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问曰:“令尹①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②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③弑齐君,陈文子④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①令尹:楚国相当于宰相的官名。②三:多次。已:被罢免。③崔子:齐国大夫崔杼(zhù),曾杀死齐庄公。弑(shì):在下位的人杀了在上位的人。齐君:即被崔杼所弑的齐庄公。④陈文子:齐国的大夫,名须无。可是《左传》中没有记载他在外国的事情,却记载了他回到齐国以后的很多行为。

子张问孔子说:“楚国宰相子文几次被任命,从无得意之色;几次被罢黜,也没有怨恨之色。他交接工作时,一定把政事全部告诉继任的新宰相。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是忠。”子张问:“算得上仁吗?”孔子说:“不知道。何以见得是仁呢?”

“齐国大夫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齐国大夫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离开了祖国,到了其他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陈文子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何以见得是仁呢?”

心读

令尹陈子文忠于君主可视为忠,不与逆臣为伍可算清高,但都还算不上仁。因为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维护礼的殉道精神。所以,仅有尽忠和清高还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的仁者,不仅是忠于职守或远离邪恶,而应想方设法改变现状,就算没有管仲“一匡天下”的胆识智谋,就算没有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大智和平定叛乱的大勇,至少也应当以教为政,造福社会。

论语10句格言读完终身受益(论语心读公冶长)(1)

在孔子的眼里,或许柳下惠才是“仁者”。柳下惠为士师(典狱官),多次被罢免。有人说:“您难道就不可以离开吗?”柳下惠回答:“正道而行,怎么可能避免多次罢免的命运呢?如果放弃原则做官做事,又何必离开祖国呢?”

论语10句格言读完终身受益(论语心读公冶长)(2)

真正的“仁者”当如柳下惠,心中有慈悲,心中有底线,心中有责任,人民之福祉是仁的根本;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显然有原始儒家的情怀和血脉!

论语10句格言读完终身受益(论语心读公冶长)(3)

作者:柳恩铭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