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秋风悲画扇火星文 国风人文图典何事秋风悲画扇(1)

1910年代上海街头一位拿着扇子遮阳的行人

小时候常听到一首打油诗:“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有人问我借,等到八月中”,及长方知是一首打趣的民谣,具有浓浓的戏谑调侃的味道,过了半月半,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谁还用得着扇子呢!

扇子的最重要的功用就是引风逐暑,在夏日炎炎之中,给人们带来习习凉风。在漫长而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扇子伴随着人们走过了无数的酷暑盛夏。小小扇子,从远古走来,进过皇宫,见过将相,陪伴士子淑女。但它尤其喜欢与平民百姓为伍,相依相伴,共当暑热,它从不倚老卖老,从不炫耀自己是“老字号”,永远默默无闻,保持低调。

古之器物,不单是物,却更是文化的气息流转。大到桌椅屏风,小到怀袖雅物。前人创造的物质世界所映射的锦绣文明,让今人“思古之情与求新之念,互相错综”,遥想不已。就说这扇子吧,自从人类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之后,它的功用发生了最初的异化,主要不是在溽暑中扇风,而是作为表示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崇高地位的威仪,“伟而立张”的装饰品。周代礼制重等级,规定了从天子到一般士子的用扇数量,天子八扇,诸侯六扇,大夫四扇,士二扇,差异就在于等级尊贵与高低。上述各级的仪仗扇作用,不是为了遮蔽日晒,或“障翳风尘”(《西京杂记》)。由于仪仗扇非自持之物,而是由他人待之,所以又被叫做掌扇;或说其形似手掌,故名掌扇。秦汉时,公、卿、大夫皆可用雉尾羽。魏晋时“非乘舆不得用雉尾扇”(《古今注》)。此后,王公以下改用丝织朱团扇为仪仗扇。朱切扇的使用和流行与汉代丝织业的发展,以及王公日益增多有着密切关系。唐开元年间,以孔雀羽代替雉羽,时称凤尾扇,如唐张萱所绘《皇后行幸图》中,宫女所持即风尾扇。

汉唐以后,迨至明清,大凡表示帝王家的起居、住、行之场所,乃至达官贵人社交场合,还是以仪仗扇来表示其高贵的社会地位。从汉代画像石、历代人物绘画以及清代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持扇的往往立于主人身边,如唐阎立本《步辇图》。因此仪仗扇可做为表明古代贵族身份、权威的一个标志。“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苏东坡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下阙。“羽扇纶巾”,把周瑜从容闲雅的态度写得栩栩如生。周瑜手中的羽扇,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竖看历史,扇子所蕴含的等级意识如同成打的王冠落地一样,唯独它的实用功能还存活在民间。汉代的民众称扇子为“便面”,或称“障面”“屏面”,主要用于夏日引风逐暑,此外,也常用它来遮面,故名“便面”。《汉书·张敞传》记载汉宣帝时,京兆尹张敞有管理市井之才,然无威仪,尝走马于街上,“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这里所说的“便面”就是手执一把扇子,用扇子遮住脸部,再如《魏略》记载三国时,魏之韩宣为丞相军谋,一次步入宫门内,与临淄侯相遇,时新雨,道路泥潦,“宣碍不得去,以扇自障”,用扇子遮住脸,大家各得其便。从上述诸事可知,早在汉代社会上已有用扇子障面的习俗。

此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江南丝织手工业发达,故制扇原料多用绢、纨、素、绫、缯等为面料,款式也日益增多,魏晋时期盛行书字绘画扇,上层社会的人士所用扇子,甚为讲究,而一般的百姓多使用以竹、葵、蒲等为原料的扇子,《晋书》记晋时谢安是京都中很有名望的人士,其同乡到岭南经商,贩运回“五万蒲葵扇”,但已是非时不售之货。谢安为解决其出售之难,乃取其一执之,于是京都士庶竞相争购,扇子“增价数倍”,旬日则无所卖矣。

明代方以智《物理小识》云:“掐扇(折扇)则唐人已有矣。”也许是仅限宫中留用,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民间无有大规模的推广,折扇的兴起是唐宋以后的事,古人称折扇为聚头扇,或称为撒扇,或折叠扇,以其使用时则敞开,不用时可叠起,因取其名。自唐宋以来,中国和其东邻朝鲜、日本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增多,交流的物品是多方面的,扇子仅是其中之一。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谈其形:“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二指”。

折扇盛行于明代。由于折扇使用、收藏方便,乃渐渐为广大庶民所喜用。清光绪年间(1875—1908),“仆隶所持皆此物”(《知寒轩谭荟》),从而可见折扇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普遍使用,至今不废。

素有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纳兰性德(1655—1685年)曾撰《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之佳句,扇子原本是夏天用来趋赶暑气炎热的,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纳兰借扇喻情,借用汉成帝妃子班婕妤遭到赵飞燕的妒忌、残害而被打入冷宫的凄美典故,南北朝时刘孝焯就曾经写过《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于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原本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何事秋风悲画扇”,一下子又将人世间的美好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而这种境况,在现实的世俗社会中是经常发生的……

本期图典就发一组扇子的老照片,与大家分享。

何事秋风悲画扇火星文 国风人文图典何事秋风悲画扇(2)

1867年香港一个抽大烟男子床边挂着的扇子 约翰·汤姆逊 摄

何事秋风悲画扇火星文 国风人文图典何事秋风悲画扇(3)

晚清老照片中出现的拿着扇子聚在一起的三个男子

何事秋风悲画扇火星文 国风人文图典何事秋风悲画扇(4)

晚清老照片中拿着扇子聚在一起拍照的妇女

何事秋风悲画扇火星文 国风人文图典何事秋风悲画扇(5)

晚清士子与读书人手执团扇

何事秋风悲画扇火星文 国风人文图典何事秋风悲画扇(6)

1917-1919年,四川-灌县手拿扇子的妇人 西德尼-戴维-甘博 摄

何事秋风悲画扇火星文 国风人文图典何事秋风悲画扇(7)

1935年7月21-22日南京卖扇子等杂货地摊的小贩 玛丽-乔-瑞德 摄

何事秋风悲画扇火星文 国风人文图典何事秋风悲画扇(8)

1930年代北平卖折扇的小贩

何事秋风悲画扇火星文 国风人文图典何事秋风悲画扇(9)

1941年 南方农村摇着扇子喝茶的人们

何事秋风悲画扇火星文 国风人文图典何事秋风悲画扇(10)

1980年代末北京 四合院里摇着扇子悠闲的大爷

2019年9月16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