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安机关着眼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上半年已经自主推出24项改革举措的基础上,抓住便民根本、突出利企关键,主动加强与市政府各部门及津冀两地公安机关的协同联动,进一步聚焦民生民意,突出提质增效,围绕服务“两区”建设、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服务管理质效利企便民、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主动探索,积极创新,近期,再次推出20项利企便民改革举措。

一、在服务“两区”建设方面推出3项举措

1.开通参与重大涉外活动企业外派员工出入境证件办理绿色通道。专人对接参与“一带一路”等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赴境外拓展国际市场、参加重要谈判和重要会议的企业,缩减其外派人员出入境证件的办理材料和办证时间。

十项是指哪些运动(再推20项)(1)

2.优化外国人出入境服务网点布局。在已有12个服务网点的基础上,推动东城、西城、大兴、昌平、延庆5个服务网点试运行并适时正式启用,实现市区两级同等标准办理外籍人士签证证件,强化高效精准服务。

3.拓展“两证联办”受理模式。会同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等有关部门,在13个(5个试运行)服务网点将外籍人才申请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事项进行整合,同步受理、并联审批,最大限度为在京就业外籍人才提供便利。

二、在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推出2项举措

1.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警务合作等机制,实现网络安全领域77项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京津冀三地统一。

2.在市政府审改办的指导下,推出6个“同事项名称、同受理标准、同申请材料、同办理时限和办理结果互认”的京津冀自贸区“同事同标”事项,包括“保安员证核发、申领机动车电子驾驶证、查询电子版驾驶证明、国际联网备案、对中国境内出生外国婴儿的停留或者居留登记、死亡人员户口注销”等。

三、在提升服务管理质效利企便民方面推出11项举措

1.深化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各区分局在全部实现户政、交管、治安、网安、禁毒等70项区级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优化创新。如,西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分中心拓展办事范畴达132项、昌平公安分局在“回天地区”创设生命科学园区域性公安分中心,与昌平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业务综合窗口南北呼应,满足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创造优化营商环境新格局。

2.推进更多公安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依托“北京警务”微信小程序,推出无犯罪记录证明、出入境证件办理预约、开具户籍证明信办理、网上网下一体化业务预约叫号排队、公共安全图像备案、开锁企业信息查询、开锁技工信息查询、重名查询、查亲访友等9项便民服务功能。

十项是指哪些运动(再推20项)(2)

3.压减大型活动安保成本。积极推动政府部门、主承办单位、场地方、安保服务企业共同参与规范大型活动管理,在保安员、安保器材投入使用等方面降低安保成本;持续推动保安、文娱、演出、展览、场馆等行业协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团体,完善保安员、安保器材投入数量标准和安全技术;优化场地方和安保服务企业安全服务,提升我市大型活动安保服务质量。

4.深化电子证照应用。建设完善电子印章备案管理系统,为全市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电子印章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接口服务保障。同时,加快系统对接,将于近期推广应用电子保安员证,助力行业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

5.推行“占道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审批制。针对风险可控的公路养护工程,推行“影响交通安全的占道施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流程,逐步扩大“占道施工许可”告知承诺适用领域。

6.推广二手车登记“一站式”服务。根据各交易市场情况,覆盖设立二手车登记服务站,方便群众交易后即办理过户业务,并逐步在经销企业设立二手车登记服务站。

7.提高二手车发票核查效率。会同相关部门搭建二手车交易发票查验系统,对存疑的二手车交易发票实行网上核查,减少群众办理等待时间,提高二手车交易效率。

8.推行企业办理车驾管业务营业执照“免提交”。与市场监管部门合作,通过系统调取电子营业执照,自动核查办理车驾管业务企业的状态及授权代办人情况,便利企业办理业务的同时,防范打击伪造冒用企业证照等违法行为。

9.便利企业线上办理交管业务。依托“交管 12123”APP实现企业用户为名下免检车辆在线办理申领检验标志,查询、处理交通违法及缴纳罚款等业务。

10.丰富群众网上网下办理交管业务渠道。提供多元化选择,促进群众网上办理交管业务,将原来取号、排队叫号、提交资料、缴费、审核制证等流程全部迁移到“交管12123”APP办理,群众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线下交管网点领取或网上邮寄到家。

11.推出交管便民服务“一码通办”。以一个“二维码”涵盖常用的驾驶证、车辆、出行、咨询四大服务板块 21 项便民举措,全部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向群众详细解读,群众通过各类交管服务网点、交管局官方网站扫码即可方便、快捷查询办理。

四、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推出4项举措

1.健全警企共建机制。健全常态化警企沟通联络机制,主动服务金融证券、生物医疗、互联网等重点领域企业,多渠道收集并主动指导企业化解涉企矛盾纠纷。适时开展相关培训,提供法律咨询和防范宣传,筑牢企业安全屏障,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2.加强涉企行刑衔接执法。与市场监管局、文化旅游局、生态环境局、烟草专卖局等单位强化联合执法,推动行政、刑事处罚双向衔接,拓展涉案物品存储协作的“公物仓”模式,压减涉案物品实体流转环节,提升打击效能。

3.规范涉企执法办案。严格执行异地办案协作“六个严禁”、禁止逐利执法“七项规定”,对涉案企业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一律从严审核。持续开展涉诈冻结账户专项清理整顿,对排除涉案嫌疑的账户三日内解除强制措施,防止因执法不当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加强执法履职监督,营造“亲清”警企关系。

4.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持续严打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犯罪,侵犯知识产权、制售伪劣商品、合同诈骗和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电信诈骗等高发涉企违法犯罪。对侵害企业利益的违法犯罪及时预警,规范处置流程,加大处置力度,提高防范劝阻效率,切实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维护良好营商环境。

十项是指哪些运动(再推20项)(3)

下一步,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为民、便民、惠民的原则,把这20项举措进一步做实做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走深走实,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