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华轩

常见的残疾人,大多是耳聋者、哑者、盲者、跛足者、等等。正因为这些人和正常人相比,少了一项或多项功能,故称为残疾人。

有的人对这些残疾人不尊重,甚至是蔑视鄙视的态度,称其"残废人"。呜呼哉!这些人果真是"废人"吗?唐朝人陆贽说过,"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是啊,如果从一个人的短处挖掘出长处来,善用人短,化短为长,这才是用人的最高境界!古往今来,很多残疾人创造的惊天动地的成就,让那正常人们自愧不如。

清朝历史名将故事(清朝名将有奇招)(1)

清朝的名将杨时斋,就是这方面了不起的人。他竟然在军中,录用士兵时称道:无论身体状况如何,没有无用之人!他的这一说法,当然包括了残疾人。

杨时斋,又名杨遇春,清代著名的军事家,他不但以军事指挥著称于世,而且在用人方面,杨时斋更是另具眼光。杨时斋,四川崇州人。清朝名将。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杨时斋中武举人。杨时斋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每遇军务,无不从伍驰驱。一生交战数百次,战法多变,临战常顶石冒矢冲锋陷阵,未曾受伤,被嘉庆帝称为"福将",与杨芳并称"二杨"。

各位读到这里,可能会产生疑问。军营中怎么会用得上"残疾人"呢?上战场,搏斗厮杀,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有残疾人掺杂在军营里,那不是个累赘吗?难道一边战斗一边照顾残疾战友?

清朝历史名将故事(清朝名将有奇招)(2)

这个杨时斋真是个奇人,带兵打仗的将军,竟然录用了残疾人参战,怪哉怪哉!

列位且慢,看看杨时斋是怎样在军中使用残疾人的!杨时斋认为:军中没有无用之人。

聋者,安排在左右当侍卫,因为耳聋,听不到将领们谋划的军机大事,可防止军事秘密泄露。聋者是最合格的贴身侍卫。军事机密可是了不起的大事,现场上的胜负,往往取决于高度保密作战部署。

哑者,可派他传递密信,即使是被敌人抓获,也不会泄漏军机,因为,敌人读不懂密信,从哑者的口中更是问不出任何情况。哑者,是最安全的密信传递者。

清朝历史名将故事(清朝名将有奇招)(3)

跛者,可以派他去守护炮台,因为行走不便,一般情况下,他会坚守阵地,不会擅离岗位偷偷瞎溜达,不会轻易弃阵而逃。再说了,如果离岗溜达,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太惹人眼。

盲者,听力都特别好,由于目盲,这样的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听觉上了,正常人听不到的声音,他们都会清楚地听到。让盲者潜伏到阵地前沿,窃听敌军的动静,是正常人做不到的。

这就是杨时斋巧用残疾人的奇招。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长处和短处并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情形下,长可以变短,短可以变长。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就是要善于用人所短,任何人的短处之中一定蕴藏着可用的长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