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天宫山圆通寺住持光胜长老于2022年8月31日安详示寂,福建佛学院院长本性法师特发此文,给予缅怀。

本性禅师职务(天宫山真在天上)(1)

友人说我:“智慧不足,慈悲有余。”有时想想,也是。不是说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向来畏水而好山,好名山,尤其是宗教的圣山。举个例吧,至今,我已五上庐山。不过,不为肯定“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只为否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向来想,只有身在庐山,才识得庐山。为此,有一年,我还在山上度过春节,朋友也因此说我是“山痴”。说实在,因为信仰的关系,也因为自己本性的所使,这“山痴”之名恐怕注定要背其一生了。这不,今天,我又把目光和脚步触及到了天宫山。

天宫山,应该在天宫上。但是,佛陀和造物主慈悲,把它放在了人间。如果你踏上了闽西龙岩市区,想去天宫山,那么,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山脚,再半个小时,就到了山腰。如要上山顶,对不起,不能行车,因为没有车道。如你心够诚,意够坚,你可以步行,攀登半个小时就够了,因为,上山只有3485个台阶。

我那时上山,早就听说,天宫山有个光胜老法师,是个老修行。作为一个僧人,我向来认为,僧人的精诚修行为佛教度化群生的活头源水,亦是佛教健康延续的动力所在。为此,一直想借缘前往,聆听其教诲,感受其威仪。这次,应邀到龙岩市天马山净慈寺讲经,正是朝礼天宫山的难得增上缘,更因光胜老法师几次相邀,终于促成此行,如愿以偿。

尚未上山,光胜老法师慈悲,安排车辆到龙岩市区来接,并安排轿子在山腰备用。老和尚一定在想,我住福州,少有爬山,上山当是困苦的事。为此,老和尚请来了轿夫。其实,爬山我不怕,苦点亦没什么,因这苦往往带来更多的乐。当你每登上一个台阶,看到的风景就不同于在原台阶看到的。所以,我没有用轿子。但也不能因此辜负了老和尚的一片慈悲心和好意,因此,我就让轿夫抬着空轿也随着我们上山。

我刚才说:上山只有3485个台阶。说起来其实蛮轻松的,但登上去,实在亦非易事。到了山顶,我已气喘呼呼。原以为下山容易,实际上,下山亦难。双脚每下一阶,老有要下跪去的感觉,小腿肚还发抖。相信明天睡起,腿会酸疼。不过,虽感觉如此,但身心却很通泰。

登到半山,有亭,在那稍为休息一下,遥望远山远雾,心中就急盼早上顶峰,一览众山。又想,如在半山念佛,佛陀是否会如经中所言,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一牵就把我牵到山顶。当然,没有那么好的事情,虽说,带业可以到佛国,但毕竟不是指业重者。像我这种德无能无者,如何该幻想一步登天。我该做的,应是一步一脚印地慢慢地攀登。虽然,这会喘气、会流汗,但喘气也是排出浊气,流汗也是流出臭汗,有益健康。不过,看看脚下,又想,何必一定要上顶峰,就如脚下台阶,只在半山,不是也很好吗?就做脚下的台阶吧,去托起朝圣者,助朝圣者往上走,让自己被朝圣者的脚印磨平,成就朝圣者,而自己,于闲遐之余,还可在半山纵观古今风动云起。

上到山顶,光胜老法师披衣山门前相迎,按当地习俗,大放鞭炮。他还准备向我顶礼,把我吓出一身热汗,我哪经得起老和尚顶礼。为此,吓得我赶紧扶阻老和尚往下拜,为我自己留得一点微薄的福报。

山门处,有一小潭水,进到寺,有一大湖水。另有龙头喷泉,水质特好,朝圣者好取之带回用以洒净。看来,天宫山不单是山,还有水。未上山时,我曾见一诗写它:“山前山后听山钟,山路山亭通山宫,山花山木蒙山雨,山外山客往山中。”那么,该由谁来写天宫山的水呢?

山顶古寺,称圆通寺,现寺名是国宝启功先生题写的。在福建,启老题写寺名的,估计是绝无仅有,甚为难得。寺之建筑规模甚大,山藏寺,寺绕山。尤其有叫香炉峰者,状如香炉,立在寺中。另有弥勒山,状如弥勒身,山顶塑有特大型弥勒佛像,远视之,如山之弥勒头,颇为巧夺天工。让人感动的是,在这山高地僻岭野的地方,建寺的一砖一瓦,皆是人工挑或背上去的。而老和尚,复兴寺院期间,自己如工人,亦挑亦背,一日又一日,上山下山,下山上山。也许,这成就了他于古来稀有之年,还登山如履平地,于平地健步如飞。他的感召力,更是成就了古刹的快速复兴。

或许是天公不作美,或许是佛陀太作美,我辞别光胜老法师时,山顶上,时而雾锁,时而雾开。锁时,我以为自己在天上,因为我在雾间。雾开时,我更以为自己在天上,因为山顶虽无雾,但遥望远山兮,山间雾绕,我似在雾端。其时,为我送别的光胜老法师,一身袈裟,飘飘忽忽的,在飘忽而来的片雾缕雾之间,时隐时现,似乎,天宫山真在天上,而他则是天上的神仙。怪不得有人说:天宫山因光胜法师显得更加神圣,光胜法师因天宫山显得更加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