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上回脑洞君和大家聊了《让子弹飞》中那个没出场的“松坡将军”其实早已霸气外露。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影片中各色人物的命名。
《让子弹飞》改编自四川怪才马识途老先生的《夜谭十记·盗官记》。原著中,电影中的相关人等各有姓名。譬如,县长叫王作宾,不叫马邦德。黄四郎原名黄天榜,他嫖宿的妓女不叫花姐,叫夜来香。师爷姓陈不姓汤。张麻子的手下一个叫徐大个、一个叫张德行、一个叫王万生,另一个知道外号的叫独眼龙。
原著和影片中唯一一个姓名没变的就是张麻子,张牧之。但原著中,张麻子是为了当县长,别人叫起来好听才改名叫牧之。而电影中张牧之是因为当了土匪才以讹传讹被人叫成了张麻子,两者也不是一回事。
可以说《让子弹飞》虽改编自《盗官记》,但其中的故事情节,包括环境背景、人物姓名等都跟原著有了很大差别,电影体现的已非原著而更多是导演姜文要表达的东西。
2、马邦德:鹅城县长。“邦德”二字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德则知,邦无德则愚。所谓邦有德即国家有道。另《盐铁论》有“古者邦有德,则阴阳和,星辰理,风雨时。”也就是说,国家有道,则阴阳调和,风调雨顺。
这里,以“邦德”命名,显然是讽刺当时的世道阴阳失序、民不聊生。同时,也用这个名字讽刺葛优饰演的真县长假师爷心中“无邦无德”。
3、黄四郎:鹅城一霸。“黄”是原著中的姓。原著中,同一角色叫黄天榜,一个很霸气的名字,听着就觉得是恶人甲。这里,将其改为一个很幼稚,类似乳名的名字。有人说,是为了影射当今影视界一大咖。脑洞君认为可能并非如此。导演这里主要还是对文艺作品中人物脸谱化的一种反抗。
同样是影片83分钟,姜文饰演的张麻子与葛优饰演的老汤对话时曾提到了为什么人们都愿意相信一个土匪叫张麻子而不是张牧之。葛优最后下结论说,这人真够操蛋的。这其实也是导演的观点。
4、武智冲。黄四郎的团练总教头。这个名字很明显化自《水浒传》三位好汉。武松、鲁智深、林冲,各取一字,即成此名。其代表的是大革命或者说大转折时代,底层勇武之士或者说习武之人的命运流转。可以为虎作伥(帮助黄四郎),也可以冲锋陷阵(率领鹅城百姓攻击碉楼),他们只是利器,而无绝对的善恶,如不信,请想一想清末的哥老会和辛亥革命中的洪门。
5、孙守义。这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人物。影片中他还有个身份,卖凉粉的。卖凉粉表明他是社会底层的一员,一个代表。孙既是姓,也可以是人。“守义”二字好理解。影片中,正是这个叫守义的人在胡万的胁迫之下同谋害死了小六子。他没有像他的名字一样,守住义。又因为他姓孙,这就进一步预示着在大革命大转折时代,像他这样为了苟且,没有守住义的底层百姓不是一个还有很多。
再说第二类:
6、汤师爷:真正的汤师爷在影片开篇时就摔火车摔死了。后来葛优饰演的师爷是个假师爷。这个师爷没有名,在原著中姓陈,如果没有深意,导演完全可以用原著的姓而不改。所以脑洞君觉得但凡改了,都会有要表达的东西。汤师爷的这个姓实际暗含了本片的一条线索。
第一,吃着火锅出城。火锅是汤。第二,掉进水里死了,水也是汤。第三,一心捞钱最后死在银堆上,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也是汤,泡汤的汤。
再说第三类:
7、县长夫人:最能代表县长夫人这一角色想法的,来自影片第14分钟,姜文饰演的张麻子和刘嘉玲饰演的县长夫人第一次躺在床上。夫人在明知县长没死的情况下说了一句话:反正呢,我就想当县长夫人,谁是县长,我无所谓。兄弟,别客气。这其实代表的是当时环境下一类人的想法,只要有利益,跟谁都是跟。
8、花姐:影片中由周韵饰演。之所以叫花姐,一是由于她的身份,妓女。二当然是为了体现她在妓女中的地位。“姐”有大的意思,跟“花魁”意思差不多,但“花魁”太书面化,不够柔媚,所以叫花姐。
最后说第四类:
9、裸着上身的鹅城百姓:为什么叫鹅城。很多评论说鹅通“俄”,寓意苏俄。脑洞君以为恐非如此。之所以叫鹅城,导演要表达的应该是,几千年以来中国的老百姓都跟鹅差不多,老实善良无攻击性(食草动物),而且芸芸众生,习惯群体性活动,像鹅一样。
影片中,百姓都裸着上身则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的老百姓缺乏个性,常常以他人之是非为自己之是非,放在人堆里根本分不出来,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群。当然也有人说没穿上衣寓意百姓已是社会最底层“一(衣)无所有”。脑洞君以为,此说倒是可以聊备一格。
行文至此,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了。本文,脑洞君基本把影片中所有人物命名都解析了一遍,唯独张麻子的几个手下,如张默饰演的小六子;黄四郎的几个手下,如陈坤饰演的胡万等没有解读。对了,这几个人的命名在脑洞君看来更是牵扯到一件惊天奇闻,由于篇幅和结构问题,留到明日再表。谢谢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