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的那首著名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写道:“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意思是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地方。我们在地图上看扬州是在淮南地区靠右的地方,为什么词里写道“淮左名都”呢?原来中国古代的方位讲究坐北朝南,所以当人们指示方向时,往往是面朝南,这时候左手边的方向就是东,右手边的方向是西,因此淮左名都就是淮东的名都。

宋代在江淮地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按照当时的习惯,人们又分别简称为淮左和淮右。扬州是宋代淮南东路的首府,建城历史悠久。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里的维扬州并不是现在的扬州,它是古代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不能混为一谈。

扬州是淮河以南还是淮河以北(扬州在淮河南部靠右)(1)

图为扬州瘦西湖的美丽景色。

现在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有扬州刺史部,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扬州府属江苏省。新中国成立后,正式设立了扬州市。

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历史上人文荟萃之地。“烟花三月下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给人多少期待与憧憬,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给扬州留下灿烂的文化、众多的古迹、厚重的底蕴。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地理名胜》中华书局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