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将军,属于山门,属于洞口,属于武冈,属于邵阳,属于湖南,更属于中国,属于世界……

——题记

文|湘人李

前言:我离开老家——湖南邵阳市洞口县,已经20多年了,主要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工作生活。期间除开重要事情回老家外,基本上对老家的事情有些淡忘了。但最近,在北京碰到了洞口的老乡——尹正光先生,他热情地跟我聊起家乡的事情,听得我的眼泪扑簌扑簌的,这,正所谓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啊。

但是同乡尹先生跟我说起了一件他内心略觉不爽的事情。原来,他是洞口山门镇人。而山门镇,正是“中国第一军人”、且素有“军神”和“终结帝制第一人”之历史赞誉的蔡锷将军出生地。可如今,他有了一种担心,因为种种客观原因,蔡锷将军有可能将不再是洞口人、尤其是他们山门人的骄傲了。

这是为何?我记得,在县城读高中时,我们同学组织去位于山门镇的蔡锷公馆参观过和学习过,我们当时都心怀极大地崇敬之情,因为我们这群洞口学子,当时深深地自豪与骄傲,蔡锷将军,是离我们最近的伟大历史人物。那现在为何有可能不再是洞口人尤其是山门人的骄傲了呢?这种板上钉钉的历史,难道也会被人为改变了不是?

同乡尹先生将来龙去脉说了一遍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或许,这真的要从蔡锷将军对于历史的贡献、以及他因此而获得的历史地位说起。

有关资料介绍,蔡锷,乃“中国第一军人”,有“军神”之历史美名,更有“蔡锷将军终结了中国帝制”的历史功勋。所在,在洞口山门镇的“蔡锷公馆”之门联曰:修文演武双能手,护国倒袁一伟人!而主堂牌匾则写到:护国军神。这“蔡锷公馆”,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所拨款修建的(说明:“蔡锷公馆”是1917年国民政府为蔡锷将军用当地“武公祠”的基础上改建的,以前蔡锷将军一家住在里面,并做了生意很多年)。

蔡锷将军所编著的《曾胡治兵语录》为中国十大兵书之一,是黄埔军校历届重点教材,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人手一册。新中国朱德总司令曾是蔡锷将军的学生及部下,民国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和总司令白崇禧是他的学生。

清朝末1882年12月18日,蔡锷将军出生在今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水东镇杨万村大坝组一普通家庭(1995年前水东属于山门镇 ,后独立为乡镇),他曾经是宝庆府武冈州山门镇的“神童”。

蔡锷未满5岁时从大坝上随家迁往今洞口县山门镇城,读书启蒙。1895年,未满13岁的蔡锷得院试第一名,考中秀才。14岁时蔡锷考入设立于省会的长沙时务学堂(二千多名考生名列第三)。

当年宝庆府新任知府中秋节张榜征联,上联:“中秋月不明,挂一盏灯,替乾坤增色。”将近半年无人对出下联,来年三月惊蛰节,9岁的蔡锷得知后心有不服,要父亲带着他步行200多里去宝庆知府衙门,骑在父亲肩上击鼓应对:“惊蛰雷未动,擂三通鼓,代天地回春。”知府阅后直呼:“奇才、奇才!”并当面出了几副对联,蔡锷稍加思考便对了出来,且下联都是绝配。蔡锷从此被誉为“神童”。少年时蔡锷就写下了“从头收拾了山河,一身尘土;正气磅礴在天地,万古日星”这样气势磅礴的楹联。

1911年10月10日,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爆发。10月30日,蔡锷将军领导云南起义,28岁担任云南都督,成为以孙中山为首发起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云南是继湖北、湖南、陕西、山西第五个宣布独立的省份。

1915年袁世凯正式复辟帝制,12月12日发表帝位申令,并下令1916年改“洪宪”元年,于元旦登基。蔡锷将军坚决反对改变国体复辟帝制,他知道袁世凯必定要复辟帝制后,设下“连环计”脱身,在北京上演了史上著名的“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摆脱了袁世凯的严密监控。经日本返回云南昆明组建了护国军,发起“护国讨袁”起义,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

此时的孙中山和曾经的国民党总司令黄兴都已被袁世凯赶去了海外。

1916年1月16日, 蔡锷将军身带重病,率领仅三四千人的起义滇军从云南向四川进发,在饷弹两缺、后方接济时断的情况下,激战两个多月,战胜了袁世凯帝国政府最精锐的十几万北洋新军。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忧病而死,终结了其皇帝梦,结束了中国的君主立宪制。

1916年11月8日,蔡锷将军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历史上不少人曾悲呼:天妒英才啊!

1904年从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蔡锷将军也曾登临长沙市岳麓山,并赋诗一首:苍苍云树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

13年后,1917年4月12日,蔡锷将军魂归故里,国民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成为民国历史上“国葬第一人”,追赠蔡锷将军陆军上将衔。

在蔡锷将军墓周边栽下的枫树如今已经两人才能环抱,成为了岳麓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岳麓山也是我国四大赏枫(红叶)胜地之一。蔡锷将军的丰功伟绩感化和鼓舞了一代代中国人民,他以天下为己任,却不以天下为己私。蔡锷将军已逝世一百周年,他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需要说明的一个细节就是,于蔡锷将军,虽然我和尹先生是洞口同乡,但我亦不能像他那样说“我是蔡锷将军的山门同乡”,我只能说“我是蔡锷将军的洞口同乡”,所以他了解的资料肯定比我更丰富,也更加详实。我也查过一些网上的资料,可粗略地做个勾略,有一种说法是,蔡锷于现在的洞口山门镇出生,然后几岁后,或许于现在的邵阳(也就是宝庆府)生活过。邵阳大祥区是否以此为依据而做出界定呢?

但尹先生说,“这完全是不可能的,蔡锷只是到宝庆府(现在的邵阳)考过试,根本不可能到邵阳大祥区去生活。因为蔡锷小时候家里非常穷,尽管做生意,也是小本生意,根本不挣钱,我们当地人都知道,后来蔡锷去长沙时,都是走路去的,穷得很。而且,我们也知道,他在宝庆府根本没有亲戚,怎么会到邵阳大祥区去生活呢?”

接下来,尹先生还告诉我说:“我前不久去拜访过蔡锷将军孙女蔡慰慈,她对我说:她听父亲蔡端多次说,蔡锷母亲还没去世时(1935年去世),有邵阳蔡氏要蔡锷他们一家蔡氏编修到他们修谱里面去,蔡锷母亲坚决不同意,邵阳蔡氏想把蔡锷将军加到他们家族里成为名人。说明蔡锷这一家人的祖籍在邵阳还有代考证。”

蔡锷生平事迹与精神(我是哪里人我是)(1)

尹先生也进一步说道:“我是洞口山门镇的,亲自问过很多90多岁的蔡锷将军出生地周边的老人,我是当地人听当地土话,能听出说话人的细微变化,他们都是说的事情,真人真事,有的是文盲有的是老师,都是当地纯朴的农民。综合多方说法,我个人有一个总结:蔡锷将军肯定出生在洞口。我也见过蔡锷将军孙女,她们对蔡锷将军祖籍是邵阳市的都不承认!蔡锷将军的祖籍是不是邵阳市大祥区,还有待考证。邵阳在南宋、元朝之前一直就叫邵阳,后面才叫宝庆府。当时,蔡锷将军对少数民族统治的中国(当时汉人)都是心有不服!就如我们尹氏来到邵阳,始祖尹鼎初公(宋武魁,其大哥及父在永州同元军大战中同时战死,袭父邵阳知县,被元军战败,隐居今隆回十里山,生十子),修谱上所写:为邵阳知县。所以,当时,宝庆和邵阳,对汉人来说都认邵阳,不认宝庆。”

不过,这是一个“考证”的问题,是非曲直,有待未来更严谨的考证。但在笔者看来,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蔡锷属于洞口,也属于邵阳,因为山门属于洞口,洞口属于邵阳。正如邵阳属于湖南,也属于中国一样。但为什么要说洞口还属于武冈呢?据资料显示,历史上,现在的邵阳市洞口县(还有邵阳市隆回县)就是武冈的一部分。后来新中国后,洞口县、隆回县从武冈划出,归入现在的邵阳市。所以说,蔡锷属于山门,属于洞口,属于武冈,亦属于邵阳,这说法是没错的。而且毫无疑问,基于蔡锷将军的历史伟绩,他更属于湖南,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不过,尹正光先生还认为,据有关蔡锷将军多方面的文献资料显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邵阳市的地方志,里面写的有关于蔡锷将军小时候生活在宝庆府亲睦乡蒋家冲的很多事迹都是捏造的。既然蔡锷将军1岁或4岁以后没有生活在宝庆府亲睦乡蒋家冲(今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就足以说明地方志中关于蔡锷将军一直在那里生活的事迹并不真实,地方志编的很不严谨。他进一步分析说,这些“捏造”的原因可能与地方区域划分有关,在1977年,清朝名臣曾国藩的家乡从邵阳市划到了娄底市,邵阳市人民很不甘心,因此就担心蔡锷将军的家乡以后划到可能也会独立为市的武冈。在历史上,有几个朝代武冈并不属于今天的邵阳市范围,而娄底基本属于邵阳市。

但是,笔者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蔡锷将军,出生在洞口山门镇,事实上,如今的研究早已经确定。蔡锷将军1到4岁就是生活在现在的洞口山门镇。只是,各种资料笼统地说他几岁之后(有人说是8、9岁),蔡锷在宝庆府(即今天的邵阳市)考过试,而不是生活。当然,基于当时蔡锷家里贫穷,往返家里和宝庆府,肯定不会考完试就走,所以在哪里因为考试而逗留了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但这“不是蔡锷在邵阳大祥区生活过”的界定依据。所以,我们不想蛮横地就说蔡锷只属于洞口,或者说蔡锷只属于今天的邵阳,毕竟现在的洞口属于邵阳市。中国的行政区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一些重新的调整,这也许正是蔡锷将军终结帝制,并最后让中国走向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标志之一。

但正是蔡锷将军这种伟大的历史功勋,就成为今日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源之一。中国各地,就一些历史名人的出生地,不知道打了多少“笔墨官司”,想起来真的是令人哂笑不已。既然,如今的邵阳市人民以隆重方式纪念蔡锷将军“逝世一百周年”,那就不能因为将来洞口有可能划入武冈,而强行将“洞口山门镇是蔡锷将军出生地”这一历史事实给“改了历史”,对不对?毕竟,民国政府虽然已在大陆被终结,但历史上的民国政府修建的“蔡锷公馆”踏踏实实地成为历史文物在洞口境内的山门镇呢。所以,于历史发展的眼光而言,我还是相信我们的邵阳市人民,眼光不会那么狭隘,思想也不会那么糊涂,无视这一切不予理会。

我可以假设,将来洞口县真的并入了武冈市,那么在未来,武冈市就不和邵阳市来争这个“蔡锷的出生地”?恐怕未来,可笑的“笔墨官司”会令蔡锷将军生气的。因为现在的洞口,隶属于邵阳市,所以洞口县肯定不敢与邵阳市来一论高下?毕竟,现在资料显示,蔡锷将军只是在幼时,于宝庆府参加过考试。只是在那里参加过考试,就说是在那里出生和生活,这个理由应该是很牵强的。但是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外地的洞口人,也是邵阳洞口人,真的就有点隐约的担心,我们在外面,介绍自己是哪里人是,都会说:蔡锷将军是我的洞口同乡。一下子,我们就能给外乡朋友以景仰的感觉。如果哪天我们都不能说这个了,那真的很有一种“悲戚”感。

所以,历史必定是公道的,希望天下的文人墨客为蔡锷将军写书立说时,多去蔡锷将军“两个出生地”了解询问,记录最真实的事迹。当地最能见证历史的老人们终将会离开,如果这些记载都不够真实,那怎么去告慰先烈?

故此,湘人李真心期待,我家乡的人们,能站在蔡锷将军是属于人类世界的高度,至少也要站在蔡锷将军属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高度,在运用“蔡锷元素”发展我们的地方经济时,一定要彼此兼顾一下,既要发展邵阳大祥区,也要发展邵阳洞口县。因为蔡锷属于邵阳,没错,但蔡锷一定也是属于邵阳洞口的。不能留下蔡锷只属于邵阳大祥区,而不属于洞口山门镇的历史笑谈。更不能因为未来的变数,现在就强行认定蔡锷属于自己而不属于别人。这一定会留下历史的争议的。保不齐,将来云南的人们会发出更强大的声音:蔡锷属于云南!

备注:在了解蔡锷将军的历史演变中,我的同乡,洞口山门镇人——尹正光先生,也提供了大量详细的资料,以及说明。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