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空间。这是这座城市送给他们的礼物。”

建筑设计私人博物馆案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1)

上海图书馆东馆是世界人口第三大城市的新城市地标和文化目的地,现已开业,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图书馆之一。它作为艺术、文化和技术驱动型学习中心的主要功能反映了现代图书馆迅速变化的存在理由。与此同时,它暗指中国古典学术——这座建筑的形式让人联想到学者对古代文人的磐石——将其锚定在传统中。

建筑设计私人博物馆案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2)

中国园

林中的学者岩石太湖石或学者的岩石是金代知识分子的缪斯女神,是创作灵感和冥想的源泉。它们因其抽象的品质,穿孔的表面,侵蚀的空洞和独特的纹理而备受推崇。上海图书馆东馆在建筑、室内设计和编程方面,唤起了一位学者在中国花园中的岩石:一块包裹在翡翠树冠中的多面体石头;一个自然发生的相互连接的室内空间网络;知识,探究和发现的源泉。

建筑设计私人博物馆案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3)

建筑设计私人博物馆案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4)

项目建筑师林静说:“这个图书馆是一个独特的机会,通过建筑和设计来重新诠释一个珍贵的中国符号,”在古代,学者们会聚集在太湖石头周围,从它们的边缘、曲率、峡谷和隧道中获得灵感,从不同的有利位置看,这些石头似乎发生了变化。同样,当参观者在上海图书馆东区移动时,他们对上海图书馆相互连接的空间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

建筑设计私人博物馆案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5)

建筑设计私人博物馆案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6)

图书馆的外观通过更微妙的象征主义向印刷文学致敬。一个抽象的主题描绘了15张大理石漩涡的照片“打印”在立面的玻璃面板上,代表了图书馆的“封面”。这些蚀刻面板排列成不同透明度的水平条带,使光线能够深入建筑物,照亮空间 - 并且像一本好书一样,启发心灵。

建筑设计私人博物馆案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7)

上海

人民的地方上海东馆虽然藏书丰富,但每年还将举办 1,200 多场讲座、研讨会、表演、活动和实践活动,吸引 400 多万游客。115,000平方米的开放,灵活和互连环境将促进这一系列计划。

建筑设计私人博物馆案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8)

建筑设计私人博物馆案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9)

在主楼层,宏伟的中央中庭欢迎客人进入竹子,橡木和水磨石的广阔而温暖而温馨的氛围中。在头顶上,楼层堆叠和互锁 - 一种视觉连接图书馆七层的建筑策略。较低的楼层是集市或中央广场,举办各种活动,展览,书店和咖啡馆。

建筑设计私人博物馆案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10)

建筑设计私人博物馆案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11)

从外观上看,图书馆似乎“漂浮”在两个展馆上方,其中一个设有1,200个座位的剧院,展览和活动空间;另一间设有儿童图书馆,中央庭院和户外游乐空间。展馆顶部是带屋顶的户外园景阅览室,以保护游客免受雨淋。游客可以欣赏到标志性的上海天际线和上海最大的绿地世纪公园的全景。

建筑设计私人博物馆案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12)

智能混合的上海东区图书馆是新一代图书馆,它不仅是一个存放和借阅书籍的地方,或者一个阅览室,也是一个文化和艺术的开放空间。“展览、讲座、音乐、艺术、体验技术,甚至进入图书馆本身,都被视为一种'阅读',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如是说。

图书馆的公共艺术愿景,即创建一个前所未有的馆藏,适合一个致力于教育,研究和文本档案的机构。

建筑设计私人博物馆案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13)

THE END

声明:

以上图片及资料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由我方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此图库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