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才子放浪形骸的表象下……

杜牧过华清宫讲了什么故事(商女不知亡国恨)(1)

▲[南宋]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 故宫博物院藏

1.

清明时节,杏花烟雨。

淋成落汤鸡的行人,个个失魂落魄,唯有杜牧想着心事,在穿林打叶声中徐行。

杜牧在寻酒馆,目力所及,却不见旗幌儿在风中飘。只有蒙蒙细雨,如同结在肝肠中的愁怨,剪不断理还乱。

迎面而来一位牧童,骑着黄牛,悠哉悠哉。杜牧暗暗羡慕对方,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杜牧过华清宫讲了什么故事(商女不知亡国恨)(2)

▲[南宋]李唐 《放牛图》 故宫博物院藏

杜牧近前询问酒馆所在,牧童遥指藏于远方密林后若隐若现的村落。杜牧谢毕,继续徐行。半途中,诗思若泉涌,便在细雨中吟啸: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

杜牧,字牧之。

有时候,起名字是种玄学,名字往往左右人的一生。

从名字即可看出,杜牧注定与牧童有缘。

再把“牧”字拆解,有一“牛”,而杜牧恰好和一代名相牛僧儒关系不错。尽管杜牧本人无意站队,但他常被列入牛党阵营。

另外,牧在古代曾是种官职。州长官,被称为“州牧”,比如刘备就担任过豫州牧。杜牧毕生在宦海中沉浮,起起落落,但好歹执掌过一方(曾担任黄、池、睦、湖等州刺史),也暗合名字中的“州牧”之意。

杜牧还和数字13结缘。他排行十三,人称“杜十三”。杜牧曾撰写《孙子注》十三篇,他在军事领域的见解,甚至不逊于同样注解过《孙子兵法》的曹操。

3.

扯远了。

杜牧出身京兆杜氏,血统高贵。当时,有句话叫“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韦、杜两家,均为唐代的名门望族。

他爷爷杜佑做过封疆大吏,当过尚书右丞(王维也曾任这一官职,世称“王右丞”),荣封“歧国公”。杜佑对孙子杜牧寄予厚望,无时无刻不给杜牧灌输知识。杜牧打小就在书堆里打滚,文史底子厚,并练就了扎实的写作童子功。

杜佑逝世后,被朝廷追赠太傅。太傅位列三公,是正一品,可谓生前显赫,身后享尽哀荣。不过,到杜牧的爸爸杜从郁这儿,家道中落,杜从郁仅担任七品官。

等到父亲去世,杜牧年龄还小,尚未自力更生,杜家彻底从勉强撑持沦为一贫如洗。

杜家原来在安仁里拥有三十间房,因为父亲亡故,家里人无力偿还巨额贷款,不得不以资抵债,房产遂归他人。

杜家迁徙到远郊租房,老奴们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年轻的则背主离去,“不能克制”。

再后来,连房租都缴纳不起,只好寄居在破庙里。

白天,杜牧和弟弟杜顗(yǐ)挖野菜吃。到晚上,兄弟俩就倚着朽朽的柱子休息。卖火柴的小女孩好歹还有几根火柴,而这对难兄难弟连蜡烛都买不起,只能默默记诵白天读过的诗文,以捱过漫长寒夜。

这样的苦日子,杜牧熬了整整三年。

4.

暗夜过后,即是黎明。

杜牧走过艰苦的科举路,终于迎来了苦尽甘来的时刻。他在名士吴武陵的引荐下,高中进士榜第五名,名震天下。

顺带提一句,吴武陵即文言文《小石潭记》中的那位,是柳宗元的挚友。杜牧参加的那届科举,中进士者共33位。

金榜题名,杜牧欣喜若狂,“吨吨吨”猛灌酒。想想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范进仅考中举人,就“欢喜疯了”。

携大胜之余欢,杜牧写了首诗赠予老朋友。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5.

其实,在考中进士前,杜牧就已经名播九州。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唐敬宗李湛,李湛是个贪玩的少年天子。登基之初,李湛还只知理政,后来上早朝的频次越来越少。

时间都去哪儿了?玩呗!

李湛不是在开party,就是在打马球。自己爱打马球也就罢了,还令神策军勇士陪玩。

杜牧过华清宫讲了什么故事(商女不知亡国恨)(3)

有一阵,李湛迷上了狩猎。白天不尽兴,晚上继续打夜壶。

此外,李湛还造龙舟、兴建宫室。杜牧听说李湛干的荒唐事,愤而作《阿房宫赋》。

在这篇千古奇文中,杜牧总结了秦朝覆灭的因由:秦爱纷奢。结尾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讽谏意味极浓,可惜李湛估计看不懂,或者压根没读过。

任性的李湛终为阉狗所弑,年仅17岁。

6.

杜牧写《阿房宫赋》那年,才23岁。凭借它,杜牧在文坛一鸣惊人。

三年后,杜牧又考中进士。

某天,他和几位同榜进士一起踏春,路过山门禅寺,便进去上香。

尽管此时的杜牧,堪称“天下谁人不识君”,但和尚只当来者是寻常香客。

和尚不晓得杜牧是何许人,难免让杜牧感到失落怅惘。杜牧不禁暗暗佩服,禅门净地,与世无争,僧众“两耳不闻庙外事,一心只念经礼佛”。

离开后,杜牧写道:

北阙南山是故乡,两枝仙桂一时芳。

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觉禅门气味长。

啥叫“两枝仙桂一时芳”?一枝指爷爷杜佑,另一枝是他自己。然而,家世再好又如何,名声再大又怎样,高僧一概不闻!

7.

数年后,杜牧幸遇伯乐,时任淮南节度使的牛僧儒,并在其帐下待了十余年。

有意思的是,杜牧之弟杜顗却在李德裕府邸担任幕僚。虽然牛僧儒和李德裕均为能臣,但“能人相轻”,牛李二人是死对头。中唐闹得沸沸扬扬的牛李党争,就是以他俩为首脑的两大阵营之斗。

杜牧和弟弟杜顗偏偏没待在一块儿,好比诸葛亮和诸葛瑾,分别是蜀、吴,各为其主。

8.

牛僧儒的治所位于扬州。古谚云:扬一益二。用白话解释,即“上有天堂,下有扬益”。总之,扬州、益州自古就是好地方,风景如画、游人如织、贩夫如云、才子如雨、美女如玉……

虽然牛僧儒爱才,但杜牧毕竟还年轻。杜牧仅在牛府担任掌书记,这是同朝代的高适,后世的辛弃疾等大文豪做过的官。

但对于高适、辛弃疾等人来说,“掌书记”终究算大材小用。日后,高适当上节度使,平定永王之乱,立下大功;辛弃疾千里追凶,手刃叛徒,上《美芹十论》,操练飞虎军。这些均证明高适和辛弃疾确有大才干,授以掌书记,未免屈才。

庞统相貌古怪,刘备起初看不上,仅丢给庞统“耒阳县令”这等微官,就打发走了。于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庞统天天喝酒,不理政务。张飞听说后,气不打一处来,差点把庞统绑缚起来怒鞭几百下。庞统说:“量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庞统让张飞稍安勿躁,自己抖擞精神,分分钟办妥了积压已久的政务。诸葛亮知道此事后,一针见血地点明:“大贤若处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视事。”

所以,杜牧当掌书记时,一处理完公事,就往美女堆里钻,喝酒泡妞,放浪形骸……

上司牛僧儒担心他出意外,暗中派遣30名军士乔装打扮作行人,跟随保护。

公元835年,朝廷调杜牧到长安赴任。临别时,牛僧儒语重心长地劝诫小杜,今后要注意生活作风。杜牧自忖无人知道,便摆摆手请领导放心。

牛僧儒笑而不语,吩咐手下捧出厚厚一沓书简,上面详细记录着“某夕,杜书记过某家,无恙”“某夕,宴某家,亦如之”等。

杜牧既悔恨,又感动。

悔恨的是,自己在风花雪月中虚度大把光阴,还恬不知耻地试图欺瞒上司。

感动的是,上司默默派人守护自己。如此关心自己的上司,绝对算伯乐兼忘年交。

杜牧辜负了牛僧儒的器重,内心自是五味杂陈,当场“泣拜致谢”。

后来,杜牧写诗追悔:

落拓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9.

虽如此,杜牧仍不改往日风流。

到了长安没多久,杜牧就写诗寄赠淮南节度使判官韩绰。当年,杜牧在扬州任掌书记时,他俩工作上是同僚,私下里是挚友。

诗云: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用一种轻松的语气调侃韩绰:老弟,你此刻在听哪位大美人吹箫呢?

杜牧过华清宫讲了什么故事(商女不知亡国恨)(4)

▲杜牧邂逅昔日互相有过好感的歌伎张好好,遂作《张好好诗》,诗妙,字也遒劲。

10.

在长安,杜牧过得很压抑,他隐约感到政坛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涌动。“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变行将爆发。于是,他称病请求调任洛阳,朝廷恩准了。

杜牧来到洛阳。当地有个司徒叫李愿,家中蓄了不少舞女,生活豪奢。

某次,李司徒大摆宴席,邀请众位同僚来参加,唯独漏请了杜牧。这可能是由于杜牧的身份较特殊。杜牧时任御史,有监察百官的职分。李司徒开豪华盛宴,当然不会给纪委杜牧送去请柬。

没承想,杜牧不愿错过这次party,主动赴宴。

李司徒和同僚们见御史大人到场,或多或少会拘谨。杜牧估计也察觉了气氛的微妙变化,他一面让歌伎们“接着奏乐接着舞”,一面频频向李司徒敬酒。

酒过三巡,杜牧打听紫云,紫云是众舞女中的佼佼者。

李司徒指了指,杜牧凝目注视紫云好久,赞叹:“名不虚得!”

李司徒俯仰大笑,众舞女亦忍俊不禁,掩口而笑。

杜牧又自斟自饮了几盏,起身步下阶,朗声吟诵:“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意气闲逸,旁若无人”,端的是个风流才子!

11.

在洛阳待没多久,杜牧担心的事发生了。

同样是在公元835年,长安爆发“甘露之变”。朝廷重臣密谋除掉专权的宦官,但由于中间过程某个环节出错,致使重臣与诸多士大夫被宦官反杀。

史载:“亲属无问亲疏皆死,孩稚无遗,妻女不死者没为官婢。”

宦官对重臣及许多士大夫施以“满门抄斩”的残忍手段。男性统统杀光,连孩童都不放过。他们的妻子和女儿则没入教坊司(官方妓院),永世为婢。

虽然杜牧侥幸逃过此劫,但他意识到朝廷为一帮子死太监所把持,倍感意气消沉,开始把心思转移到别处。

他忆贞观盛世,写出“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他路过华清宫,写出“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他泊船秦淮畔,写出“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他凭吊古战场,写出“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他卧赏缥缈夜,写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他流连江南春,写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他咏山青鹭白,写出“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他看层林尽染,写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他为知己饯行,写出“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他酬诗友张祜,写出“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他许下十年约,写出“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他哀西楚霸王,写出“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豪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他赞巾帼英雄,写出“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

12.

杜牧这一生,有两个关键词:咏史&美女。

“咏史”源于杜牧的家学。爷爷杜佑是史学大家,创作出关于典章制度史的皇皇巨著《通典》。爹爹杜从郁也算鸿儒。杜牧自幼耳濡目染,遂对文史生发了浓厚兴趣。所以,杜牧长大后能写出《阿房宫赋》《题乌江亭》《赤壁》等。

像他这等喜言王霸大略者,必然抱着经世致用、平步青云的鸿鹄之志。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宦官一度把持朝政,杜牧能自保就算幸运,何谈施展抱负?杜牧转而寄情山水和美女。

总算等到宦官失势,又卷入党争的漩涡。牛李党争中,李德裕渐占上风。被视为牛党一分子的杜牧,处处受打压。政敌把他排挤出朝堂,他动辄被贬到偏远地区。到晚年,见惯种种阴暗面和潜规则的杜牧,彻底对从政心灰意冷,甚至主动请求外放。

13.

战国时的信陵君,仗义疏财,门下食客济济。

信陵君毕生有过两次高光时刻。

一次是窃符救赵,痛挫秦军。

另一次是身佩五国联军帅印,先击败蒙恬(筑长城那位)的爷爷蒙骜,后又怒叩函谷关。

可惜的是,魏王中了离间计,无端猜疑信陵君。空有英雄之才的信陵君,从此再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便借酒浇愁;被君王疏远,干脆投入美女的怀抱。

清代学者钱泳分析得好:古英雄不得志,辄以醇酒妇人为结局。

唉,前有信陵君,后有杜牧之,皆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