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人的元宵节,
流行四大民俗,
其中一项是专为妇女而设立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又是月圆之夜,故而元宵之夜,极其热闹。
甘肃人过元宵节,有四项民俗活动,分别是吃元宵,逛花灯、猜灯谜,放烟花,闹社火、游百病、送瘟神。
1,正月十五游百病,专为妇女设立的习俗
春节是春天的节日,春节过了,也就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正月十五,游百病;正月十六,送瘟神。正月十六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这一天,甘肃一些地方,要举行一个规模盛大“送瘟神”活动,以此祈愿,吉祥安康,宣告年的结束。
正月十五,要闹,闹元宵,闹花灯!元宵夜,金吾不禁夜!许多评话小说,都有一个很重要节点,正月十五大闹东京,大闹长安。《隋唐演义》,《水浒传》等等小说,对正月十五的闹长安闹东京,都有很精彩的描写。
游百病是正月十五的特殊民俗,也是一个几乎被人们遗忘的民俗。人们都知道正月十五闹元宵,但这个闹元宵,就是在游百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是,游百病活动扩大。
“游百病”是我国古代元宵节民俗活动中的一项。在整个明清两代乃至近代都十分流行。在不同的地方,游百病的时间,略有不同,有的地方,在正月十五,有的地方在正月十六。
不管那一天,一些基本的程式是相同的。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百神显圣的日子,人们如果出去到外面,游游走走,就能祛病消灾,避灾得福。故而,人们都到外面,结伴游走,四处游逛。
这个活动,尤其得到妇女们的欢迎。游百病,也是妇女们难得的聚会活动。唐诗中就有“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之说。妇女们互找妯娌、姐妹、七姑八姨拉家常、寻开心、休憩放松。故而,游百病就是正月十五民俗中,专门为妇女设立的活动。
为了让妇女们玩得开心。这一天,还有一个禁忌,妇女们忌做针线活,怕“扎出百病”。
为何叫“游百病”呢?原来,真这个活动还有个讲究,就是人们在出游时,如果遇到柏树,还要采点柏叶,柏叶有焚烧后,有驱疫除病的作用。一些地方把采的动作,叫做扳。故而一些地方,也叫“扳百病”。“柏”与“百”谐音,就是扳掉百病的意思。因为要游走,寓意通过游走,消除百病。
游百病的程式,各地也不同。不同的山水人情,形成了不同的活动程式。南方有“走三桥”之说,也就是,游百病的时候,南方水乡地带,桥梁众多,出游必历三座桥,故而成为走三桥。清人诗歌中说:“鸦替盘云插翠翘,葱绫浅斗月华娇。夜深结伴前门过,消病春风去走桥。”
而北方,没有多少桥,就没有走桥的规定了,人们只是沿着大街小巷,尽情游逛。
2.正月十六,社火队送瘟神
社火是春节中,最为隆重的节目。如果中国人的春节,没有社火,没有狮子,没有龙,那还叫春节么?
过年了总是少不了社火。这社火虽然年年一个样,没有多大变化,可是正月里没有了社火,年似乎就不完整了,过年就少了一种韵味。
社火是一项大规模的集体活动。按照传统程式,社火队的开始仪式,先去庙里给神上香,这是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习俗,先娱神后娱人,总是先表演给神看,然后再走街串巷演给人们看。
社火队有开始仪式,也有结束仪式。社火队的结束仪式,民间称为“卸身子”。社火队的结束仪式,日子并不统一,或在正月十五晚,或在正月十六晚。地点也不统一。按照传统的仪式,往往要请风水先生,推算具体的时间或方位。各地习俗不同,时间地点,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地方,社火的结束时间在正月十七日。
不论何种地方,社火队结束时,多要举行一个送瘟神的仪式。在仪式前,要选人妆扮成瘟神,或者用扎灯笼的办法,制作一个大型的瘟神。在一些地方,送瘟神仪式往往和社火队结束仪式合在一起。
在仪式前,社火队中的瘟神要走街串巷,逐瘟疫。以前,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时候,送瘟神的仪式,比较隆重,也普遍受人们欢迎。近些年,随着医疗条件的极大改善,这个仪式逐渐受冷落,很多地方已经没有送瘟神的习俗了。
不同地方,送瘟神的活动,也是不相同的。在南方水乡, 瘟神被放在纸船上送走;有些地方则被人们抬着送走;还有些地方瘟神拉在车上送走。
甘肃一些地方,正月十六送瘟神的活动,比较独特。一般,人们先在村内驱逐瘟疫活动,然后社火队员装扮成怪神力士,走街串巷进行表演。每过一家人,这家就要放鞭炮,以表达驱逐瘟神的意愿。到最后,社火队和送瘟神的人们,集中在村里活动中心。然后,抬着扎好的瘟神。在社火队的陪伴下,按照事先定好的方向路线,指定的地方。到了地方后,再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然后把瘟神和社火队纸货,一起烧了。再把锣鼓旗帜收起来,不能有响动,悄悄返回村里,放入库房,待到腊月开箱启用。
瘟神送走了,辛劳的人们,也开始了忙碌的春天。他们用自己的辛劳,耕田种地,务工创业,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3,正月十九舟曲人迎婆婆
甘肃舟曲县处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北接西秦岭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很多人听说舟曲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高海拔,人迹罕至,气候寒冷。其实,舟曲完全不是这样。舟曲地处亚热带最北界,再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使温热气流的保存时间比较长,年均气温13.8℃,气候非常好。而舟曲县城的海拔1300多米,比海拔1500米的兰州低不少。
春天,兰州这边准备下种时,舟曲的小麦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了。穿县城而过的白龙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有点类似于兰州的黄河。
舟曲人则是正月十七灯会。正月十七的灯会很有讲究,虽说是灯会的一部分,但不点灯,民间俗称为“耍黑十七”。据说,这个活动源自于唐代贞观年间,当时李世民为了整顿吏治,允许百姓监督贪官污吏。
不过,舟曲最热闹的还是“正月十九迎婆婆”。这里说的婆婆并不是指丈夫的妈,而是指年长有声望的妇人。在江苏、江西、四川、湖北、陕西关中等地,多这样称呼。可见,舟曲当地文化是南北文化的交汇与融合。而在舟曲元宵节上,大家所迎的婆婆是传说中的圣母娘娘,这是舟曲县城附近各个村庄供奉的神,据说能赐儿女并降幸福。
过了正月十九晚上。人们的生活便走入了正常,开始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轮回,期盼来年的春天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