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把分给福王的田地凑近了,可他还是不肯离开北京,此时又发生了“王曰乾案”,最终逼迫明神宗妥协。

王曰乾是锦衣卫的一位百户,与孔学等人打官司,案子判决之前,王曰乾在皇城里放炮,给明神宗上疏,希望皇上能重视自己的案子。

这种作法犯了大忌,可以判死罪的。王曰乾怕死,情急之下乱咬一气,于是咬出一个惊天的秘密:孔学与郑贵妃身边的太监姜严山、庞保、刘成等人勾结,让北京的一位术士王三诏施行厌胜术,诅咒皇太后和皇太子。又说有人曾经在东宫里带刀行刺,打算害死皇太子,由福王朱常洵取代他。

如果王曰乾说的是事实,这个密谋一定与郑贵妃相关,非同小可。明神宗又怒又急又气,在大殿上绕来绕去,走了大半天,最后向身边的太监问出一句话来:“这么大的一件事,宰相怎么没说话?”

福王建议崇祯南下(一个罪臣咬出一件密谋)(1)

皇太子朱常洛也派人来探听详情,叶向高回复说:“皇上已经不过问此事,殿下也不必再打听细节。”

皇太子也就不问。以后,御史找了别的借口,把王曰乾投入狱中。一次重大的危机就这样被叶向高掩饰过去,皇太子和福王相安无事。

但郑贵妃依然不肯放福王去藩国,借口明年冬天皇太后七十大寿,福王应该留在北京给太后过生日。明神宗于是又想耍赖皮,专门下了一道手谕,叶向高却把手谕压下,催促福王按期离京。

明神宗派太监到叶向高的府上,要求他把那道手谕发下去。

叶向高说:“大臣中间早有传言说,皇上会借口为皇太后过生日把福王留在北京,大家已经约好要向皇上请愿。如果把皇上这道手谕发下去,大家会相信王曰乾的妖言,朝廷之上人心惶乱,皇太后也不会安心。如今,连皇太后最喜欢的潞王都去了自己的藩国,皇上为什么单单留恋福王?”

叶向高的话里藏刀,再提王曰乾一案,是在提醒明神宗不要忘记当初的默契,这触到了明神宗的隐处。

此外,李太后听说了郑贵妃的借口,也很不满意,对人说:“福王要留在北京给我过生日,这样的话,我是不是也要让潞王回来给我拜寿?”

到这里,明神宗不好再坚持,万历四十二年三月,福王朱常洵离开北京,去了洛阳。

爱子离京,明神宗和郑贵妃送给他海量的财富。明神宗是一个贪婪的皇帝,这些年来通过税使、矿使在各地搜刮钱财,积蓄如山,平时对福王的赏赐不计其数。福王并不满足,又要求得到查没的张居正的家财、地方杂税等。

福王建议崇祯南下(一个罪臣咬出一件密谋)(2)

这一次福王前往洛阳,“内廷蓄积为空”,宫中能带走的财宝全部让福王带走。

朱常洵到了洛阳,仍然想方设法聚敛财富。洛阳一带原本食用河东出产的盐,河南盐税的收入是北方军饷的重要来源。福王到了洛阳,开设盐店,从淮、扬一带运盐过来,然后禁止食用河东盐,必须到福王的盐店中购买食盐。

福王因此获利丰厚,却给河东的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影响了当地的税源,间接破坏了北方的边防。而他的财富最终都落入李自成手中。

于左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