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给你带来了什么(最触动我们的名字)(1)

“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

只能靠自己。”

作者:刘舒扬 冯群星

《环球人物》杂志郑重推选钱七虎院士为2022年度人物。

2022年极不平凡、殊不容易。科技自立自强,成为这一年中国大地上明亮的炬火。钱七虎,是其中最触动国人的名字之一。

他20多岁时就面对过科技封锁,早已刻骨铭心地知道: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只能靠自己。数十年的岁月里,他靠自己和团队,实现了一次次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他的人生态度鲜明: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永远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2022给你带来了什么(最触动我们的名字)(2)

“革命到老”

2022年岁末,85岁的钱七虎刚从一场发烧中恢复,立即重启工作,并在书房里接待了《环球人物》记者。

2022给你带来了什么(最触动我们的名字)(3)

·2022年12月20日,钱七虎在北京家中接受本刊专访。(本刊记者 陈昊 / 摄)

他最近忙于第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纸质版的编纂工作,写字台上厚厚一沓稿子。“这都是大百科,网络版刚编纂完成,纸质版要压缩条目,怎么个压缩法,月底要开会讨论。”

编辑张志芳数过,她已经收到过64份钱七虎的审读意见,均为手写,仅她自己给钱七虎打印过的文稿,就有一米高。“钱院士从来没有因为这不是个人著作,就放松编纂工作。”

追踪并了解地下工程领域的技术突破,更是他的主要工作。他高高兴兴地告诉我们,前几天,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传来好消息,一款直径8米的主轴承已经研制成功。

主轴承是盾构机——一种隧道掘进专用器械的“主心骨”。“现在我们突破了,是个大成果。”这个“大成果”意味着,大型盾构机全国产化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最后一公里”顺利打通。

所以钱七虎欣然答应研制单位的会议邀请,“它的意义、影响,我也很想讲讲。这是我盼望已久干成的事,现在干成了”。他的语气轻快起来:“这一类的事还是不少的,我愿意干、想干、能干,人家也喜欢我去,所以我忙得很愉快。”

当然,钱七虎最关注的还是军队的事——防护工程,他的老本行,他自始至终的工作核心。退休命令早就下了,可枕戈待旦的紧迫感一点儿没少。

“美国要遏制我们,要全方位封锁我们,不让我们崛起,经济、科技、教育都是这样的。好多专业,它不让我们去学;好多学校,它认为你有国防的背景,留学生它不接收。在南海挑衅我们,军事上围堵我们,这就是毛主席讲的,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啊!”他皱着眉头,语气坚定:“所以我们要有准备,包括工程上的。美国的弹一直在发展呢,我们防护工程也要发展,这就是需要我去忙的。”

现在的生活中,唯一可以称之为“难”的,是照顾患病的妻子。最近,妻子袁晖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有点加重,变得寡言,吃饭需要人喂,用来延缓记忆力衰退的手指操也做不了了。采访间隙,钱七虎走到客厅,嘱咐保姆,几点几分给妻子吃药。

袁晖退休前供职于国家机关,工作也很忙碌。她总问丈夫,老钱你今天做什么了?开什么会了?“我说都忘了,但她老记呀记呀的。”袁晖记了几大本“工作日志”:几月几日老钱在什么地方开会,从哪天到哪天,干什么事,做什么报告。件件详细、清楚。

记性这么好的人,“现在记不了了”。钱七虎的声音黯淡下去。袁晖还认得他,由他喂饭时能多吃一些。“我现在感到最大的幸福是家人平安,我的爱人吃得多了,我心里感到很舒服、愉快,她吃不下去,我很难受,不幸福。”

照护妻子告一段落时,他就钻进书房。“克服自己的情绪,集中精力,工作还是要干完的。活到老,学到老,革命到老。”他说。

2022给你带来了什么(最触动我们的名字)(4)

“这是童年时期最大的痛苦”

1937年10月26日,钱七虎出生在一条乌篷船上。此前两个多月,淞沪会战爆发,日军逼近江苏昆山,在镇上任公职的父亲不愿给日本人做事,全家登上这艘小船,前去投奔在上海的姑妈。

这一年11月15日,日军占领昆山,随后派了一个中队驻扎在杨湘泾(今昆山市淀山湖镇中心区域)东城隍庙。这里距离周庄不远,水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钱父在上海一家米店做了几年管账先生,结核病病重后,他携妻小回到家乡,也住这条老街上。

钱七虎7岁时,父亲病逝,母亲在老街开起了渔行养家糊口。钱七虎在镇上唯一的小学读书,亲眼看到日军拖回来一名被打死的抗日游击队员,将遗体丢在学校操场;他也亲眼看到被日军强迫当慰安妇的受害者们,“都是很恨的事情”。

“恨,但是自己感到没有本领,报国无门,斗争无门,无奈,这是童年时期最大的痛苦。”钱七虎告诉《环球人物》记者。

2022给你带来了什么(最触动我们的名字)(5)

·幼年的钱七虎。

终于,新中国成立了,但朝鲜战争又很快爆发,中央军委和政务院联合决定,招收青年学生及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学习先进的军事科学。1951年,不到14岁的钱七虎报名了,由于红绿色弱,年龄又小,没能如愿。

“为什么这么小就想参军?就是童年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了,扬眉吐气了,想去抗美援朝战场做斗争啊!”

这一年秋天,在政府助学金的支持下,钱七虎考入上海中学(以下简称上中)。1954年高中毕业,大家都抱着报国的理想去考大学,“拼命往外考,不愿意在上海那一个地方待着”。这一年,钱七虎来到了哈军工,成为哈军工第三期学员。

2022给你带来了什么(最触动我们的名字)(6)

“交给我的任务没有说干不了的”

哈军工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位于哈尔滨,院长为陈赓。它的直接目标是培养军事工程师,为新中国国防技术现代化服务。

“我们第一课就是革命人生观,讲人活着为了什么。陈赓院长每次来,都给学员们作报告,讲碰到困难,就想想长征两万五;个人有什么意志上难以克服的事,就想想前辈牺牲的历史。他就这么教育我们不怕困难。哈军工对我性格、信念的养成,影响是很大的。”

头一年预科,年末考试,根据成绩报志愿,再读5年本科。空军海军有“大盖帽”、装甲兵穿皮靴,都是英姿飒爽的专业。但作为班长,钱七虎带头填报了相对冷门的工兵工程系,学习防护工程。

6年里,钱七虎只回过一次家,从来没去看过松花江千里融冰的景色。可想学先进核心技术,是那么难。防护工程的教材全部由苏联教材翻译而来,偏偏缺失了最前沿、最急需的内容。

“苏联1949年就有原子弹了,但是这部分内容的设计原理,书里是没有的。”这对钱七虎的触动太大了:“美国全面封锁我们,苏联老大哥帮我们,但是人家还留一手的。”

1960年,钱七虎以全优成绩毕业,第二年被派去苏联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研究孔口防护。“防护工程中的人和设备都需要孔口提供空气,但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也会通过孔口对人和设备造成伤害,所以孔口要防护好。”此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苏联开展相关实验的研究所属于绝密,钱七虎进不去,只能被迫修改方向,改做结构防护研究。

从那时起,20多岁的钱七虎就深刻明白:“我们买专利,这是对一般科技而言的。核心的科技,特别是国防科技,包括防护工程,你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只能靠自己。所以我很理解国家提出的关键科技自立自强。”

有一次他走到列宁墓附近,看到长长的游客队伍,立即走开了,临行前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李大同的话就在耳边:现在送你们出去,国家为每个人要花多少美元、金条啊,我们好多农民还吃不饱饭呢!“所以我的时间花不起啊,只想抓紧一分一秒学知识,学懂、学通,时间非常紧张。”

2022给你带来了什么(最触动我们的名字)(7)

·1961年,在苏联留学期间的钱七虎。

1965年回国后,钱七虎被分配到位于西安的工程兵工程学院担任教员,70年代初受命开展某地下飞机洞库防护门的设计工作。

原来设计的防护门虽然能扛住核爆炸的冲击,却严重变形,无法开启。“我们国家是积极防御战略,不打第一枪,但要打第二枪。核爆炸时,防护门保护飞机不受损坏,核爆炸后防护门一开,飞机马上飞出去,实施二次反击。”

变形的原因是计算不精确。钱七虎一边推进工作,一边补习理论基础,学习国外先进的计算理论与方法。

当时能满足计算要求的大型晶体管计算机全国只有3台,都在别的单位。利用节假日和别人吃饭睡觉的空隙,钱七虎蹭其他单位的计算设备用。两年后,他带领团队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

20世纪80年代,世界军事强国开始研制钻地深度可达数十米、爆破威力巨大的新型武器,钱七虎提出建设超高抗力深地下防护工程,为中国防护工程装上了“金钟罩”。

“去追赶这些科技差距,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不会畏难吗?”《环球人物》记者问。

钱七虎的回答很干脆:“当时是任务压着你的,没有退缩胆怯的余地,只能坚决完成。这是军队的教育养成的,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说干不了的,给我任务,我就要尽量完成。”

2022给你带来了什么(最触动我们的名字)(8)

“再为国家作一点贡献”

一名科学家的研究志趣,往往来自于他对国家、人民由衷的责任感与爱。

2003年,南京长江隧道项目获批通过。钱七虎力主使用深埋盾构法,更适合长江南京段的地质环境。

当时的盾构机还没有实现国产化,是专门委托德国一家公司订做的,总价值超过7亿元人民币。隧道挖到半途,机器突然卡住。钱七虎从另一个工程现场赶回南京,发现故障是由于盾构机刀具磨损。

德国技术专家坚信产品的耐用性,不予承认。在钱七虎的坚持下,国内企业对刀具进行了改良,盾构机可以一口气挖掘400米,耐用率提高了8倍,关键设备国产化由此向前迈出一大步。

目前正在建设的深(圳)中(山)通道海底隧道当初论证时,钱七虎提出的隧道管节方案遭到不少人反对,理由是虽然国际上有过尝试,但国内没有先例,不能贸然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唯独钱七虎坚持。“最后找了这个领域的许多院士一起讨论,定下来的还是我那个方案。所以他们对我很尊重,现在一直要我去看看。”

实现这些核心技术的突破,有什么诀窍吗?没有。钱七虎多年的爱好如打桥牌、下围棋,“现在都不可能,因为浪费时间太多”。他很少和家人闲聊,更不会出去旅游,亲家曾劝他来趟邮轮行,他拒绝,“不可能”。

两年前,听朋友说微信传输文件比邮箱方便,他注册了账号,一段时间后觉得“乱七八糟的消息太多,要么是问候,要么是聊天,净是些占用时间的”,便任凭消息提醒变成了“99 ”。“我的时间很宝贵的,哪里有空看这些?所以我跟他们说,有要紧的事还是直接发短信。短信是要钱的,他们不会乱发。”这是他过滤信息的小技巧。

他也知道年轻人的焦虑,什么“内卷”啊“躺平”啊,他笑道:“我不会躺平,也不内卷,内耗最不好了。”他认真地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啊,中国需要抓紧时间办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我们军队要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们国家要建设科技强国、现代化强国,没有时间自己内卷,要脚踏实地解决问题、战胜困难。

他希望年轻人立大志,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民族的需要结合起来。这听起来有些宏大,落到现实中,就是具体的人生选择。他姐姐的外孙女曾立志成为科学家,“很有抱负的,结果大学一毕业,又想搞金融了”。钱七虎就觉得很遗憾:“搞金融哪有当科学家好。”

现在,钱七虎的生活目标是,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体魄,避免脑梗复发,“第一步是活到90岁,后面再看情况,争取多活几年,再为国家作一点贡献”。

钱七虎身上这种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在当下尤显珍贵——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我们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唯有心系祖国和人民,我们方能在变局中保持定力。

2022年即将过去,我们向钱七虎院士致敬,也向无数冲锋在前、解答时代命题的科技工作者致敬!我们满怀信念,共同走向新征程!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凌 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