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闻丹阳 上海刘春雷律师事务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法考以后需要三年经验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法考以后需要三年经验吗(写给即将参加法考的朋友们)

法考以后需要三年经验吗

作者:杜闻丹阳 上海刘春雷律师事务所

对于法本学生来说,法考似乎是人人都要参与的“高考”,而我也不例外。作为恰逢改革的我,恰好赶上了2018年司考改为法考的元年,又因身体原因,正好适用了主观题可以第二年再考的政策,可以说是把法考这道大菜彻底尝了个鲜。

先跟大家聊聊我的备考经历吧!我的备考始于2018年春节,当时司法部还没确定考试的形式是否会从司考转为法考,因此我与同学们都是先按照司考的备考节奏开始了复习。

当时流言甚嚣尘上,例如“毕业才能参加考试”“考试要按照科目来考,与CPA类似”……,这些不知道从哪里流出来的小道消息,使大家都惴惴不安,生怕自己的考前准备与考试牛头不对马嘴。

按以往的逻辑,大家都是先看民法刑法,后接行政法、商法及三门诉讼法,最后再看法制史、法学理论、三国法。但因为大家都很紧张,所以那段时间真是复习什么的都有,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三月份开学的时候已经有同学在对比三大诉讼法的区别,甚至有同学已经在每天背诵法制史了,而我和我的室友们才开始看刑法,真是被同辈压力逼得头发都掉了许多。

这种紧张的情绪一直蔓延到5月,如何考试终于有了定数,大家才放下心来,按照各路经验或学校法考班的安排开始规律的复习。

5月底6月初,正好是大学生期末考试的时候。同为学法人,大家一定能理解不论平时学习是否足够认真,但一到期末也不得不疯狂背书的无奈。

我当时就读于华政国际法学院,大三下学期都是些国际经济法、国际金融法律相关课程。期末考试绩点非常重要,但备考法考的脚步却也不能停,由此我们国际法学院当时就产生了期末考试前三天疯狂突击,一旦考完立刻重新抱起法考书的奇观。我是大家最常见的那种学习态度认认真真、成绩中上的普通学生。虽说华政一直被戏称为“平时疗养院,考前疯人院”,但只有那一次法考撞上期末考才真正让我觉得自己的脑子好像内存不够用。

跌跌撞撞来到7月,这个时候我们才开始了“全日冲刺法考”的攻坚阶段。我因为身体原因回家备考,没有在学校里那种如火如荼的复习气氛,但也每天看着网课刷着题,很多细节如今都已经记不清了,总之每天都是吃饭、学、洗澡、睡觉四件事。

说句实话,客观题真的不难,只要记忆知识点、多刷刷往年的真题就好。但可能是由于以前的不良学习姿势和高强度的学习,导致我的身体在考完客观题后出现了问题,不得不以休养为主,休息了一个月,差点直接放弃主观题的考试。但本着“反正有机会干吗不试一试”的想法,怀揣“体验真题”的态度,还是去参加了主观题的考试。所以对于我来说真正意义上的主观题备考是在2019年。

主观题的备考与客观题的备考在内容上来说是基本一致的,但在答题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观题的答题思路和技巧在难度方面有着质的提升。因此我以训练答题和时间把控为主,遇到记不清的知识点后再翻阅书本复习知识。

具体的时间安排和训练方法是这样的:每周大概做4次真题训练,早上8点到12点模拟考试;下午13点开始对答案,整理真题和官方指导案例题的答题思路与得分点;15到17点复习巩固还没熟悉掌握的知识。

以这样的方式训练了一个多月,我的主观题答题水平就有了很大提升,到后期已经能够理解出题老师的出题思路以及考察点;在自己作答的时候也可以明确答题逻辑,例如在回答冗长的刑法题时可以按照时间线来写,或分不同犯罪主体来写,使自己的答案有逻辑、更清楚,便于得分。

但凡考试,一是考知识,二是考心态,法考自然也不例外。如今距离考试已经不足一周的时间,想必朋友们在知识的学习记忆方面已经处于加深和完善的阶段,后期只要继续保持就好。

关键在于心态的调整,法考毕竟包含了多个科目,记忆量和思维难度并不低,因此一定要继续重视;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法考只不过是从事法律职业的敲门砖而已,当拿到法考证后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要知道法考也只是一门考试,是否通过并不会彻底影响到自己的人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思想负担,即使没有通过考试,这世上的花依然开、月色依然美。

希望还在披星戴月准备考试的朋友们都能在最后调整好心态,最终心想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