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市集#正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豪华的宫廷生活,自古以来就是某些女孩子的梦想。然而她们所不知道的是,看似富丽堂皇的皇宫其实也是一个充满着血腥和争斗的权力场。无数美丽的女孩为了争夺权力而深陷其中,最终不可自拔。

就让我们跟随《资治通鉴》,进入1000多年前的北魏,看看宫廷中的女人战争,到底有多么可怕。

一、母贵子死与文明冯太后的崛起

孝烈皇后怎么被逼殉葬的(孝文帝遗令皇后殉葬)(1)

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与汉人不同,鲜卑族的女人地位颇高,有着强烈的参政欲望。北魏拓跋皇室入主中原后,为了避免吕后式的女主之祸,狠心制定了一个恐怖的规矩,那就是“子贵母死”。根据《资治通鉴》记载:

“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

也就是说,储君的母亲,必须赐死。推行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防止后妃通过母子亲情干预朝政。自道武帝拓跋珪开始到孝文帝,几乎每一代北魏君主都奉行了这个恐怖的制度。但是这项恐怖的制度,却催生了一个幸运儿,他便是文明太后冯氏。

孝烈皇后怎么被逼殉葬的(孝文帝遗令皇后殉葬)(2)

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皇族。北燕被北魏消灭后,冯氏便没入了皇宫。然而冯氏非常幸运,她的姑母冯昭仪早就得到了皇帝的宠幸。因此冯氏在后宫,并没有吃什么苦。相反,冯氏还被举荐到文成帝身边,成为了贵人。

虽然冯氏在后宫位阶很高,但是并不受文成帝喜欢。而冯氏的不受宠,反而为她渔翁得利。原来,文成帝喜欢李贵人,而李贵人则生下了未来的献文帝——拓跋弘。根据“母贵子死”原则,李氏自然活不了,很快便被赐死。而冯氏则扶摇直上,被册立为皇后。

和平六年(465 年),文成帝逝世,拓跋弘继位(即献文帝),冯氏被尊为皇太后。由于当时拓跋弘年仅13岁,因此冯太后得以临朝称制,将朝政紧紧攥在自己手中。

在“母贵子死”制度的帮助下,冯氏当上了太后;同样利用这一制度,冯氏还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原来,献文帝非常宠爱一名姓李的嫔妃,而这名妃子产下了未来的孝文帝——拓跋宏。冯太后自知与献文帝没有什么血缘关系,母子间冲突不断,因此她变想将拓跋宏从他的生母手中夺过来。

因此,冯太后再次祭出“母贵子死”的旧制,不顾献文帝的反对,处死了李氏,并亲自抚养太子拓跋宏。孝文帝继位后,冯氏不仅以太皇太后身份再度临朝听政,更努力在孝文帝身边培植自己的接替者,而新一轮的后宫权斗也因此拉下了序幕。

二、冯氏姐妹的血斗

孝文帝刚一继位,冯太后就做主将自己的两个侄女——冯润(姐)和冯清(妹)嫁入了后宫。然而在冯氏姐妹之前,孝文帝还有一个姓林的皇后。而这位姓林的皇后,为孝文帝产下了太子拓跋恂。作为北魏的实际统治者,孝文帝自然不会容忍其他姓氏的女人威胁冯家的权势。因此冯太后再次以“子贵母死”为名,强硬地处死了林皇后。

孝烈皇后怎么被逼殉葬的(孝文帝遗令皇后殉葬)(3)

最终,“有姿媚”的姐姐冯润替代了林皇后的位置,得到了孝文帝的宠爱。然而也怪冯润倒霉,不久后,她便不幸患上了天花。为了防止她将天花传染给孝文帝,冯太后勒令冯润出家为尼。

而冯清则幸运地继承了姐姐的位置,成为了北魏的后宫之主。但是对于冯清,孝文帝并不算非常喜欢。他之所以将冯清册立为皇后,无非是顾忌自己飞扬跋扈、杀伐果断的奶奶。冯太后去世后,冯清的地位陡然下降。

原本,冯清负责抚养太子元恂(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鲜卑姓拓跋氏全部改为汉姓元氏)。为了防止冯清像文明太后那样临朝称制,孝文帝强行将元恂夺了过来,并自己抚养。从而彻底切断了冯清与太子的联系。

孝烈皇后怎么被逼殉葬的(孝文帝遗令皇后殉葬)(4)

不过冯清也不甘示弱:既然手中没有了太子,再立一个不就行了。于是,冯清将目光投向了皇次子元恪。不过在当时,元恪的生母高氏仍在。于是冯清有模有样地模仿自己的姑母,祭出了母贵子死的原则,强行杀害了高氏。而当时,孝文帝刚刚迁都洛阳,对原在平城的高氏爱莫能助。

就这样,冯清成功夺走了皇次子元恪的抚养权。不过冯清机关算计,她的胜利果实却被另一个女人所夺走,而这个女人正是她的姐姐——冯润。

原来经过3年的精心调养,冯润的病又好了。孝文帝听说此事后,立即派宦官将冯润迎入洛阳,册封为仅次于皇后的左昭仪。对于自己的妹妹,冯润似乎没有亲情可言。在她看来,妹妹的皇后之位本来就是自己的。妹妹比自己年幼,长相也不如自己,凭什么坐在皇后的位置上?

因此,冯润不断在孝文帝面前构陷冯清,而孝文帝本来就憎恨于冯清擅自诛杀高氏。因此,孝文帝颁下诏书,废掉了冯清。而冯清的辛苦经营,也全部落入冯润的手中,其中包括皇次子元恪。

三、机关算尽,冯氏的覆亡

冯润斗倒了妹妹,下一个目标自然是皇太子元恂了。当时,元恂的生母早已被杀,完全失去了外戚的保护。虽然元恂还有孝文帝的抚育和保护,但由于他“不好书学,体貌肥大,深忌河、洛暑热,意每追乐北方”,因此和孝文帝的矛盾越来越大。

孝烈皇后怎么被逼殉葬的(孝文帝遗令皇后殉葬)(5)

在旧贵族的撺掇下,元恂多次和致力于汉化改革的孝文帝的唱反调,甚至狂言,等他继位,就要迁都回平城。就此,元恂愚蠢地失去了最后一层保障,那就是他的父亲。

冯润见此机会,不断地在孝文帝面前构陷元恂。最终,孝文帝果然大怒,赐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他的生母林氏也被废为庶人。

在冯润的苦心经营下,元恪取代了兄长的地位,成为了太子。而她也成功地由昭仪,升格为皇后。此后,冯润精心抚养元恪,母子俩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建立了深厚的母子情义。正如《资治通鉴》记载:

”三日一朝幽后,后拊念慈爱有加。高祖出征,世宗入朝,必久留后宫,亲视栉沐,母道隆备。”

孝烈皇后怎么被逼殉葬的(孝文帝遗令皇后殉葬)(6)

可以想象,一旦孝文帝去世,冯润必将借助元恪,成为第二文明太后。然而天日昭昭,老天绝不会冯润这样的恶女得意太久。

冯润为人不守妇道,她经常趁孝文帝出征之机,忙着给皇帝戴绿帽。为此,冯润还将高菩萨等帅哥装扮为宦官,在夜幕的掩盖下颠鸾倒凤。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冯润的任意妄为最终败露了。原来,孝文帝有一个妹妹,号曰彭城公主,原本是归附北魏的南朝宋皇室成员刘承绪的妻子。

孝烈皇后怎么被逼殉葬的(孝文帝遗令皇后殉葬)(7)

刘承绪死后,冯润做主,想将她改嫁给冯润的同母弟、北平公冯夙。然而,彭城公主更喜欢大臣王肃。虽然彭城公主极力反抗,但最终仍被冯润强行逼婚成功。

婚后不久,彭城公主便打听到了冯润出轨的丑事。于是,她连夜带着十多个随从,向孝文帝告知了这一切。听闻皇后悍然出轨,孝文帝差点被吓倒。于是他连忙停止了南征战争,回到洛阳调查此事。

经过审问,孝文帝果然在冯润的宫中发现了两个带把的宦官。不过,精明的孝文帝并没有直接废掉甚至杀掉冯润。毕竟冯氏在北魏家大业大,不好打草惊蛇。就这样,冯润虽保留了皇后的位置,但被打入了冷宫,不再与元恪相见。

四、最后的“母贵子死”

前文也提到,冯氏一族以“母贵子死”旧制,屡次杀害威胁自己的地位的嫔妃。然而谁也没成想,冯润却成为最后一个“母贵子死”制度的牺牲品。

孝烈皇后怎么被逼殉葬的(孝文帝遗令皇后殉葬)(8)

经过汉化改革,孝文帝已经废除了“母贵子死”制度。但在废掉冯润后不久,孝文帝便病入膏肓。他深知,若不尽早处理掉冷宫中的冯润,太子元恪继位后一定会将她尊为皇太后。以冯润的心计,肯定能将元恪玩弄于股掌之间。

因此,孝文帝留下遗诏,要冯润和自己一同殉葬。元宏的庶弟北海王元详拿着毒药,奉命前往冯润宫里,要她饮鸩自尽。然而望着即将到手的皇太后皇冠,冯润又如何会甘心?因此,冯润奔走呼号,就是不肯死。

孝烈皇后怎么被逼殉葬的(孝文帝遗令皇后殉葬)(9)

元详见冯润如此不配合,只好无奈地叹道:“撬开她的嘴,往里灌毒药!一代毒后冯润就此暴毙于冷宫。

更讽刺的是,元恪继位后不仅迅速追尊生母高氏为文昭皇后。同时,元恪还找到了自己的舅父,并对他们进行了封授。同时,元恪还将舅父高偃之女纳为贵人,后册为皇后。

就这样,冯氏姐妹的苦心经营,却让高氏一族摘了桃子。高氏“数日之间,富贵赫奕”,从此他们取代了冯氏,成为了北魏一朝的新贵。

孝烈皇后怎么被逼殉葬的(孝文帝遗令皇后殉葬)(10)

权力是一时的,智慧是永恒的。在笔者看来,权谋永远只是权宜之计,绝非立国、立族乃至于立身之本。权谋虽然能够得逞于一时,却岂可得志于一世?冯氏姐妹机关算尽,以残酷的计谋残害其他嫔妃,甚至互相算计,最终却作法自毙,落得个服毒暴毙的下场。

司马光之所以记载这段故事,就是为了惊醒后人,权谋和阴谋固然重要,但绝不可为国家、民族、家庭以及个人的立身根基。欲了解更多历史的智慧,可以多读读《资治通鉴》。毕竟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孝烈皇后怎么被逼殉葬的(孝文帝遗令皇后殉葬)(11)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之前的1.3万本卖完了,现在又新进一批,数量不多,就快没库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