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四年,在甘茂攻取韩国宜阳之后,秦武王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率领他的大力士们以赴宜阳视察的名义,随即前往周都太庙观鼎。令人未曾想到的是,秦武王竟然伙同大力士孟说举“龙文赤鼎”,以至于“绝膑而死”。

赵武灵王和嬴稷谁先死(秦武王举鼎而死)(1)

秦武王举鼎

秦武王突然去世,膝下尚无子嗣可以即位为君。此时,秦国面临最严重的的问题即是,国君即位人选的问题。秦国上下对可能的即位人选做了一番梳理,当谈到秦武王异母弟公子稷时,大多持反对意见。

原来嬴稷的母亲芈氏,称芈八子,是秦惠文王的姬妾,最重要的是,她还是一位富有妖姿的楚女。秦惠文王去世的时候,芈氏年龄在三十岁左右,面对这么一个成熟的美妇人,秦国上下对由公子稷即位忧心忡忡。而此时,公子稷尚在年幼,当“子少母壮”的实际情况与至高无上的王权相遇的时候,难怪秦国上下如此忌惮。但是,公子稷的作为继承人在客观上也占尽了有利条件。

赵武灵王和嬴稷谁先死(秦武王举鼎而死)(2)

芈八子

首先,秦惠文王嬴驷生前仅育有秦武王嬴荡、嬴稷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兄终弟及”之论顺理成章。

其次,公子稷有以宣太后异父弟魏冉为代表的军方势力的支持,为其消灭反对之声,击垮反对势力,顺利掌握王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也有一种说法,直接将秦武王的异母弟公子稷锁定为王位继承人,并声称秦武王临终前有交待“令弟稷即位”,但是此类说法多不常见。

赵武灵王和嬴稷谁先死(秦武王举鼎而死)(3)

魏冉

总之,无论秦国上下如何反对,嬴稷还是成为最佳的即位人选。《史记·秦本纪》记载:“武王取魏女为后,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

而此时,公子稷尚在燕国为质。另外,秦国的惊天变动也引起了邻国赵国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经过对秦国国内情况的分析,赵武灵王认为,拥立年幼的秦公子稷即位,于赵国或许有利。于是,赵武灵王主动表示,赵国愿意帮助秦国迎回公子稷。赵武灵王的表态,令秦国国内倾向于公子稷即位的势力声势大振。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王使代相赵固迎公子稷于燕,送归,立为秦王,是为昭王。”即在赵武灵王的安排下,公子稷母子将由代相赵固,将他们从燕国先迎入赵国,再由赵国送回秦国。

公子稷回到秦国后,即位为秦国国君,史称秦昭襄王。但鉴于秦昭襄王尚属年幼,无法处理朝政,再加上其母宣太后手段了得,其结果是宣太后以太后之尊代为主政,其舅魏冉辅政掌权,自此秦国进入宣太后时代。

赵武灵王和嬴稷谁先死(秦武王举鼎而死)(4)

宣太后

秦昭襄王虽然已经即位,但是秦国的国君之位之争并未因此而结束。《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昭襄王二年,“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魏。”即秦昭襄王在以宣太后为首的王位维护势力联合策划下,由将军魏冉亲自指挥平定了秦国王室内部争夺国君之位的反叛势力,结果秦惠文后(秦武王之母)被诛杀,同时被杀的还有公子壮、公子雍,并且秦武王的王后也被驱逐至母国魏国。

赵武灵王和嬴稷谁先死(秦武王举鼎而死)(5)

庶长壮为乱

宣太后面对秦国即将爆发内乱,果断出手,避免了一次大规模内乱,为秦国长远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国内环境。同时,宣太后也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得以在秦昭襄王五十六年的君王生涯中执掌朝政至秦昭襄王四十一年。

赵武灵王和嬴稷谁先死(秦武王举鼎而死)(6)

年迈的秦昭襄王

欢迎关注“历史倪说”,与您一起分享历史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