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没有听过纳博科夫的名字,但“洛丽塔”这三个字,一定早已耳熟能详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四个洛丽塔女孩子合照?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个洛丽塔女孩子合照(继父与养女不伦恋)

四个洛丽塔女孩子合照

也许你没有听过纳博科夫的名字,但“洛丽塔”这三个字,一定早已耳熟能详。

洛丽塔源自俄裔美籍著名作家纳博可夫的小说《洛丽塔》,12岁的女主角名叫洛丽塔。自此,日本人将“洛丽塔”当做天真可爱的少女的代名词,并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标志,掀起了一股以洛丽塔风为主的潮流服饰。

小说《洛丽塔》又名《一个鳏夫的自白》,是纳博科夫的代表作,也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一位男子与小二十岁的未成年少女(继女)的畸恋不伦的故事。因该书的的取材违背了社会道德禁忌,且书中描写了大量对幼女身体和性的描写,让人一度难以接受,所以该书曾被当时的评论界认定是“高级色情”,一度禁止出版。

1955年,巴黎有家色情出版“惯犯”——奥林匹亚出版社,同意将《洛丽塔》出版发售。这部被贴着“情色”标签的小说才得以现世。

同年,英国大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读完《洛丽塔》之后给予了小说极高的评价,在伦敦《泰晤士报》发表评论,盛赞《洛丽塔》为1955年度三部最佳小说之一。正是因为他的评论,美国文学杂志社《铁锚评论》开始关注此书,并以摘要的形式刊登。

1958年,美国普特南图书出版公司看到了商机,将《洛丽塔》出版。小说一路飙升至《纽约时报》畅销书书单第一名。

亨伯特对少女,尤其是年龄阶段处于九到十四岁的女孩有一种疯狂的迷恋,而对于成年女性,则提不起兴趣,甚至是厌恶。造成亨伯特这一病态现状的原因,与他幼时丧母、少年时初恋情人突然离世不无关系。

三岁时,亨伯特母亲去世,母亲留给他的不过是一些黑暗过去中的小片温暖记忆。父亲给了亨伯特丰厚的物质生活,却常忽视他的心理感受。

十三岁那年,亨伯特爱上了安娜贝尔,然而好景不长,两人相爱没多久,安娜贝尔就感染伤寒去世了。安娜贝尔去世的那个夏天,亨伯特的父亲跟着其他女人 去了意大利,于是亨伯特找不到人去诉苦和请教。

安娜贝尔的死亡,让亨伯特内心受到了重创,他总是陷入一种追忆往事的幻想中,这种回忆都与安娜贝尔的身体和两人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有关。这份随着安娜贝尔的离去而没有实现的欲望被压制下来,让他疲惫不堪。

他开始不断地和不同的女人交往,拥有过的女人高达八十几个,而这些人都无法引起他情爱的兴奋。他注意到只有那些九至十四岁中的某些女孩才能引起他的欲望,他将这些人称为“性感少女”。

虽然亨伯特的身体知道它渴望什么,但他的头脑却拒绝了身体的那种请求。作为一个守法的胆小鬼,他从不敢接近哪类少女,他只是私底下在无人注意的地方,观察那些“性感少女”们。

成年后,亨伯特成为了年轻有为的大学教授。为了让生活看起来正常一些,他产生了安定下来的想法,于是他和一个波兰医生姿色平庸的女儿瓦莱丽亚结婚了。

婚前,亨伯特坦言,“瓦莱丽亚身上真正吸引我的,却是她模仿小女孩的那种神态。”所以,洞房之夜,他还特意让妻子穿上了一件小女孩的睡衣,那是他用不光彩的手段从一所孤儿院的橱窗里偷出来的。

随着瓦莱丽亚年龄的增长,那种模仿小女孩的神态逐渐消失。亨伯特开始厌倦瓦莱丽亚,他发现自己“照顾的不是一个苍白流浪的小女孩”,而是“一个肥胖臃肿、腿短巨乳”实际上毫无头脑的邋遢、粗俗女人。

这场婚姻一直持续了四年。离婚理由并非是亨伯特的厌倦,而是妻子的出轨。

离婚后,亨伯特到了美国。

亨伯特舅舅以前的雇员建议他去远亲麦库先生家住上一段时间,从雇员的介绍中亨伯特得知麦库先生有一位12岁的女儿。他对性感少女的渴望,让他欢喜地同意了这个建议。

在前往麦库先生家的火车上,他度过了想入非非的一夜。

不幸的是,麦克先生家的房子被烧了。就在他失望至极的时候,命运向他伸出了前往地狱的双手。他被安排由黑兹太太接待。

黑兹太太热心地带着亨伯特观看房子,希望他能喜欢并住下。杂乱的房子,混乱的家具摆设,一切都让他难以接受,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他绝不会感到快乐 。

他只想赶紧离开,就在他心里盘算好返程计划时,他看到了黑兹太太12岁的女儿洛丽塔,他的小妖精,他的情人。

亨伯特在书中这样写道:

没有任何一点预兆,我心底便涌起一片蓝色的海浪。在布满阳光的一个草垫上,半光着身子,跪着转过 身来的,正是从黑眼镜上面瞅着我的我那里维埃拉的情人。

从此,洛丽塔成了亨伯特生命之光,罪恶之源,欲望之火,他的灵魂走向了罪恶的深渊里,再也不能出来。

就这样,为了洛丽塔,为了满足 隐藏在内心的病态欲望,亨伯特住在了洛丽塔家,成为了她家的房客。他一面表现得很绅士,一面却又暗暗地观察洛丽塔的一切行为举止,将洛丽塔的一切特征都记录在日记本上,用它来表达对洛丽塔的爱慕。

洛丽塔没有父亲,从小就由单身母亲抚养长大,从小缺乏父爱,养成了她青春期叛逆、暴躁的性格。这也让洛丽塔对成年的男人有一种难以描述的好感。

每当她和母亲吵架的时候,她都会刻意向亨伯特求救。除此之外,平日没事的时候她也喜欢撩拨亨伯特,并尽力引起亨伯特的注意。

这个“小妖精”总是有意无意地撒发着她致命性的诱惑,推进了亨伯特对她的欲望。

当黑兹太太决定送她去夏令营度假时候,她甚至作出了一个主动勾引亨伯特的举动:给了亨伯特一个吻。

至此,亨伯特彻底沦陷了。

黑兹太太送洛丽塔去夏令营之前,给亨伯特留下了一封信。她告诉他,她爱上了他,如果他也有同样的想法,那他们就结婚。如果没有,希望在她回来之前他能离开她的家。

亨伯特同意了黑兹的求婚,两人很快结了婚,可亨伯特的这一秘密,也被黑兹发现了。日记里对女儿的窥视,和对自己的嘲笑,都让黑兹难以接受。这个37岁的老男人,竟然觊觎的是自己的女儿。

她愤怒地冲出家门,结果遇到了一辆来不及躲避的汽车,不幸去世。

亨伯特去到了洛丽塔所在的营地,以她母亲生病住院为由,将其接出。两人开始了一段车旅式的流亡生活。

亨伯特与洛丽塔以父女的身份生活在一起,外人面前他们是父女,但私底下他们是情人。他带着她周游美国,并用零花钱买很多漂亮的衣服,来吸引和控制洛丽塔,满足自己的欲望。

在二人长久的生活中,随着洛丽塔年龄渐长,洛丽塔渐渐意识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这种乱伦状况好”,于是她开始厌恶这种生活方式,她厌恶了亨伯特的威胁,渴望脱离他的控制,逃离这种病态的关系。最后,在剧作家奎尔蒂的诱惑和帮助下,洛丽塔成功逃走。

洛丽塔在与奎尔蒂私奔后才发现,她不过是从一个坑掉进了另外一个坑。

奎尔蒂待她不仅不好,还会逼迫她拍一些色情的片子,无法接受这一切的洛丽塔离开了奎尔蒂嫁给了狄克。由于生活困难,她只能以女儿的身份给亨伯特写了一封求助信。

再见洛丽塔,已经是三年后。十七岁的洛丽塔已经不再是当年亨伯特严重的洛丽塔,她不再性感、体型臃肿且会有身孕,雀斑明显且脸颊凹陷,细细的汗毛暴露无遗。

接受不了现实的亨伯特,找到了奎尔蒂并枪杀了他。如果奎尔蒂没有诱走他的小情人,他一直拥有洛丽塔的梦想就不会破灭。

同时他也为自己的莽撞行为付出了代价,被捕入狱,又因肺结核惨死狱中。而洛丽塔也因难产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洛丽塔》是一部悲剧。亨伯特无疑是令人发指的,是卑鄙无耻的,作为一个道德败坏的突出典型。了解其悲剧根源才是这部小说的价值之一。

亨伯特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在缺乏母亲关怀下长大的孩子,注定了他的偏执和软弱。同时他没有父亲的指导,注定他的人生没有方向感和安全感。少年时恋人的夭折,给他的人生造成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他的种种怪异行为也由此产生。

对于亨伯特的罪恶,我们不能为其做任何辩驳,毕竟,他是洛丽塔悲剧的主要原因。但我们能由此获得的警示是才是最大的价值。

如果有了良好的教育引导,在亨伯特情窦初开时,能正确地审视自己和安娜贝尔的这种关系,他可能就会不那么偏执;如果在安娜贝尔死去的时候,亨伯特有良好的疏通渠道,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疯狂病态行为。

人生没有假设,故事也经不起假设,否则就不会有悲剧发生,而这些本可以避免但却没有避免的悲剧,促使我们去思考的沉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