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战争史上,因为技术、战术的变化,很多武器装备一度盛行数百年,随后消亡殆尽成为历史,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攻城炮的故事。

古代的土炮赶不到现在的大炮(历史上消失的攻城炮)(1)

攻城炮这个概念盛行于欧洲、中亚地区,大约在二战后消失,在此之前已经兴盛了几百年之久,如果说是大炮轰碎了欧洲的骑士和城堡,那么攻城炮应该是出了很大力气的,当时火炮的划分大概可以分成野战炮、攻城炮和防守炮。

古代的土炮赶不到现在的大炮(历史上消失的攻城炮)(2)

野战炮多为轻巧的小型火炮,可以随军牵引作战,威力小射程近。防守炮一般安装在各类要塞中,注重大威力和远射程,尤其是海岸防御火炮,这些装备经过多年经营,那时候火炮制作繁琐,等待模具彻底阴干往往需要好几个月,火炮就地制造使用。攻城炮也是一种大型火炮,它的作用是攻击要塞、野外阵地,相当于具备一定机动能力的防守炮。

古代的土炮赶不到现在的大炮(历史上消失的攻城炮)(3)

奥尔班大炮

攻城炮的作用是破坏坚固防御工事,没有固定的形制,大型的加农炮、榴弹炮、臼炮皆可以是攻城炮,攻城炮的使用视情况而定,大多数都是大口径火炮,炮身沉重不堪,制作起来费时费力,有些是在后方制作好之后费力运抵前线使用,有些则会在对峙前线临时制作,这种情况往往针对那种旷日持久的围城战,例如当年奥斯曼帝国围攻君士坦丁堡时就从后方制作了奥尔班大炮,也就是电影《征服1453》里那门巨炮。

古代的土炮赶不到现在的大炮(历史上消失的攻城炮)(4)

沙皇大炮

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很多有名的攻城炮,除了前文提到的奥尔班大炮,还有达达尼尔大炮、沙皇大炮等,它们都能发射直径超过半米的巨大石球,威力不俗。

古代的土炮赶不到现在的大炮(历史上消失的攻城炮)(5)

C/92 15厘米攻城炮

到了19世纪,攻城炮多为长身管的加农炮或榴弹炮,19世纪后半叶普及后膛装填技术后,此时期的攻城炮口径呈现小型化,这得益于化学工业的进步,让榴弹威力与日俱增,少量发射药即可让弹药飞行更远,为了承受高膛压,攻城炮依然笨重。

古代的土炮赶不到现在的大炮(历史上消失的攻城炮)(6)

M 80 12厘米攻城炮

这一时期的攻城炮如奥匈帝国的M 80 12厘米攻城炮,它在1881年服役,口径120毫米,重1.7吨,射程将近8000米,比起中世纪那些怪物级别的大炮显得娇小很多。

古代的土炮赶不到现在的大炮(历史上消失的攻城炮)(7)

M1915 305毫米榴弹炮

当然了,这时也有大口径的攻城炮,例如俄罗斯M1877 11英寸迫击炮就是一种280毫米口径的大炮,斯柯达在一战前制造的M1915 305毫米榴弹炮也归属于攻城炮范畴。

古代的土炮赶不到现在的大炮(历史上消失的攻城炮)(8)

卡尔臼炮

从攻城炮的概念来看,一战前后研制的很多榴弹炮、野战炮都可以划分到攻城炮范畴,著名的卡尔臼炮、古斯塔夫列车炮也应该算在攻城炮行列,二战期间不少要塞、防线都经历过重炮摧残,比较著名的有如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攻守双方都用重炮互相炮击。

古代的土炮赶不到现在的大炮(历史上消失的攻城炮)(9)

古斯塔夫列车炮

城堡早已消失多年,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放弃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要塞,为攻坚而存在的攻城炮失去意义,加上战争形势变化,现在各国已经很少装备超大口径火炮了,反倒是150毫米级别的榴弹炮很受欢迎,至于打击一些地下掩体目标,则有钻地弹这类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