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的诞生,不仅仅打破了时空的桎梏,同时还为影像的表达能力上创造了更多可能。

意味着,不同的逻辑条件可以产生不同的结论——蒙太奇的不同组合或者装配方式将导致不同的意识表达。

苏联导演们最早解破了这一谜题,从此蒙太奇学派掌控了理论与生产,奠基了隐喻和转喻的表现风格。

隐喻和转喻

在电影中,植入与电影无关的“非剧情相关元素”,就可以起到传达隐喻的作用。

这种用“非剧情相关镜头”来创造理性观念的思想,就是爱森斯坦“理性蒙太奇”的核心理念。

在[十月]中,爱森斯坦大胆地将片中的临时政府领袖克伦斯基和拿破仑的雕像剪辑在一起,是一种独裁者的隐喻。

如何理解蒙太奇谎言(蒙太奇的隐喻和转喻)(1)

▲打破时空的剪辑手法,将工人和羊群对比

弗里茨·朗则在[狂怒]中把爱讲闲话的妇女和一群咕咕叫的母鸡剪在一起。

如何理解蒙太奇谎言(蒙太奇的隐喻和转喻)(2)

▲产生“同类”的归类效果

它们无一例外证明了隐喻蒙太奇在震撼之外,还可以产生喜剧效果。

喻则成就了苏联“诗电影”的美学特色,成为从杜甫仁科到卡拉托佐夫再到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一贯传统。

当然,导演也会将这些手段进行重新加工和创造。

如吴宇森就将杀手、教堂和鸽子进行剪辑,成为标识性的“吴宇森场景”。

如何理解蒙太奇谎言(蒙太奇的隐喻和转喻)(3)

▲[变脸],“死亡”和“和平”之间的奇妙交汇

王家卫则在[一代宗师]中将宫羽田的屋子和屋檐下冰柱的坠落剪在一起,象征一种诗意的死亡。

如何理解蒙太奇谎言(蒙太奇的隐喻和转喻)(4)

▲[一代宗师],冰柱即宫羽田

崇高性催眠

当不同镜头被剪接在一起时,往往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无法具有的意义。

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衔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这就是他所谓的“崇高”。

爱森斯坦用蒙太奇制造“崇高”的方式,一种是强烈的冲突对比,另一种则是强力的重复。

[战舰波将金号]中的“敖德萨阶梯”通过画面的冲突剪辑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如何理解蒙太奇谎言(蒙太奇的隐喻和转喻)(5)

▲那些惊慌失措的受害者的面部连续剪辑,则构成了一种重复

影片中的另一处蒙太奇,那就是石狮子“扑卧,抬头,跃起”的三个镜头,则诠释了这种重复从量化到质变的全过程。

如何理解蒙太奇谎言(蒙太奇的隐喻和转喻)(6)

▲爱森斯坦在这里用独具创意的构思,完成了他对“革命意识”的理解与表达

重复的高潮段落,就是一种排比。

在爱森斯坦另一部作品[总路线]中,他用奶油生产、闪光的喷泉、绚烂的礼花以及不断上扬的数字构成一种排比式蒙太奇。

如何理解蒙太奇谎言(蒙太奇的隐喻和转喻)(7)

▲将喜悦程度叠加,成为社会主义大生产让人陶醉的“音符”

这种蒙太奇的运用,在中国的主旋律电影里亦普遍存在。

它以“崇高”为标准,成为一种“心理装置”,为社会意识形态服务,完成对观众的集体化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