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来,农村散养猪越来越少,有的村寨几十户人家,散养的人户都达不到三分之一。从前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价格一路飙升,由全国平均价的10元左右猛涨至25元以上,涨幅度一倍之多,且居高不下。

农村老话三不帮忙(农民说出心里话)(1)

城里有工资领的人群倒是吃的起,价格高了就少买些呗,波动不大。可是,却苦了那些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在一斤粮食等于一瓶矿泉水的背景下,想要吃一斤猪肉就必须卖掉10多斤大米,而10多斤大米要够一个4口之家吃两天,一斤猪肉仅够三个人一餐吃完。两相一对比,农民直呼:吃不起猪肉,太贵了!

我发现在农村里,许多农户的家中,喂养牲畜的门中都贴有这付对联,对联写着:养牛能耕千亩地,喂猪年长三百斤,横批:六畜兴旺。

农村老话三不帮忙(农民说出心里话)(2)

末遭非洲猪瘟之前,我所在的农村,寨子上机乎家家户户都养猪。土地多、劳动力充足的人家,都喂养三五头甚至十多头。一年中他们利用农家料(米糠、玉米淀粉和蔬菜)就可以出栏两次。喂养管理得好的一年中的养猪收入也在几万元,成为农村人的主要经济来源。

农村老话三不帮忙(农民说出心里话)(3)

那个时候,每当走进农村的寨子里,就听到牛叫马啸、猪哼犬吠、鸡犬相闻,一派欢乐祥和、喜气洋洋的景象!农村很热闹。客人来了,杀鸡宰鸭或到市场上割肉,猪肉价格也才是10来元一斤,吃得起,买个三两斤不心疼,宾客划拳打码,吃的一醉方休。

因为那时,未遭遇猪瘟,也没有谁限制农民养猪,大家都尽己之能,把山坡上的玉米,水田里的稻米糠都拿来养猪养牛马喂家禽。正是因为自产自销,把自家种的粮食统统加在牲畜家禽身上,零钱集整钱,一旦出售,收入不薄,农民的日子过得很红火。

农村老话三不帮忙(农民说出心里话)(4)

猪瘟过后时至今日,农村显得非常冷清。除了一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往城里或郊区打工外,村子里也还留下为数不少的农民。在这些农民中,有的人是不愿外出打工的,想在家创业或因赡养高龄的双亲和幼小孩子抽不开身的大有人在。他们都希望能在家乡做出些事情来,养殖业就是他们首选的致富之路。

农村老话三不帮忙(农民说出心里话)(5)

俗语说:骑马入缰,座山吃山。农村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靠种粮食来搞养殖发家致富。现阶段来说,粮价不高,而猪肉价格高,养猪成本不大,只要管理得当,利润可观,是一条不错的致富之路。政府应该看到这一点,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如果有人愿意回农村搞养殖的,应当视其规模大小给予相应补贴。这样一来,就能极大的调动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的积极性!

农村老话三不帮忙(农民说出心里话)(6)

而不是像现在的网络平台炒得沸沸扬扬的什么专家们经过考察,认为农村养猪污染环境,影响排污等,有这样那样的危害而不允许农民养猪。如果真正不让广大的农民养猪,那么,猪肉价格就会被大型养殖场或某些集团垄断,利益被少数人侵占,而大部分人仍然吃不起猪肉,恶性循环,最终害的还是收入低的底层百姓!

鼓励支持农村养猪百利而无一害,事实证明,如果农村每家每户都养猪了,养殖业发展壮大,供需平衡,价格平稳,就能恢复到以前的平均价10元左右,这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农村老话三不帮忙(农民说出心里话)(7)

许多人常说,现在的农村太冷清了,没有人气,只有到了春节,打工的人回家,才有年味。是啊,因为在家的人没有事做,种地又不挣钱,大家都宁可外出,哪怕一天只挣百十来块,也比在家种地强。

二零二一年,中国农村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其它的硬件设施虽然齐全了,但如何使农民在致富路上跑得快些,仍然是我们思之想之的首要问题!

农村老话三不帮忙(农民说出心里话)(8)

''六畜兴旺''仍然是壮大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永远不过时!

''返乡创业''依然是农村聚集人气勤劳致富的必然趋势!

农村人说:想要尽快富裕,必须大种粮食,以粮养畜,以畜养人,才能六畜兴旺、牛马成群,才能把人气、财气聚拢,国富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