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1840年的鸦片战争,虽然英国依仗坚船利炮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但却改变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现状和进程,由此拉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同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势力进行长期英勇顽强斗争的序幕。从广东三元里人民自发的抗击英军斗争到各地人民抗击英、法和沙俄的斗争,从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最后的旧农民革命,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彰显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精神,也再次在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上续写了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悲壮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从广东三元里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说起,来聊一聊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勃兴……

三元里抗英斗争——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

1840年英国凭借坚船利炮发动了侵华战争,就在英国侵略者连战连捷感觉形势一片大好,认定清政府官兵没有抵抗能力的时候,在1841年5月30日,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的英国侵略者在广州城附近的三元里却遇到前所未遇的抵抗。

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起因——奕山不战而降,偷偷议和。在上述事件之前,广州城主持军务的奕山,面对英国的连续炮击,竟然挂出了白旗,并派广州的知府余保纯出城向英军的头头义律求降。对于清政府官兵的放弃抵抗,主动求和,英军是漫天要价,要求赔款1200万两白银,估计是当时奕山肯定拿不出这些钱,于是经美国调停,最后赔了600万两白银,同时要求清军退出广州城。对于英国侵略者提出的条件,身为朝廷命官、皇帝家侄的奕山竟然没有经过清政府同意,就照单全收,全盘接受了英国侵略者的条件。

三元里抗英斗争的经过——英国侵略者恣意妄为,烧杀抢掠。作为广州城主持军务的奕山竟然不战而降,这无疑助长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更加笃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于是乎英国侵略者露出狰狞贪婪的海盗本色,开始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奸淫妇女……

位于广州城附近的三元里也成为英国侵略者劫掠对象,1841年5月29日,英国小股军队向往常一样对三元里进行袭扰劫掠,让英国侵略者预想不到的是,这次袭扰劫掠不仅遇到了顽强抵抗,而且还丢了几人性命。三元里人民料想必然遭到英军报复,于是以爱国士绅何玉成为代表的众人,联络周边村落的群众,达7000多人,以“三星旗”为令旗。在5月30日,采取主动佯攻,且战且退的策略,诱使英军死牛栏岗,恰逢大雨,致使英军火枪不能发射,深陷包围的英军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回到了四方台炮台。在5月31日,如潮水般的三元里人民将英军四方台炮台包围的水泄不通,英国侵略者无奈只能向主持广州军务的奕山施压,奕山派出广州知府余保纯强行驱散了抗英队伍,英国侵略者才得以灰溜溜地撤离。

反帝反封建工农运动的发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勃兴)(1)

三元里抗英斗争的意义——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胚芽。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中国最普通、最底层的人民群众不顾清政府官员屈膝求和,自发组织起来,妇女儿童齐上阵与英国侵略者顽强斗争。三元里抗英斗争和鸦片开战以来有清政府主导的定海、虎门之战,其战杀英国侵略者的数量不多,更没有改变因果侵略者继续肆虐中国的局面,严格来讲算不上一次胜利。然而对于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而言,三元里抗英斗争绝对可以作为拉开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帷幕担当。

反帝反封建工农运动的发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勃兴)(2)

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农民斗争的巅峰

如果说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反帝斗争的第一战,那么在外国列强争相瓜分下的近代中国在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过程中,饱受双重压迫的中国农民则接连不断地发动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斗争。其中的太平天国运动堪称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农民斗争的巅峰。

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1850年至1851年,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在1853年3月攻下了江宁(今江苏南京),太平天国改江宁为天京,并定都于此。然而对于外国侵略者束手无策的清政府,对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却不遗余力,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相继给予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不仅如此,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还将“以夷制夷”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将英法等外国列强视为“朋友”,请求这些强盗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加之太平天国内讧,最终轰动一时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

反帝反封建工农运动的发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勃兴)(3)

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意义。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经历了14年,运动范围达18个省,先后攻陷600多个城市,推出了中国农民运动史上第一个土地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带有浓郁特色的资本主义施政纲领——《资政新篇》。虽然这两个纲领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没有落实落地,但却反映了2000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迫切期望,也折射出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图。

反帝反封建工农运动的发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勃兴)(4)

太平天国运动在清政府和外国列强双重镇压之下,加之运动发起者自身的局限性等内外因素对冲下最终失败了,但却极大冲击和扰乱了腐朽不堪的封建社会旧秩序,也加速了清政府和封建社会制度的瓦解,同时也向不可一世的外国列强显露出在中国人民中蕴藏的强大的革命力量,使原本以为把中国当做可以任意宰割羔羊的外国列强们,不得不承认:如此民气坚劲的中国是不可征服的。

义和团运动——旧农民战争的结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开始

义和团是在山东和直隶一带自发形成的民间团体组织,由民间秘密结社或练拳习武发展而来,高举“扶清灭洋”大旗,针对西方列强侵略者开展的纯民间自发运动。

反帝反封建工农运动的发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勃兴)(5)

收编与镇压——清政府对于义和团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义和团原本本是民间自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自发组织,面对蓬勃发展的义和团清政府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是予以收编,为清政府所用,这其中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就是时任山东巡抚的毓贤,所以义和团得以在山东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则是加以镇压,以除后患,这个就是山东巡抚毓贤的接任者袁世凯,在袁世凯的武力镇压之下,山东境内基本没有大规模的义和团活动。被逼无奈义和团就到了政策相对温和的北京和天津继续发展壮大。

廊坊大捷——清政府扶持下的,义和团对外作战的高光时刻。清政府对于义和团实施镇压的策略可谓是歪打正着,使得打着“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得以在北京和天津发展壮大。正当垂帘听政的慈禧为了义和团心焦之时,八国联军从天津直奔北京而来,慈禧直接来个借鸡下蛋,扶持义和团来对八国联军宣战。1900年6月18日,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受义和团和清政府军的顽强阻击,最后八国联军狼狈逃回天津。这就我们在历史课上学到的廊坊大捷,此役虽然义和团、清军和老百姓伤亡近千人,只打死八国联军62人,但却是义和团运动三个多月时间里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也正是这一战,中国人民敢于同外国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震惊世界。

反帝反封建工农运动的发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勃兴)(6)

联合剿灭——欲加之罪,义和团成为北京沦陷的“替罪羊”。在廊坊吃了亏的八国联军学会了谨慎,增加了兵力,很快就重回战场,直奔北京城。面对来势汹汹的八国联军,这次慈禧和清朝皇室开始了向西逃亡之旅。在1900年9月7日,慈禧在逃亡的途中,发出上谕,将北京沦陷的战争责任强加给了义和团,并下达了“非痛加铲除不可”的“动员令”。义和团在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的联合镇压下,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高光时刻也就三个多月,但其历史影响是深远的、意义是重大的: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保存了中国悠久文化的火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成为了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周恩来总理于1955年12月《在北京各界欢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鸦片战争开始后,据统计在1841年到1849年的几年里,中国各族人民发动反帝反封建起义就有110次之多,直到1851年爆发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帝反封建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乃至在1900年如流星一样划过近代中国夜空展露耀眼光芒的义和团运动……这一个个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犹如一块块巨石,投入到如一潭死水的封建社会,激荡起一圈圈敢于斗争、救亡图存的波纹。

最后小结

背负着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的耻辱,中华民族跨进了20世纪,彼时的中国已经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从鸦片战争开始,广大农民是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斗争的主体,虽然均已失败告终,但却撬动了清王朝统治的基石,也起到了组织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作用,也成为此后一浪高过一浪,直到彻底结束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先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