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学习掌握“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他们的孩子都是小学生,甚至还是小学低年级。因为在小学阶段,根据课程标准,是不会跟学生说“修辞手法”等这种专业术语。小学阶段课文中出现的也是诸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

然而发现很多课外辅导书上有许多的习题:

小学语文修辞方法(巧学修辞手法)(1)

还有提供这样解题套路的

小学语文修辞方法(巧学修辞手法)(2)

看到这样的题目和“辅导”思路,不禁想:我们教语文的目的在哪里?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又在哪里?

不管是哪种写作方法,哪种修辞手法,对于小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知道“采用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而是要让他们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句子表达得生动具体,从而能够激发语感,进而引导他们自己也会应用着来表达。

诸如此类的练习和解题套路,或许对孩子有帮助,但是完全失去了语文学习的意义和美感。美美的句子文章不好好读,却要整天记忆背诵这些题目章法,硬生生地让孩子对语文失去了兴趣。

小学语文修辞方法(巧学修辞手法)(3)

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将“修辞手法”的用法告诉给孩子们呢?

1

少说多读

小学低年级不必把“比喻句”、“拟人句”这样的术语告诉给孩子,孩子一读,通过感知,就可以感受到这些句子的“特别”之处。比如叶圣陶先生的《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孩子一读,就知道了月儿的形状如同“船”。多美的句子啊。若是老师一说“比喻”,孩子还会对句子感到“美”吗?读起来还会那么带有兴奋吗?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声朗读好文好段,好处多多,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所以,现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注重把时间留给“读”,而不是老师“讲”。课堂如此,在家的时间,也当然如此,题海章法还是少接触为妙哦,多让孩子读吧!

2

提供句式练习

与其做单调的术语知识练习,还不如提供固定句式,让孩子在说和写中感受“修辞手法”的妙处。

比如:

公园里的花儿真漂亮。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写具体)

这样的练习题,开放类型,既可以让孩子应用各种词语和句式,又可以为写作提供帮助。

句式1: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式2:有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

句式3: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还有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三种句式,分别采用了“比喻”、“排比”以及混合两种修辞手法的。孩子们通过这样的句式来说话练习,既有表达的成就感,又能对“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有具体感性的认识。

小学语文修辞方法(巧学修辞手法)(4)

3

比较阅读

要让孩子体会修辞手法的好处,靠单方面“输送”是没有效果的。即使孩子很会侃侃而谈“这句句子使用了比喻句,能生动形象地写出……”,但这都是空洞的。让孩子能够感性具象感知表达效果的方法之一,就是——

比较阅读

同样表达的内容和对象,有没有采用修辞手法,孩子一读就能有感受,可能孩子不会具体说出好在哪里,但是通过比较后,内心会有触动的。

比如:

天气很冷,北风呼呼地刮着。

天气很冷,北风呼呼地刮着,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

这两句句子,孩子通过朗读比较就可以感受到第二句句子的“好”,为什么?第二句的“刀割”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冷”。这就不是真正地让孩子体会到了“用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冷”吗?

小学语文修辞方法(巧学修辞手法)(5)

对于小学生来说,呼吁孩子少接触“冷冰冰”的术语,乏味的题海,以及所谓的“解题套路”,让孩子真正地沉浸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中,通过简单纯粹地朗读来学习体验语文的魅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