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中,婚丧嫁娶,祭拜祖先,上坟烧纸,禳灾祈福,年节庙会,游览寺院道观都会有烧香的行为烧香的行为,可以说是众人皆知,司空见惯,但它源于何时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佛寺上香注意事项?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佛寺上香注意事项(烧香是司空见惯的行为)

佛寺上香注意事项

在我们生活中,婚丧嫁娶,祭拜祖先,上坟烧纸,禳灾祈福,年节庙会,游览寺院道观都会有烧香的行为。烧香的行为,可以说是众人皆知,司空见惯,但它源于何时呢?

追溯烧香的历史,可谓久矣。

我国烧香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始于周朝祭天

周人升烟以祭天,烧香的作用是唯一的,就是用来祭祀。具体方法为:将牲体和玉帛放在柴上,烧柴升烟,表示告天。

第二个时期,汉武帝发展

汉武帝对我国香事的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武帝信奉神仙,追求长生不老,是神就敬,打破了以往香只祭天的垄断;汉武帝时期香品逐渐走向实用化,使香进入生活日用;最重要的是,武帝开边扩土,经营西域,使产自西域的香料传入中原。

随之,香事繁盛,香具也应运而生,不久中国第一个香炉也发明了出来,称为"博山炉"。然而,从武帝引入西域香料开始,直到之后的几百年间,香的使用还仅限于宫庭和上层贵族之中,因为香极为名贵,普通百姓难以仿效。

第三个时期,隋唐以后逐渐普及

一方面广东、广西、海南的香大量涌入中原,而且价格低廉;另一方面佛教、道教从六朝以来大规模发展,轮番跻身于国教的至尊地位,且都崇尚烧香。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逐渐使烧香普及化。至宋代,佛儒道三教融合,烧香之俗,也便御风而行,成为大家一致崇尚的行为,香道也自此迅速发展,流传至今。

很多人到佛教寺庙游览,大多有烧香烧香祈福的习惯,但个人有个法,不知规范,更有人花大价钱购买香烛,认为越值钱表明自己月虔诚,许愿也就越灵验。其实不然,具体到佛教寺庙烧香,有这些讲究需要大家了解。

为何要烧香礼佛呢?佛经上说,香能把人的信心传达给佛,故香为佛使。也就是说,烧香是与佛菩萨,一切护法通信的方法。根本意义是在于表达对佛的尊崇、感激和怀念。

烧香礼佛一般上几支香呢?佛前点香,一支或三支均可,代表敬佛、法、僧,或者代表去除贪、嗔、痴。不管怎样,心诚为要,心若不诚,烧多少支香也是枉然。

烧香礼佛上何种香为好?原料无毒无害,规格尺寸不超过40厘米,直径不超过5毫米,感官要求粗细长短一致,色泽均匀,无异味。

烧香时具体怎么做?

点香:点香时香头明火应摇晃熄灭,不可用嘴吹灭。

敬香:上一支或三支为宜,用拇指和食指将香捏住,其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举至齐眉,香头平对佛菩萨圣像。(人多时,可将香直竖朝上,以免烧到他人)

插香:心中默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观想佛菩萨显现在面前,接受香供养。

拜佛:香插好后,对佛三拜,每一礼拜时口念:“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佛、法、僧)”。

发愿:跪地合掌,虔诚发愿。

旅途中,佛寺中出售的很粗很长的香还有必要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