考虑不对,而是李斯的文章越来越无法打动人,起初还有些文采能见到一些意气风发。后来就只剩一些没什么意思、空洞、又只顾自身的文字,还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结果却越来越蠢,眼睛蒙尘,自我感觉良好。

  评价可能不准确,因为我只看了他写的两篇文章,以前的,和最后的,欢迎指正。

  总而言之,以前看天九是对韩非是普通的喜欢,看过他的文后现在是爱了。推荐大家去看原文。

   现在想到动画里韩非和嬴政的初遇,除了“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外,更有种“平生一顾,至此终年”的感觉。

韩非子五蠹说的是什么(韩非五蠹究竟写了什么)(5)

  动画这块儿展现得非常不错。韩非的思想学说很适合嬴政,他们非常适合彼此。

  《天行九歌》里韩非与嬴政悬崖告别时说道:“我的法,需要一位强权的王”。嬴政很强悍,韩非的“法”也很强,宛如楔和与之相契合的榫,再适合不过(没有嗑cp的意思,虽然确实嗑动画里的这对)。

  感觉这样的两个契合的人,嗑cp都有些对他们不敬。

韩非子五蠹说的是什么(韩非五蠹究竟写了什么)(6)

  韩非虽然大力推崇君权至上,强调君主要把大权牢牢握在手中。但他骨子里还是藐视君王的,在他的《说难》里,提到“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君主就像龙,他的脖子下有一片逆鳞,如果碰到,他就要吃人。不碰他的逆鳞,你就能够骑在他身上驾驭他。用自己的智慧、学说去征服那些统治者,驾驭他们。 

韩非子五蠹说的是什么(韩非五蠹究竟写了什么)(7)

   韩非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封建国家,他死后,他的法在秦国实行,嬴政在他的思想指引下,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专制封建国家。韩非的法治思想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成为秦王朝的统治思想,并在后世两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始终有着顽强不息的脉搏,在各朝各代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即使到今天,我们依旧是以法治国。法不可能凭空出现,是从两千多年前一脉相承,经历漫长的历史长河发展,借鉴其精华,把其中崇尚法治、公平正义的部分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中。以法治国的同时,建设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把古代的儒与法两相结合。

韩非子五蠹说的是什么(韩非五蠹究竟写了什么)(8)

  我欲铸一把天子之剑,以七国为锋,山海为锷。制以五行,开以阴阳。执以春夏,行以秋冬。举世无双,天下归服。先生是这位铸剑之人,而我,愿做这执剑者。

“先生之才,我很欣赏。”

“大王所言,深得我心。”

或许,是我们彼此需要。

  嬴政在悬崖边对韩非伸出的那只手,韩非一定很心动,他们,彼此契合,彼此需要。

人的一生呢,不能遇见太惊才绝艳的人,否则怎么都忘不了(不局限情侣、cp)。

  天地之法,执行不怠。这两人早已作古,同去青史了,只有后人从点墨里寻找到几丝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