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Wade笔耕 Wade笔耕 2022-05-28 17:16 发表于上海 微信公众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天道经典语录神就是道?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天道经典语录神就是道(天道-神是道道法自然)

天道经典语录神就是道

《天道》- 神是道,道法自然,如来

原创 Wade笔耕 Wade笔耕 2022-05-28 17:16 发表于上海 微信公众号

我不太喜欢电视剧,更不喜欢追电视剧,但是这部是个例外,甚至是屈指可数的让我看剧还不忘做笔记的佳作。

希望有人与我同感,享受其触动人性、引发思考,醍醐灌顶,受益良多。

以下文字,感触与拓展、心得和感悟,随笔所挥,与君共享。

1、《天道》

有人解读题目的定义源自:“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原文来自《中庸》(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天命之谓,率性之谓,修道之谓。”意思是,天所赋予人的就是本性,遵循着本性行事发展就是道,把道加以修明并推广于众就是教化。

殷周时期已有“天命”的说法,当时的统治者们都自称“受命于天”。儒家学派保留有“天命”的思想,其也一直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例如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曾有“畏天命”、“五十而知天命”的说法。

钱穆先生在一次名为《中国人的思想总纲》的学术文化讲座中,曾这样解释《中庸》开卷的三句话:“四书里《中庸》的第一句,就说‘天命之谓性’。天命赋予你的,就是人之禀赋,这就叫做‘性’。人受了此‘性’,就在人之内有了一份天,即是说人生之内就见有天命,这不就是通天人了吗?所以中国人特别看重‘性’字。我此次来讲中国的国民性,就是这意思。为什么你的‘性’这样,他的‘性’那样;中国人的国民‘性’这样,西洋人又不这样。这需要拿天时气候、山川地理、历史传习等种种,会合起来讲。简单说来,这即是所谓‘天命’。天在哪里?就在我本身,就在我的‘性’。我的性格,就是天的一部分,我们人就代表着天了。可是一个人只能代表天的小小一部分。你是一女子,便是天性之阴;你是一男子,便是天性之阳。人分阴阳,天亦分阴阳,如昼夜寒暑等。中国的阴阳家便喜欢从这里讲。此处不详说。”‘率性之谓道。’‘性’可以讲是天性、人性,‘道’亦可讲是天道、人道。率,遵循义。遵循你的天性而发出的,便是人生大道,亦可说是自然大道。饥思食,渴思饮,寒思衣,倦思睡,都是率性,即都是道。违背人性,就非道。魏晋清谈讲坦白,讲直率,把你的内心坦白直率地表现出来,这就偏于道家义。儒家言遵循,工夫便要细密些。但儒道两家还是一义,都是通天人。或许一个种田人比一个读书人更能近于道家言的率性,而一个读书人则需要懂得儒家言的率性。所以儒家要讲修身,而道家在此则不多讲。换言之,道家重在讲自然,儒家则更注重讲人文。率性之谓道,亦即天人合一。”‘修道之谓教’。人道需包括天地及社会人群,故需随时随群而修。周公所讲的道,孔子出来修,以下仍需不断有人起来修,此便是‘修道之谓教’。亦即是司马迁所谓通古今之变。有变便需有修。但尽有修,还是这一道……修道之‘修’,有修明义,有修正义。周公讲的道,孔子起来修正,又继续有孟子、董仲舒起来把孔子之道修明修正。另一面说,庄子、老子亦来修正孔子之教。所以《中庸》开始的三句话,实是含义无穷。”

“天命之谓性”,我理解为“认清自己”,找到且清楚自己的天,有所作为。

“率性之谓道”,我理解为“遵循规律”,坚持第一性原理,客观且科学地认知和行为。

“修道之谓教”,我理解为“终生学习”,持续修正、修改、完善自己。

2、文化属性

百度百科定义:

文化属性,就是指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产生活的习惯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质表现)。这是一种思想程序,不以意志为转移;可以形象地说:“你的衣、食、住、行、言,处处都在从侧面折射出你的基本层次”。

文化属性,通俗的说法就是:通过你的行为表现,一眼就能看透你骨子里的东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掩饰什么,因为这毫无意义!文化属性对个人来讲,是透视一个人的受教育情况及生存环境情况的理想工具。

丁元英说: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然而客观规律的变化也同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规律是由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由历史的变迁而改变。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不墨守成规,其精髓讲的是创新!

而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而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其本质讲的是依靠和跟随!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弱势文化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所以,从本质上讲弱势文化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

然而于一个社会而言,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这是必然的,竞争,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无强,社会的进步何在?所以强势文化是引领一个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而强势文化的代表应该是具有强势文化的特性,才能正确引导其所在社会环境的进步与发展!反之,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产生的强势文化的代表,例如领导人,官吏,教师,商人等等一系列的人物的思想是弱势文化的文化特性,那么由其所引导的国家民族的兴衰,地方的社会的和谐,人才的基本素质,以及经济的发展,必定也是处在弱势的!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知道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怎么用呢?无所用,无所不用。比如说文化产业,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如果文学、影视的创作能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这就是众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场、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贩毒那样耍花招,没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风险。

我的理解,强势文化就是主动找到自己的天,并有所作为;弱势文化则是无法认清自己,被动跟随强者,不能突破强者的思维和束缚,也不能找到自己的天。强势在于独立,思想的独立,人格的独立,精神的独立,可以“拘淤泥而不染”,且始终坚定,脱离“群体意识”而不随波逐流。弱势在于纯粹的依赖和跟随,安于现状而无突破,缺乏正面挑战强者的自信和勇气。

以下来源“娱影闲探”:

剧中提到,直接获取和破格获取的生存方式,是强者和弱者间最大的区别。

什么是“直接获取”?

一群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对同一目标,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各自使用不同的手段,来获取到那个目标。成功了的人,就可以视为“强者”,但没有成功的人,也未必就是“弱者”,因为在强势文化的理解范畴中,没有真正的“弱者”。而他们这种获取成功的方法,就被称之为“直接获取”。

什么是“破格获取”?

一群人面对同一个目标,有的人因为没有自信和别人一起公平竞争,于是就会使用一些不择手段的方法,来获取这个“目标”。虽然最后他们拿到了“目标”,但却依然是属于“弱者”。因为他们使用的方法,就是典型的弱势文化生存法则,也被称之为“破格获取”。

“直接获取”和“破格获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各自取得成功的方法并不重要,因为那只是一种生存手段而已,真正的重要的是,你是否拥有和大家一起公平竞争的勇气,是否有强者恒强,弱者变强的进取心态。

就像丁元英说的一样,虽然拍电影和贩卖毒品赚来钱是一样的,但是这两种钱的本质却不一样。电影的收益是靠票房“直接获取”的,不用耍花招,没有什么心理压力,更不会触及法律的底线。而贩卖毒品赚来的钱,则是用命“破格获取”来的,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补充理解,一个是正道,一个是非道。)

而在王明阳的理解范畴中,他认为强盗的逻辑,就是“直接获取”,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非常讲究“成王败寇”的理论,成功了的就是“强者”,反之没有成功的就是“弱者”。虽然他已经落网被捕,但依然觉得自己是个“强者”。其实他通过违法犯罪“获取”到的成功,实则是一种“破格获取”,并不属于是强势文化的生存法则。

仔细看来,真正的“直接获取”,是属于那种有本事的人,可以堂堂正正的成为强者,而本事不及的人,则会通过穷则生变的法子来做出改变,以至于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所以才将这种获取方式的属性,定义为强者文化。

对应一句俗语就是,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什么神啊佛啊、救世主之类的东西,都是属于妄想,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万事靠自己,一切就皆有可能,自救才是王道,也才是属于强者的姿态。

而芮小丹所言:“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的。”正是强势文化的体现,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丁元英视她为红颜知己,且感叹此生有如此红颜知己足矣。

我的理解,强势文化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应用。一知半解只是被动跟随了强者,而所学不能为己所用便构不成完整的强势文化。所以,强势文化是所学所感所悟所用的闭环,浑然天成于一体,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天人合一”了。

头条/快懂百科:

古代中国故事:中国古时,天灾虫灾水灾频发,百姓杀猪宰羊年年向老天爷乞求平安,甚至向河伯(传说中掌管黄河的神祇)进贡少女,活生生的将百姓女孩溺于河中。

现代中国故事:奋力发展卫星天气预报、城市排涝系统、转基因抗病虫技术...

这就是典型的不同文化属性的差异!

3、神是道,道法自然,如来

以下来源“江左悟人生”:

何谓神,神既是你自己的心。何谓自然,自然既是世间万物。术既是如何面对自然的方法。道法自然,既用心体会世间万物,明了其正道,用心做人。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道是内心的境界如禅,术为外在的修为如武学。道是术的基础,术是道的表现。有道才能成更高的术,有术无道只能是普通的人。

精神,品德就是道,道法自然即是道应该合乎于人理,天理。如来:功到自然成!

这“道”不容易理解,就像“道可道,非常道”,每个“道”的意思都有所不同。

道:心中的路/天理

有道:有志向/有德或通明事理

无道:没志向/无德或不通事理

术:方法/术数(可做好事,也可做坏事)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

有术无道,止于术。

理解1:有方法、有技术,而没有方向,只能停止前进,无法成就一番事业。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理解1:神其实就是你心中的依托,“道”其实取法于自己,取法于自然。道理就是这样简单!

如来的意思是:绝对真理。就是说世间一切正确的法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就是“以……为师”或“以……为执行原则”道是自然规律,生命中的一切来自规律,因众生颠倒才会使一切自然规律变成不可求,所谓众生心目中的神即是道即是自然规律。神即是道,道即是神,信仰道,就是信仰神,如此坚定信神,人也可成神、也可成道。道者“神明”之原也,神明也是来自道。

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中事物间的关系,是人们处事必须遵循的原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在分析研究了宇宙各种事物的矛盾,找出了人、地、天、道之间的联系之后,所作出的论断。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人受大地的承载之恩,

所以其行为应该效法大地;而大地又受天的覆盖,因此大地应时时刻刻效法天的法则而运行;然而,“道”又是天的依归,所以天也是效法“道”的法则周流不息;“道”是化生天地的万物之母,其性是无为的,其发展变化是自然而然的,这又好像“道”是效法“自然”的行为,因此说“道法自然”。

实际上“自然”是“道”的自性,“道”本来就是自然无为的。如来为佛十号之一。即佛之尊称。盖梵语可分解为(如去)、(如来)二种,若作前者解,为乘真如之道,而往于佛果涅盘之义,故称为如去;若作后者解,则为由真理而来(如实而来),而成正觉之义,故称如来。佛陀即乘真理而来,由真如而现身,故尊称佛陀为如来。如来所说如事,事如所说,故名如来。如来,亦为诸佛之通号。

一句话涵盖了基督,道,佛三教,道法无边,何处可访得道之心呢?

一介凡夫俗子求道拜佛,明心真性,也未必能得道法之真谛。佛学是所有宗教中最为复杂的一学问。佛虽法力无边,但只渡有缘人,强求不得。在中国常见的佛教分几大宗派——密宗,禅宗,天台,华严,法相,净土等,佛教中常念的《南无阿弥陀佛》意即皈依无限光明。

我不算最虔诚的佛门弟子,不能入山门,不求来世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求有愿,但遇有缘。沙门无苦修,佛法无透悟。就是入得佛祖沙门,也难以修成正果。

我每寻山访寺,不求所得,但求天意,心安。然拜佛后,本为求心安,探求人生天意所指,可是想起往昔种种坎坷又如何能做到(心如止水)呢?没办法谁叫自己是一介凡夫俗子,我虽许愿,但仍是心有遗憾。内刚外柔是我性存之本,我只有学着隐忍才能让别人忽视掉我,我才能有可能笑到最后,低调可以是一种务实,也可以是一种策略,还可以是一种欺骗,也可以是一种陷阱,吃亏是福,其中奥妙不可言传。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一切事物都有他规律,掌握了,你就是神,“神是什么?”“是心”,这句话我是这么理解的,就是说,心就是道,道为自然,心就是自然,自然也同样是一种生活方式,人无论怎么选取,都是一样,你来的时候什么样,走的时候还是那样。来的时候像一张白纸,走的时候一样是一张纸,只不过留下了可能对别人有意义的东西,也可能留下了对自己有意义的东西。

神就是自己,自己为自然,人生如此,随缘。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如是来,来去自如,没有束缚!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未曾生我我是无,生我之时我是我,我死之时我归无!轮回的是因果,不是我!生命如来者而来,如去者而去。人性在自怜中幻想出天堂地狱阴阳轮回。不必如此!

人生最幸运的,莫过于灵魂得救。

难怪芮小丹悟得透彻:“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让我穷困潦倒,那穷困潦倒就是我的价值。”

也难怪丁元英在芮小丹离开后感慨:“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呐。”

剧中,芮小丹说:“咱俩活得不一样,我活得很简单,你活得太复杂,不是平行的两条线,是交叉而过,这于我已经够了。”

而实际上这样的简单却不简单,甚至是一种常人所不得也不理解的奢侈,是悟到之后的放下,用丁元英的话,就是:“你是想到了就做,该拿的拿,该放的放,自性作为,不昧因果。”

以下来自“田田爆爆爆”:

《天道》这部电视剧告诉我们:要想跨越阶层,要想成为富人,最主要的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要妄想能有救世主去拯救你,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其实这也就是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名字的由来。

以下来自“红尘智慧说”:

丁元英对芮小丹说过:“你不知道你,所以你还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丁元英活得太明白了,所以不自在,也变得不是他了。所以他要躲到古城、躲到柏林,要上五台山求心安。

一个太明白的人和一个太简单的人某种程度上都是超脱的,都是以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天眼”来看待世界,发现事物背后的本质,想要突破世俗的陈规陋习。而当这两个人性别相异又互相吸引时,称为知己则比称为情人来的贴切。他们由始至终都是独立的,只是在相互靠近的时候不断感受到对方的温暖。这种独立给予他们自由、尊严和美好。

当然,我并不认为芮小丹是“太简单的人”,她是悟到后选择简单的人。

正如剧中所言“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对于“神是道,道法自然,如来”我想我们都应该回归“简单”,尤其是在如此“卷”的时代,更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简单”,不盲从于“卷”,而摆脱“卷”。

4、最后

伤心吐血、丢了魂的丁元英,带走了芮小丹的照片和她给的玉项链,也带走了那个高度契合的灵魂,离开了古城。

“大哥,你又要挨骂了。”也是为数不多的信任,让人动容。

5、最后的最后

有太多发人深省的地方,可能需要我们进一步参透道、佛、基督等教的文化了。“观念不对称,说不明白”的空间或许也是我们需要“传道授业解惑”而追求终身学习之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