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记者从义乌市举行的“从人口变化看义乌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2020年义乌市常住人口185.94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123.4万人)增长50.68%,年均增长4.18%,两项增幅分别高出全省32个和2.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45.3个和3.6个百分点。义乌成为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县市。

义乌市有几个镇经济比较好(义乌成为全省人口最多县市)(1)

除了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长,义乌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还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人口结构不断优化,常住人口中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45.15万人,占全省增量的10.8%;劳动年龄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39.94%,比2010年提高14.97个百分点;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常住人口中外省流入义乌的人口有88.02万人,占比达47.34%;人户分离占66.84%,明显高于全省46.6%、全国35%的水平;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城镇常住人口增加60.2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9.67%,高于全省72.17%、全国63.89%的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农村人口同步增长,全市农村人口增加2.29万人,增长6.45%,与全国、全省农村人口减少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义乌市有几个镇经济比较好(义乌成为全省人口最多县市)(2)

一个地方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去10年是义乌人口增长最快的10年,也是义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10年,更是义乌城乡面貌发生华丽蝶变的10年。1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义乌市锚定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目标定位,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市场贸易、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全面发展,城市竞争力、吸引力、承载力和凝聚力持续增强。

从人口变化看义乌发展,看到的是这座城市展现的勃勃生机,看到的是这座城市经济和产业的转型,也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综合承载力在大幅提升、营商环境在持续优化、民生事业在不断改善。10年来,义乌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614亿元增长到2020年148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倍,增幅高出全省近20个百分点、高出全国近30个百分点;2020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129.5亿元,是2010的14.8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0年42.8亿元到2020年106亿元,增长147%;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80137元和42158元,较2010年增长127%和185%。

义乌市场关联着全国200万家中小微企业、2000万产业工人,与全国287个主要市场、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近两年在册流动人口均超过150万人。对此,义乌市坚持“市场 制造”,不断推进产业转型,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吸引各类从业人员广泛集聚。其中,电商主体从2010年的1373户猛增到2020年的28万户,内外贸网商密度分列全国第一、第二。快递量从2016年的6.3亿件,列全国第8、占全国3%,提升至超70亿件,列全国第2、占全国8.5%。

在巩固针织袜业、流行饰品、无缝织造、化妆品、玩具等20多个优势行业的基础上,近五年义乌市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70个,并无中生有打造了信息光电、汽车制造等千亿级现代制造业集群,202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17强县(市、区)第一。

为了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义乌坚持“一个市”理念,不断健全城乡路网,建成免费绕城高速,并把免费政策扩展至浦江、金东,积极向浦江、东阳域外引水。全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使义乌城区迅速改变了低矮破旧的“老面孔”,整座城市正在长高、变美,城市配套更加健全。10年间,义乌建成区面积增加近20平方公里,户口迁入义乌人数从2017年开始年均增幅超过10%,大量省外流动人口成为新义乌人。

为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义乌市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10年来先后承担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30多项“国字号”改革和40项省级改革试点。特别是近几年,义乌市率先打造了“无证明城市”,网上办件量达到93%,“干事不受礼、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荣获第二届“中国廉洁创新奖”,2020年义乌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县(市、区)第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促使了义乌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总数达到了73万,每10个人里至少有3个老板。同时,义乌市还通过创新人才住房政策,10年间人才数量从20.4万增至34.5万,专业技术人才从5.8万增至10.6万,并引进落地了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大“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等高校院所。

在民生领域及“平安义乌”建设方面,义乌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群众笑脸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尺,以倍增理念超常规谋划公共服务供给,着力解决群众“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10年间,教育经费总投入超过270亿元,通过实施幼儿园“百园工程”,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14所,2020年有12.28万外来建设者随迁子女在义乌实现“有书读、有园上”。10年间,浙大四院、妇幼保健院等10所医院完成新建、迁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平安义乌”十三连创,夺得“平安金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义乌创新“党建 单元”机制,3.7万个作战单元、30万骨干组成到边到底的基层治理网,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硬、两战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