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节档评分排行榜 狙击手以小博大(1)

如果单纯从票房上来看,《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票房肯定是第一,有了《长津湖》珠玉在前,这种趁热打铁的续集票房肯定不会差。其次应该就是合家欢的喜剧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剩下的几部影片好像票房并不太理想,但是恰恰这些没有爆款票房的几部影片值得我们在这里谈论一下。因为他们既不主旋律,也不合家欢,在春节档如果能杀出重围,要么依靠过硬的质量,要么依靠强硬的口碑,口耳相传才行。但是现在看起来,好像无论从票房上,还是从口碑上,都不太尽如人意。

2022春节档评分排行榜 狙击手以小博大(2)

撇开票房的话,但从个人的观影经验来看,我首先推荐的是张艺谋导演的《狙击手》。这倒不是因为这部影片的非常优秀,就算放在张艺谋导演的生涯中,这部影片也显得中规中矩。但是这部影片想起来非常的有意思。看起来,《狙击手》和《长津湖》一样都是以朝鲜战争为主要背景的战争类型片,但是《狙击手》显得非常不同。这部影片除了把大背景设置成了朝鲜战争,其他方面都跟《长津湖》是相反的,《长津湖》显得很大,《狙击手》显得很小,《长津湖》是全景展现加重点加持,动辄上百万的战斗场景,《狙击手》几乎没有任何宏观的战斗场景,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班的战斗。《长津湖》是商业大片,《狙击手》是非常独特的类型片尝试。

如果我们从张艺谋本身的拍片履历中看他近些年的影片也会觉得非常有意思,文艺片起家,商业大片让中国电影崛起,好像自从跟张卫平分道扬镳之后,他逐渐回归到了一个匠人导演的角色,近些年逐渐稳打稳扎,很高产,质量也很稳定,在不同的类型片中做尝试,像《狙击手》这样的题材就很多大胆,就讲一个小队的狙击手如何抢救自己的战友,中了埋伏,最终绝地求生,反败为胜。如果说张艺谋早年的影片在做加法,这部电影就是在做减法,几乎什么都没有,场景也就一个场景,演员除了客串的张译,最熟悉的主演就是章宇,还在中途牺牲了,其他都是新人演员,而且没有女性角色——这部电影的尝试非常牛逼,单一的环境之下,把叙事的张力做到了极致,大部分时间里都靠新人演员的表演和故事的精彩吸引观众。这大概也是他第一次撇开意识形态的束缚,做一个纯粹的电影,姑且不论这样的尝试是否成功,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地尝试新的类型,这样老当益壮的导演是非常值得佩服的。

春节档我第二喜欢

2022春节档评分排行榜 狙击手以小博大(3)

的电影是韩寒的《四海》。这部电影口碑比较崩裂,喜欢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就觉得非常平庸。这部电影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结尾处理非常反类型,很多人看完之后觉得非常堵心,觉得大过年的看这样一部非常悲惨结局的电影很不吉利。还有一个槽点是集中在女主角刘浩存的演技问题。刘浩存自从跟随张艺谋出道后,手中掌握的都是顶级资源,所谓出道即巅峰,人红是非多,她接下来的每部电影估计都会有不少槽点。但是对《四海》这部电影来说,刘浩存与刘昊然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两人几乎没有火花,看两人的对手戏很是尴尬。但是,我不是怪演员,我觉得主要的问题不是在演员,而是在导演。韩寒这种直男型的导演,对爱情戏的处理非常肤浅。一个小镇青年吴仁耀,暗恋小镇上一个姑娘周欢送,为了她和她的家人,背负了一身高利贷,两人从小镇出走,去广州一边打工一边还债,但是最终他们高估了自己面对世界的能力,也低估了这个庞大的世界对他们的恶意。那个反高潮的结尾让这部电影在春节档期间显得非常不一样,估计很多人也都是因为这个颇为反常的结尾感觉到丧气,拉低了票房。

但是,单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如果韩寒只是凭借他那种直男式的尬聊和幽默凑满这部电影的剧情的话,这部电影大概是非常平庸的一部影片,反而是因为这个结尾让这部电影有了不一样的含义。在我看来,韩寒的电影其实跟郭敬明的电影是类似的,他们某种程度上都是自己的精神自传,郭敬明的几部小时代都是他内心欲望的某种延伸,而韩寒的几部影片也是他内心的自我投射。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他的电影,都有几分的戏谑和玩世不恭在里面,而在更深的层面,这种玩世不恭代表了他内心极度不安全感。韩寒大概也是一个虚无主义者,像一个小镇青年一样,从来没有主动去看世界的欲望,他对世界和周围都是极度不信任的。电影中沈腾饰演的父亲代表了一个浪荡子的形象,这是一个缺席的父亲,他的缺席更加提醒了吴仁耀是个无人要的孩子,当家已经不存在的时候,四海就变成了一个毫无意义的所在。这部电影的片名《四海》蕴含了一种非常虚无主义的表达。我们经常说四海为家,一个能四海为家的人,说明他已经没有了家,家乡再也不是温暖的港湾,也不是坚强的后盾。所谓家,是没有责任的父亲,去世的母亲,老年痴呆的奶奶,支离破碎的人心。我们经常会说,那些远去的人总会回来,因为他知道他的家在这里。但是,对吴仁耀来说,家已经不复存在,四海为家也就变成了一个逃离的所在。

借用存在主义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是被抛掷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赤裸裸的来,也会赤裸裸的走。其他个体落在我们身边也是一种偶然的存在,既然是偶然就始终不会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定的情感。整部电影的结局在吴仁耀和周欢哥游泳的那场戏有所暗示了。当你以为未来都在你的掌握之中的时候,黑暗中有艘巨大的游轮突然袭来,最终你会被黑暗的海水吞噬,被巨大的游轮碾得粉碎。这个世界有种巨大的恶意和黑暗是你无法承受的,这大概是一个来自小镇青年对外面世界的全部认知。吴仁耀和周欢颂从家乡出走一路到广州,当他们以为依靠爱情对对抗那个世界对他们的敌意的时候,他们低估了外面那个世界的恶意有多大。这部电影的结尾就是韩寒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记错的话,韩寒的几部电影的结尾都是反高潮的,这部电影的结尾,周欢颂车祸死亡,吴仁耀摩托车飞跃之死。他们的死是一种巨大的创伤性事件,那就是每个个体在与外面这个世界抗衡的时候,很可能被撞得粉碎,车毁人亡。简单总结说,我们依靠一段爱情与外面的恶意去对抗,你永远不可能成功。这个结尾最虚无,也最绝望。人世间所有的温情都无法与巨大的恶意对抗。

2022春节档评分排行榜 狙击手以小博大(4)

谈完其他电影,最后我们来谈谈《奇迹·笨小孩》。首先说明一下,这部电影看之前非常期待,因为文牧野的上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票房和口碑都是非常不错的商业片。如果他继续这种商业片的探索,这一部电影应该不会很差。但是,结果非常出乎我的意料。这几乎是我这几天看过的最差的一部电影,全程感觉到非常不舒服。这种差首先跟演员的表演无关,易烊千玺是年轻人里非常踏实的一个演员,他在这部影片了奉献出了他从影以来最笨拙也是最诚挚的表演。包括饰演妹妹景彤的小姑娘也非常有灵性,她几场不多的戏,对博取观众的眼泪和同情心至关重要,其他配角也没啥大的问题。换句话说,演员都没问题。剧情也是没大的问题,以深圳人的创业史作为一个巨大的背景,展示一个小人物如何绝地求生,反败为胜,从一个打工仔成为人生赢家,成为商业精英的故事。如果说他仅仅是一个《中国合伙人》的创业故事,我觉得也足够精彩了。但是很显然,文牧野并不打算这样干,或者他不满足于做一个简单的创业故事,他想做的还是赚取更多人的眼泪的煽情故事。这里面的逻辑很难说清,但是如果让我猜测一下,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创业故事都是有原罪的,尤其是原始积累的部分,如何在一部影片中不展现这种原始积累的原罪,还可以让人忽略掉资本积累的罪恶,那就是用一个非常苦难的亲情部分去抵消资本积累的原罪。于是小姑娘景彤的手术就变成了这部电影的麦高芬,景浩创业的动机就变成了拯救自己的妹妹。创业变成了救赎,而救赎需要眼泪,眼泪需要制造更多的冲突和苦难,于是最终,这部讲述深圳创业人的梦想故事变成了一个克服无数个苦难,拯救自己的妹妹的亲情故事。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因为本来可以很激情地创业,但是创业本身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成功。这部电影变成了成功学的营销,而成功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告诉你,你一定要努力才能成功,如果你最终没成功一定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至于成功路上那些障碍,苦难,一次次挫折都是对你的磨练,你受苦难有多深重,成功就有多激动,苦难多不合理,成功就显得非同一般,苦难越多,说明你的成功就更容易打动人。这种成功学的营销非常可怕,因为他传递出一种非常单一的洗脑式的价值观,多受苦受罪,多把苦难当成甘甜来适应,你才能最终取得更大的成功。这种受虐式的成功学营销变成了这部影片最让人觉得难看的部分。这部影片传递出来的价值观非常不好,他让人忽视了成功路上的偶然,不确定,以及社会的不公,人性的复杂等等,就让你一股脑的苦干就行了。这样一来,如果你不成功,怪不了别人,怪不了社会,就怪自己不努力。就好像影片中提到的愚公移山一样,愚公移山其实是最愚蠢的创业手段,也是最愚蠢的价值观。人无法抗拒人生的不确定,创业也不是你每天多打两份工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的,为了成功不管不顾,赌上自己的性命,我们可以说他精神可嘉,但是手段并不可取。在成功是看不到头的时候,赌上自己的一切是非常可怕的选择。所以说,这部电影就算质地优良,最终传递出来的单一的成功学的洗脑价值观也并不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