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梦蝶,从字面意思和大多数注释来说,就是“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但我认为,“庄子或许不是在做梦”,而是庄子通过某种方法达到了一种“类似于梦的境界”。

庄周梦蝶道家理解(庄子或许不是在做梦)(1)

为何我认为庄子不是在做梦?这种“类似于梦的境界”究竟是什么东西?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以下,我为你一一揭晓答案。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南华经·齐物论》,原文如下: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周梦蝶道家理解(庄子或许不是在做梦)(2)

为何我认为庄子不是在做梦?我想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证明。

一、从常理来判断,我认为庄子不是在做梦。人人都可以做梦,人人也都可以梦见自己变成蝴蝶,人人也都会在梦醒时分分不清彼此,凭什么“庄周梦蝶”这么与众不同?

庄周梦蝶道家理解(庄子或许不是在做梦)(3)

二、从原文的最后一句话“此之谓物化”来看,很明显已经点明“庄周梦蝶”是“物化”,而不是“做梦”。“物化”是与物同化,当然不是“做梦”。虽然“做梦”可以达到某种与“物化”类似的效果,但“做梦”肯定不能等同于“物化”。为何?因为人人都可以“做梦”,但并非人人都可以“物化”。

三、从寓言故事的寓意手法来说,“庄周梦蝶”只是寓意“庄子的物化”,而不是庄子真的在做梦。“做梦”只是把“物化”这个概念讲清楚的一个手段,而不必是真实存在的,也就是庄子未必真的就做了一场大梦。

庄周梦蝶道家理解(庄子或许不是在做梦)(4)

这种“类似于梦的境界”究竟是什么东西?

这种“类似于梦的境界”就是“物化”。何为“物化”?顾名思义就是“与物同化”。学会“物化”,方能像石头一样安静,像小鸟一样自由,像蝴蝶一样随心所欲,等等。

庄周梦蝶道家理解(庄子或许不是在做梦)(5)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要达到“物化”的境界,就要看到人与各种事物原本具有的共同属性,消除人与事物的差别,忘记生死,忘记是非,忘记正误,忘记毁成,从而忘掉自我,把自己寄托于无穷的境界。

庄周梦蝶道家理解(庄子或许不是在做梦)(6)

人生如梦,物化如梦,所以“庄周梦蝶”未必是庄子在做梦。“庄周梦蝶”是“物化”的一种形象的说明。学会“物化”,方能让自己的所有烦恼有所“遣怀”,方能让自己体验到任何事物的愉悦,方能让自己的灵魂畅游于无穷的宇宙之中。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