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太难了

全国超40%电影院停业。

清明节大片齐齐撤档。

后台毒饭出现瞬时性大面积“片荒”……

有什么适合这个春天刷的老片吗?

你问对人了。

恰好Sir这几天沐浴在广州的回南天中,脑袋反复浮现一段台词:

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

我的罪恶

我的灵魂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1)

年逾四十的大叔。

一位十三岁的少女。

它的争议,不断于最近的社会热点中被提及;

它的气质,又像阳光中夹杂着阴霾与潮湿。

找一个下小雨的安静午后。

重温它再合适不过了

《一树梨花压海棠》

Lolita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2)

电影叫《洛丽塔》,或者说《一树梨花压海棠》,一个“形象”的名字。

世纪初,刚接触网络的“文艺青年”们应该都听说过它。

一个词:争议。 小说有争议。

原著1955年出版,讲述了中年男子汉伯特与少女洛丽塔的故事。

法国,它曾被列为禁书;

英国,有专栏作家称它是“我读过的最淫猥的书”;

美国,它被多家杂志和出版社拒绝,理由是,这是一本“黄书”。

甚至就连作者纳博科夫本人,都多次以“这是一个肮脏的精灵”为由,欲烧掉书稿(被他的妻子从火炉前抢救出来)。

可小说正式出版后,旋即成了畅销书。

有人喊打喊杀,有人不吝赞美。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3)

电影有争议。

电影天才库布里克改编过这部电影,那是1962年。结果女主角晚年说:“我的人生被《洛丽塔》毁了。”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4)

1997年的版本出自导演阿德里安·莱恩。

汉伯特更深情款款,洛丽塔更挑逗诱惑……

许多人更接受不了

一段“不伦恋”,被美化成纯纯的爱情故事。

可真是这样吗?

到底是变态还是唯美?

今天,回归电影。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5)

01

暧昧游戏

初看,它确实像是个爱情故事。

始于一见钟情

黑兹太太家的草坪上,汉伯特初次见到多丽丝。

花园的洒水器淋湿少女的裙子,显现出玲珑有致的曲线,她光着脚,脚趾不时蜷曲扭动。

他称她为,洛丽塔。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6)

与库布里克的版本不同,1997年的《洛丽塔》对欲望毫不避讳。

也拍出了欲望的美感。

洛从汉伯特腿上跨过,有意无意地,踩到他裤脚;

主动搭话,坐他的腿,把口香糖黏在他的本子上。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7)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8)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9)

赤裸裸勾引?

至少那时看起来确实如此。

人们会说,青春期的少女,还不懂成年人的情爱,却渴望有人承认自己的性吸引力。

她们擅长以玩闹姿态,玩“暧昧游戏”。

花园中,看似三口之家的和睦场景,她小动作不断,汉伯特逐渐语无伦次。

去夏令营前,洛奔上楼吻他后又离去,留他在原地回味。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10)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11)

洛享受禁忌的快感,也享受自己对他的影响力。

汉伯特则是“被动”的那个。

电影给人们造成的迷惑也正在于此,人们看到一个急于展示性魅力的少女,与一个克制自己的大叔的故事。

洛对成熟男人感兴趣无疑。

草坪上翻看的画报,是成熟中年男人。

床头贴满的海报,是父亲形象的男人抱起小女孩,上面画了爱心,写着H·H(汉伯特名字的缩写)。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12)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13)

而汉伯特,他总是对女孩露出一种类似宠爱,拿她无可奈何的神情。

所以这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请注意。

他的深情,可以是诡辩,是出于主观视角的自我感动。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14)

02

危险假面

很多人可能不曾意识到,即便是原著小说,洛丽塔也是有“原型”的。

小说结尾汉伯特自问:

“我对多莉所做的,或许正如当年拉塞尔,一个50岁的机械师对11岁的莎丽·霍纳所做的那样?”

这个50岁的机械师和11岁的少女,便是《洛丽塔》灵感来源,1948年,大叔诱拐少女,以父女的名义,穿行各州长达21个月。而被持续诱奸的少女受害者莎丽·霍纳,因为失去贞洁,后被人们称为“荡妇”。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15)

而电影

暧昧之下处处在发出危险信号。

看起来,这是一个未成年少女投怀送抱的“荡妇”故事。可片中多处,汉伯特的画外音响起,以“尊敬的陪审团”开头。

一个恋童癖的自述?

一次两情相悦的媾和?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16)

如果你留心看细节。

两人的氛围绝对称不上愉快。

车上,洛对汉伯特的搭话,根本懒得理睬。不断摆动的雨刷器,加剧着汉伯特的焦虑,也反衬出洛的冷淡。

床上,她总下意识流露厌恶,得知两人要住同一张床,洛并非毫无羞耻心,她用疑问来表达抗议。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17)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18)

起初,你以为那是女孩喜怒无常。

可在汉伯特目光之外,他的叙述无法覆盖到的角落,女孩被关在房间里,独自哭泣。

一切都昭示着她的不自愿。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19)

揭下看似罗曼蒂克的假面后。

欲望的美感褪去,翻滚着的,是欲望的污浊、罪恶。

但。

罪恶一旦被有意藏起来,几乎不易察觉。

03

浪漫牢笼

在很多女性受害者的案例中,常常被问起的一个问题是:

你为什么不反抗?

天真者的想象中,反抗,似乎就和点餐时拒绝一样食物那么简单。

她们或许是因为权力或武力不敢反抗。

也可能是因为洗脑或生存不知怎么去反抗。

《洛丽塔》的故事中,同样地,在汉伯特极具欺骗性的深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人关系是天然的不对等。

起初,汉伯特能用糖果和旅行,来吸引小女孩,可一旦对方表现出反抗,他便企图操控她的日常生活。

交什么朋友,上什么社团。

再到她零用钱,交际对象,甚至是她的身体(和谁发生关系)……都要干涉。

我们看到他对洛的痴情和耐心,看到他因爱卑微,被爱折磨。

唯独看不到他对一个独立个体的尊重。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20)

洛呢?

一个14岁的少女,失去唯一的亲人母亲之后,她用什么反抗。

对性,或许是好奇。

但当一次又一次地用性来取得报酬时,性就成了工具——她能够勉强可以与汉伯特“讨价还价”的工具。

她不是没有反抗过。

只是在汉伯特的视角,这些反抗不过是少女的任性。

换言之,汉伯特从来没有把洛丽塔当作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来看。他爱的,是他“想象中”的洛丽塔,无关她的个人意志。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21)

小说中汉伯特这样说过:令我着魔的不是她,而是我自己创造、另一个想象出来的洛丽塔,也许比洛丽塔更真实……没有意志、知觉,缺乏真正的生命。

这也是一种爱,但是和爱一只宠物区别不大。

仿佛作为类比,电影中出现了它的镜头

一条狗。

你可以说是无意,但当“狗”这一意象在电影中出现4次,便值得被关注。

狗的处境,有意无意标志着洛心境的转变。

第一次。

汉伯特初到美国小城,车外小土狗不停狂吠,试图引起他的注意。下了车,他遇到同样试图吸引他注意的洛。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22)

第二次。

旅途中两人办理入住手续,洛逗弄作家奎尔迪养的贵宾犬。这是一只宠物狗,仔细看脖子上拴着绳索。

而接下来,洛逐步被汉伯特圈养,套上无形枷锁。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23)

第三次。

雨夜,两人大吵一架,汉伯特寻着洛。

一只恶犬突然冲出来,冲他咆哮,它愤怒,攻击性强,是别人家的看门狗(此时洛已经爱上了奎尔迪)。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24)

第四次。

多年后汉伯特去看望洛。

在她家门前,有一只看起来有品种、却蓬头垢面的狗,性格温顺,对陌生人也挺友好。

再看此时的洛?

形容憔悴,怀有身孕,已经成了别人的妻子,过上了普通平静的生活……

Sir不再相信这仅仅是巧合。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25)

对汉伯特来说,洛丽塔像是围着主人转的小宠物。

他为自己的罪恶披上爱的外衣。

而对于被套上绳索的洛来说,她又有多少的选择空间呢?

奔逃、奔逃。

只能四处奔逃。

04结语

世事往往就是这样。

人们沉溺于自己偏执的观点中,无法认同别人的看法

哪怕那是事物本来的样子。

电影上映后,引来不少非议。

以至于导演愤恨地说,“如果我拍一个13岁女孩被食人族吃掉的故事,是没问题的。”他没有预料的是,在当下,这也是有问题的。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26)

这是时代性与艺术性的问题。

任何一部作品,脱离了时代性来谈,都是空中楼阁。

任何一部作品,脱离了艺术价值来说,都是舍本逐末。

《洛丽塔》如是。

某种程度上,它是那个年代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只是因为男性叙事,只是因为艺术性地不那么直白,引起不少误解。

但同时。

《洛丽塔》又不仅仅是控诉恋童癖那么简单,它提供的,是一个远比暴露、批判更有价值的艺术文本。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27)

好电影永远不提供答案。

提供的,往往是复杂的人性,以及美学上的追求。

何为复杂?

秘鲁作家略萨指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总是容许各种互相对立的读者层的;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又是一个每位读者可以从中发现不同含义、不同特色、甚至不同故事的潘多拉的盒子。

《洛丽塔》就是潘多拉盒子。

多年来,对这本小说和这部电影的讨论,读者和观众乐于挖掘、解读它种种不易察觉的细节,和复杂的情感脉络。

不乏政治性的

1955年,有出版社形容它是“年轻的美国诱奸了年老的欧洲”。

洛丽塔早熟、艳丽、粗鲁、诱惑十足,是为美国;汉伯特优雅、博学,也有陈腐气,对故土怀有美好记忆,是为欧洲。

虽然作者纳博科夫个人不认同这类有象征意味的“阅读理解”。

但不妨碍读者解读的乐趣。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28)

何为艺术追求?

正如作者纳博科夫本人就说过,写书不是为了道德教育,而是美学上的追求。

我想补充的是这种美并不是它表面显现出来的一种病态的美、离奇的美。它的美在于它对人的情感中某些幽深的东西的捕捉,对人性中某些共通的东西的映射,在于它披着病态、离奇的外衣,却照见了我们自身。

文学、艺术作品的最大魅力,不在于解释道德,而在于描绘人性,描绘美。

它提出诘问,却不予回答。

在作品内,美可以是已知的、明亮的、激越的。

美也可以是病态的、无解的、幽深的。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29)

我们当然不能拿对现实的要求去批判艺术作品。

在道德的评判下,古典名著们妥妥地应该放入回收站。

我们也不能以对自己的道德标尺去审判作品。

文学或电影的最大意义,在于照见现实中的我们自身,然而怪的是,很多人却颠倒了此种顺序:

用作品去解释现实中的罪恶,为罪恶开脱。

再具体点来说。

一个本不是恋童癖的人,大概率不会因为看了《洛丽塔》就变成恋童癖。但一个确实是恋童癖的人,我们绝不能用《洛丽塔》来为其开脱。

艺术,是让亿万颗心得以安放的避难所。

却不意味着它是罪与恶的训练营。

阅读和观看罪恶不是为了去理解、去合理化它,也可以是为了在现实中警惕它。

警惕把罪恶当做唯美。

把占用当做真爱。

就像作品中纳博科夫终其一生追求的那只蝴蝶,象征着自由与美的蝴蝶。

哪怕他这一生都没有机会真正摸到它。

它,便是艺术存在的意义。

电影存在的意义。

十大奇书推荐排行榜(最具争议的黄书)(30)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布拉德特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