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读书笔记分享-第二部分,共分4部分分享全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柏拉图理想国简单介绍?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柏拉图理想国简单介绍(理想国2柏拉图西方哲学的源头)

柏拉图理想国简单介绍

@潇洒读书笔记分享-第二部分,共分4部分分享全书:

详解:今天为你分享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相信但凡对哲学有一丁点儿兴趣的人都听说过这本书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起源之作,也是乌托邦文学的奠基者,地位简直是堪比孔子的论语。可是啊,这本开山之作有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特点,就是太长了,这本卷帙浩繁的鸿篇巨著,中译本竟然有600多页。分为十卷,足足超过了50万字,单从篇幅上看,真的很少有人有足够的毅力能把他从头到尾读完一整遍。不过啊,大家别着急,今天呢,为了让大家不错过这本超级名著,我会用音频的形式,大约30分钟左右的时间,帮助大家快速弄懂这本经典中的经典究竟都讲了什么内容。

说到哲学,对于普罗大众来讲,这是一个稍稍有认知门槛的学科。

所以,在正式解读内容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本书的作者柏拉图,通过加深对作者生平的认识来接近作者的思想。

柏拉图出生于公元前42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我们现代人常把亲密关系里那种纯粹精神交流的感情称为柏拉图式的恋爱。但柏拉图这个人其实打了一辈子光棍,和他关系最紧密的两个人你也一定听说过,一个是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另一个是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徒子徒孙,并称希腊三贤。也许是世俗的欢乐已经入不了柏拉图的法眼,他把自己毕生80年的精力和心血都花在了哲学上,也正是因为这份心力,让他真正意义上开启了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流派。说到这儿,你可能也会有疑问,我今天花半个小时来听一本2000多年前的书,到底有什么用呢?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万变不离其宗,我讲这句话用来形容理想过也是再贴切不过了。

下面我给大家说三条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的理由。

第一,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表达了政治理想主义的理论、形而上学、至善理念等学说,而且柏拉图还第一次提出了人类自我启蒙的要求,简单的说,是让人类不再单纯的受感性遮蔽,而是通过理性践行科学,探寻真理。

这些概念你可能陌生,但是正是这些你不熟悉的理论,奠定了整个西方文明的理论基础,就好比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一样,让后人从此都能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

所以啊,我们今天的人如果想更好地理解我们当今世界的价值体系,追根溯源到2000年前西方文明的源头,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这是我给你的第一个必读理由。

第二,理想国还是一本涵盖众多领域的百科全书,什么文学、政治、经济、法律、艺术、宗教、道德、教育等等都被囊括其中。可以说,无论你是什么专业,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找到本学科的历史源头。

对于想在自己专业有过人见解的人,这本书能让你获得一个超出专业之外的全局视野。这是我给你的第二个必读理由。

第三,恐怕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理想国探讨的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比如理性、金钱、公正、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这些不仅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话题,也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人类的永恒、终极问题。

通过阅读理想国,我们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摆脱那些狭隘的视角和思维,在更高的视野下理解人类社会与我们自身。这是我给你的第三个必读理由。

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讲解这本皇皇巨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为大家提炼了三个离我们生活最近的小问题。

一 人为什么要理性?

二 什么是正义?

三 政治体制分几种?

这三个问题是理解理想国的地图,接下来的时间,我会围绕这三个问题逐一为大家展开一个哲学大家的精神世界。

咱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理性?

理性这个词而在今天可能并不新鲜。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冲动是魔鬼,不要在有情绪的时候做决定。但在2000多年前,第一个提出理性这个概念的柏拉图,可算作是吃螃蟹的第一个人了。

他认为,人只有通过理性的训练,才能远离自己固有的偏见,并因此而获得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隐喻故事,洞穴隐喻,来解释我们为什么需要理性。隐藏的隐喻是比喻的喻。什么叫隐喻呢?隐喻是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比如祖国是我的母亲。

他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这类说法中,母亲与铁石心肠就分别被用来暗喻了祖国与冷漠。

事实上,往大了说,我们人类就是通过隐喻来理解整个世界的。

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用洞穴隐喻来描述人类社会。你可以想象有一个大大的山洞,只有一个长长的通道与外部世界相连,因为通道太长,导致任何阳光都无法照进来。

在山洞里,有一组囚徒背对着出口,面向远处的墙壁。它们的四肢被套上了枷锁,头竟也被固定,无法向四周转动。他们看不到别人,也看不到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到他们面前的墙壁。在洞穴中,囚徒的身后有一堆火焰,在火焰的后方,有人用头顶首东西走来走去。冬季的影子被火光投射到囚徒面前的墙壁上,人们的嘈杂声也回响到囚徒们的耳朵里。因为看不到别的事物,这些囚徒们误以为这些影子和声音就是世界,就是现实。

有一天,其中一个囚徒被松绑了,他终于能转身了。首先,他看到了背后的火堆,这是他看到的第一个食物,这让他眼花缭乱,痛苦不堪。然后,他往洞口的方向继续走。

走着走着,最终走到了外面,看到了阳光照耀的真实世界。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

在黑暗洞穴里,人们普遍是无知的。柏拉图用囚徒比喻那些愚昧、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普通人。囚徒的手铐和脚链是指普通人的局限,这些局限可能是先天的,比如心智水平的差异。也可能是后天的,比如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接触到的信息,囚徒看到的影子,是肤浅社会的表象。而第一个转身的囚徒看到光明时被闪花的眼睛,代表的是一个人看见社会真相时的痛苦。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咱们不妨再说的通俗一点,大家都看过3D电影吧,带上3D眼镜,电影就会变成立体的图像,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假如有一个人,他从小就在电影院里长大,只能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的看着电影屏幕,你觉得他会变成什么样?

恐怕他会认为电影里的情节都是真实的,那些人物、景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柏拉图的这个预言和我们刚刚举的看3D电影一样。整个世界的真相都藏在表面现象背后。

我们用肉眼看到的世界,不管多么的栩栩如生,都只是一个表象,这些表象背后的运作机制,以及这些运作机制内部的原理,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理性,不是躲在洞穴里看那些习以为常的倒影,而是转过身来直面事物的本质,通过不断了解自身认知的局限,发现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本来面貌。

这种摆脱日常偏见的过程,柏拉图管他叫张开灵魂之眼。

但是同时,柏拉图也强调,能够真正意义上做到理性又是极为困难的。那些看到了真实世界的人们,在回到黑暗里试图给洞穴里的囚徒讲解自己在阳光下的见闻时,一定会遭到责骂和嘲笑。因为那些沉迷于自己愚蠢见解的囚徒对他们身后更大的光亮一无所知。

这些囚徒会认为那个了解了真相的人是疯子,是异类,是要毁掉他们美好生活的恶魔。

那么,具体而言,人们到底怎么才能获得理性思考的能力呢?

柏拉图的答案是学习算术、几何、音乐、天文这几类学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就拿数学来说吧,数学的推导不需要任何经验的参与就可以自圆其说,并且一直推论下去,这是一种确定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