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收购威士伯,宣伟实现“登顶”全球涂料产业的目标。它如何做到、有何改变,以及接下来又“如何做”——包括在中国。

宣伟企业(宣伟伟业)(1)

2016年,宣伟举办了一场盛大的Show,以庆祝其成立150周年。莫里基斯从这个年头上任CEO

对于四家涂料巨头级别的企业而言,2017年6月1日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在这一天里,PPG工业(PPG Industries)掐断了收购阿克苏诺贝尔(AkzoNoble.N.V)的念头,宣布始于3月的“年度收购大戏”落幕;而宣伟(The Sherwin-Williams Company)则结束了与威士伯(The Valspar Corporation)为时一年多的“收购长跑”,宣布将后者揽入怀中。

对比之下,宣伟无疑是四者中的最大赢家。在完成对威士伯的收购之后,原本在全球排名第三和第五的涂料企业合并在一起,以158亿美元的年收入预估值一举成为涂料行业的全球“老大”——当然,这还得感谢阿克苏诺贝尔的“不卖之恩”。

宣伟位于美国的一家销售店面

“我们的油漆销售店集团是北美最大的专业油漆运营商,满足建筑涂料和工业涂料领域的客户的需求,并为那些喜欢自己动手涂装的顾客提供产品。”莫里基斯在2016年度报告的“写给股东的信”中如此介绍油漆销售店集团。

根据宣伟2016年度报告,宣伟油漆销售店集团拥有4180家店面,它们全部集中在北美地区——其中美国占了大部分,有3889家;213家位于加拿大;78家位于加勒比海地区——除此之外的全球范围内,根据官方开示的信息,只在拉丁美洲有少量直营的销售店面。

坚持直营是宣伟油漆销售店集团的原则。莫里基斯表示,店铺直营意味着我们拥有与客户的直接关系,他们(客户)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产品的最终用户;我们能够获得对产品的性能和服务模式的直接反馈,这种反馈让其知道产品是否达到客户的期望,并推动新产品和服务的发展;直营也让宣伟能够控制产品和品牌的表现、商品目录、库存水平和人员配置决策;“最后,(通过直营)我们可以决定下一家店铺或者接下来的100家店铺开在哪里以及什么时候开。”

“控制分销渠道是宣伟的标志。”莫里基斯说:“大多数人会认为我们的优势是在美国、加拿大及加勒比海地区通过油漆店销售建筑涂料,这是可以理解的。”

拥有“光荣传统”的油漆销售店集团并不辜负宣伟给予它的重托。2016年,油漆销售店集团录得77.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比2015年增长了8.1%;营业利润更是达到16.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而当年宣伟整体的营业收入为118.6亿美元,营业利润为18.2亿美元。这表明,油漆销售店集团对宣伟营业收入的贡献率高达65.7%,更是贡献了大部分的营业利润。

除了油漆销售店集团外,宣伟现在还拥有拉丁美洲涂料集团(Latin America Coatings Group)、消费者集团(Consumer Group)和全球产品集团(Global Finishes Group)。后三者对于宣伟2016年营业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5.0%、13.4%和15.9%。其中拉丁美洲涂料集团的运营与油漆销售店集团类似,包括直营和加盟模式,合计运营339家店面。

“我们同时也通过公司所运营的经销店销售汽车、防腐和船舶涂料,以及OEM产品。在拉丁美洲,我们也已形成由公司直营销售店和加盟经销商共同组成的持续增长的基础网络。总的来说,我们大约有75%的销售额是通过我们运营的销售网点实现的。”莫里基斯说。

如此看来,宣伟更像是一家主打涂料产品销售的巨头企业。但这并不代表宣伟不从事涂料产品的生产。根据宣伟开示的资料,截止2016年,其在全球拥有98家工厂。以地理区域划分,其中的44家位于北美(美国40家和加拿大4家),28家位于拉丁美洲,19家位于欧洲以及7家位于亚太地区。

依靠庞大的销售与生产网络,宣伟建立起更为庞大的品牌体系——拥有超过200个品牌。但这些品牌的全球分布极不平衡,其中大部分只在美国本土运营,其他地区以加拿大最多也只有26个,而亚太地区更是只有1各品牌进入,即“宣伟”品牌。

而收购威士伯,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宣伟150年来建立起的“传统局面”。

收购威士伯

宣伟宣布完成对威士伯的时间,比原定的晚了约3个月。

宣伟企业(宣伟伟业)(2)

威士伯成为宣伟全球业务的一部分

时间回溯到2016年3月20日,宣伟发布通告称,同意以113亿美元或113美元每股的价格收购竞争对手威士伯。根据宣伟的公告,其与威士伯达成高度的一致,表现出对收购案的最终完成持有充足的信心,预计该交易能够在一年之后的2017年第一季度末完成。

宣伟与威士伯的合并是在莫里基斯的“强力推动”下达成的。莫里基斯自2016年1月1日开始担任宣伟的CEO,而他在接受彭博新闻社电话采访时表示,双方的对话开始于他上任宣伟CEO之后。这也意味着,双方只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就“闪电”达成收购协议。

无论是达成收购协议的当时还是完成收购的现在,威士伯的国际化程度都要比倚仗北美市场(尤其是美国本土市场)的宣伟要高得多。据介绍,威士伯是涂料工业领域的全球领导企业,为客户提供创新、高品质的产品和增值服务,其业务范围分布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威士伯为消费市场提供广泛的优质涂料产品,以及为建筑、工业、包装和运输市场提供高度工程化的解决方案。

2015年,威士伯录得43.9亿美元的销售额。根据彭博新闻社的统计,该销售额由比如Valspar Ultra和Duramax这样的品牌贡献,其中的12%来自中国市场,还有7%来自澳大利亚市场。威士伯在中国拥有通过收购得来的华润涂料品牌,并以此为基础引进布局了Valspar品牌(尽管并不算成功,更多的销售贡献依然倚仗华润涂料的表现);在澳大利亚,威士伯通过旗下Wattle品牌运营有64家经销门店。

威士伯在中国及澳大利亚的渠道布局正是宣伟所欠缺的。也因此,宣伟相信其与威士伯的产品线存在高度的互补性,“几乎没有重叠的地方”,两者的组合将增强其全球涂料业务。莫里斯基提到,在收购完成后,威士伯在澳大利亚的64家经销门店将增加到宣伟运营的分销平台当中。

莫里基斯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收购一家近一半业绩来自海外贡献的企业(指威士伯)能够帮助其增加海外产品线,将帮助宣伟扩大其在亚太地区及欧洲的市场。“这加速了我们长期以来的发展战略,威士伯是我们一直钦佩的企业。”莫里基斯说。

在2016年5月的那一次财务说明会上,莫里基斯也重点谈到了收购威士伯的重要性。他首先阐述了宣伟“极具优势”的商业模式,说:“可能有人就要说了,这么好的商业模式,为什么还要收购威士伯?简而言之,这是因为我们认为宣伟与威士伯的合并是一件‘三赢’的事情——公司的商业模式因为一些关键业务和规模提升以及一些关键的非国内业务的加入而增强;我们的客户会因为产品线的扩充、技术能力的增强以及一家更具成本效益的公司进入广泛的区域市场而受益;我们的股东也将受益于一个更有效的、更有利可图的企业,这个企业拥有更好的增长前景并产生更强的现金流。”

如此看来,宣伟收购威士伯的正当性已经不言而喻,且势在必行——“我们财务状况体现出雄厚的财力,让我们有能力以全现金的形式去收购威士伯”;而其给出的每股113美元的收购报价也让威士伯不忍拒绝——在发布达成收购协议当时,这一报价比起威士伯上市以来录得的最高股价还要高出28%。

摆在宣伟与威士伯面前的唯一障碍,变成了来自于政府反垄断部门的审查——这一“惯例成交条件”的完成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所谓的惯例成交条件,包括根据《美国哈特-斯科特-罗迪诺反托拉斯改进法》(the U.S. Hart-Scott-Rodino Antitrust Improvements Act)设定一个适当的等待期及其截止日期,还包括其他各种管辖范围内的监管部门的批准。

在“惯例成交条件”问题上宣伟曾摔过跟斗。2012年11月,宣伟曾尝试以23.4亿美元的现金出价收购墨西哥涂料制造商Consorcio Comex(简称“Comex”)。但一年之后,这桩收购案因遭到墨西哥联邦经济竞争委员会(COFECE)的否定而未能完成。

有了这一次失败的教训,宣伟不得不有所防范,设定了触发收购价格调整或者终止收购的条款。该条款指出,如果宣伟被反垄断监管机构要求剥离部分威士伯的业务之后再行收购,而且这一被要求剥离的业务按照2015年对于威士伯的业绩贡献超过6.5亿美元,那么每股收购价格将减少8美元,至105美元;如果剥离的业务对威士伯2015年的业绩贡献超过15亿美元,则宣伟方面有权终止交易。

但宣伟依然表示,设定这一条款只是“以防万一”。“宣伟和威士伯相信在交易进行过程中不会或极少收到监管部门对于资产剥离的要求。”

意外与插曲

尽管最终“收购价格调整或者终止收购”的条款并没有被触发,但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意外”。

2016年5月11日,宣伟和威士伯发布了联合新闻稿,宣布这宗收购案收到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简称FTC)发来的第二份信息请求。“这在类似性质的交易中是十分普遍的,而且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莫里斯基说,当时在所有需要审查的司法管辖范围内,有关此次交易的监管审查都在进行之中,而“我们正在寻找双方最优秀的、最具经验的团队,以确保一个成功的合并过程”。

宣伟和威士伯由此进入一个敏感的时期。“因为我们需要顺利通过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审查过程。所以,正如你们所预期的那样,在能够分享的信息的数量上,我们将受到限制。”莫里斯基表示,“但我们正在与监管机构合作,并相信该交易仍将以每股113美元的价格完成。”

宣伟企业(宣伟伟业)(3)

一名棒球运动员正在抓住飞来的球,他的身后是巨大的宣伟的广告牌。

在随后的“敏感时期”内,宣伟和威士伯极少向外界释放有关收购进展的信息——或许它们认为并无必要——直到2016年度报告的公布,宣伟才再次公开提及与威士伯的这一收购案的进展,但言简意赅:

“从我们公布达成收购协议开始,我们便付诸努力以保证这一收购能够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并确定合并之后的新的组织架构。在我们不间断地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进行讨论之后,我们预料将被要求进行一项业务剥离以赢得监管部门对我们完成收购的许可,并且我们积极地朝达成这一目标的方向努力。”

根据宣伟2016年度报告披露的信息,其计划剥离的资产的年销售额远低于対威士伯2015年营收贡献6.5亿美元的门槛,如此意味着其收购威士伯的价格仍将定价于每股113美元。

2017年3月21日,距离双方达成收购协议满一年,外界并未等来宣伟和威士伯发布合并完成的消息——在这一天,宣伟宣布将完成收购威士伯的最终时限推迟3个月,即改到2017年的6月21日。如宣伟在2016年度报告中所述,其中原因便是监管部门提出的资产剥离的要求,而这一资产剥离未能在当初设定的时限前完成。

这一项资产剥离的对象很快被证实为威士伯北美工业木器涂料业务,交易金额为4.2亿美元现金,买家为艾仕得涂料系统(Axalta Coating Systems)。4月12日,宣伟和威士伯共同宣布它们与艾仕得达成关键协议。

2016年,威士伯北美工业木器涂料业务录得接近2.25亿美元的销售额,约占威士伯同年总营收的5%。作为北美地区OEM和工业木器二级市场的领先供应商之一,其产品涉及建筑、陈列柜、地板和家具等领域。

这一业务剥离要求来自FTC和加拿大竞争管理局(Canadian Competition Bureau,简称CCB)(除了FTC外,由于宣伟与威士伯在加拿大也有规模不小的事业开展,因此它们的收购案同时还受到来自CCB的监管)。根据报道,FTC在此前审核中认为,美国市场目前只有3家主流企业生产木器涂料(即宣伟、威士伯和艾仕得),如果其中的两家合并,可能会导致此类产品价格的上涨。

FTC因此也收到相关投诉,指称这一收购的完成将减少北美市场上制造家具、陈列柜和建筑产品的工业木器涂料领域的竞争,而宣伟和威士伯合并后的公司很可能会单方面行使市场权力,导致其他竞争对手在木器涂料领域的竞争力趋弱。

根据后续公布的FTC与宣伟达成的同意收购协议,宣伟将向艾仕得出售两家威士伯工业木器涂料生产工厂,一家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另一家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同时,艾仕得还将收到威士伯工业木器涂料业务的研发设施、仓库和测试设施,以及合同客户、知识产权、库存等。

“通过这一业务剥离协议,我们相信能够妥善解决监管问题,以及在收购威士伯事项上即将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莫里基斯说。而威士伯主席兼CEO韩德信(Gary E.Hendrickson)则表示相信艾仕得将是一个出色的收购者,“我们将与艾仕得密切合作,确保业务顺利过渡。”

伴随着威士伯北美工业木器涂料业务的剥离的实施,2017年5月26日,宣伟表示其已经获得FTC和CCB关于收购威士伯的批准文件,扫清了两者合并之路的最后障碍,并预测“如无意外”会在6天后宣布完成收购。

2017年6月1日,宣伟在宣布完成收购威士伯的同一天,也在稍早时间宣布了威士伯北美工业木器涂料业务完成剥离。

成就“全球第一”

“我们很高兴完成此次交易,我正式欢迎威士伯才华横溢的员工加入我们……两家公司合并后形成了世界级品牌组合,拓展了产品范围、先进的技术与创新平台以及全球足迹。”在发布收购完成的新闻公告,莫里基斯如此表示。

宣伟企业(宣伟伟业)(4)

宣伟主席、总裁兼CEO莫里基斯

如同前文所述,宣伟与威士伯在市场领域和产品线上均存在高度的互补性——藉由此次收购,宣伟不仅取得了威士伯在北美地区的业务,更重要的是补足了其在亚太地区(亚洲和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市场的短板。

“两家公司的合并也将增加我们在亚太地区和欧洲一些重要区域市场的份额,这些区域市场合计占有近70%的全球油漆和涂料需求。”莫里基斯说:“威士伯将扩充宣伟的品牌组合,以及为合并后的公司带来一些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这些品牌在某些情况下将意味着宣伟新的业务类别。”

根据宣伟的估算,合并后的公司2016年的收入达158亿美元,全球员工约为60000人,在北美、南美、中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建筑涂层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在工业涂料领域,合并后公司是包装涂料、卷材涂料、通用工业涂料和工业木材涂料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事实上,在2016年的全球涂料企业销售额排行榜当中,158亿美元的预估值足以让宣伟登上“全球第一”的宝座——在2017年上半年上演的那场本可以让PPG工业和阿克苏诺贝尔合并成为涂料巨无霸的收购大戏,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2017年5月2日,宣伟提交了一份8-K表临时报告,包括涉及收购威士伯的未经审计的2016年初估财务报告。正如之前公布的那样,宣伟预计将在三年内实现3.2亿美元的年度协同效应,这些效应将来自原材料采购、销售、管理及行政费用和流程优化以及效率提升方面。

宣伟预计此次交易将立刻增加盈利(不计一次性成本)并长期增加该公司的运营现金流量。“合并后的公司的协同效应目标将是实实在在的和可实现的,因为在交易完成之后其将拥有相当强劲的附加上升空间。”莫里基斯说。

然而消息并非都是正面的。为了给收购威士伯提供资金,宣伟在5月2日还发行了价值60亿美元的高级票据,分别为3年、5年、7年、10年和30年到期,平均综合利率约为3.2%。

这让宣伟陷入负债的“漩涡”当中。有报道指出,包括这60亿美元的新发行票据在内,宣伟“将为收购威士伯举债超过100亿美元”。MarketAxess数据显示,宣伟交易最活跃的债券(2017年12月到期,利息1.350%)最近报99.88美分。

以此为依据,国际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对宣伟的评价——穆迪在5月2日当天便将宣伟的信用评级从原来的A3连降三级至Baa3,认为其新的无担保债券(高级票据)导致公司杠杆率大幅上升;而在此之前,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将宣伟的评级从A调降至BBB。5月8日,惠誉将其评级从A下调至BBB。

但这对于宣伟股价的影响并不大,在5月2日之后,宣伟股价经历了一个震荡盘整的过程,未现大幅涨跌行情;而在6月1日宣告完成收购威士伯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出现拉涨行情,截止6月9日,宣伟股价报于352.91美元,创下其上市以来的新高。

根据计划,宣伟将于2017年7月20日发布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报;与此同时,宣伟将发布合并后公司的2017年第三季度与全年业绩预测,并举行电话会议,回答公众的问题。

也许整个涂料行业都在期待,收购威士伯之后的宣伟将会给出怎样的“成绩单”。

中国战略何往?

宣伟企业(宣伟伟业)(5)

宣伟资料图片

由于宣伟和威士伯在中国市场有所布局,尤其是威士伯通过收购华润涂料及其后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使得这此次收购战火很快就蔓延到中国市场。

6月2日,一份带有宣伟logo、署名为Cheri M.Phyfer的信件在网络上出现。根据落款,Phyfer为宣伟消费者品牌集团(Consumer Brands Group)总裁。他表示,宣伟与威士伯今天终于携手站在了一起,“这是我们行业中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Cheri M.Phyfer还表示,作为合并的一部分,美国宣伟消费者品牌业务部(应指原消费者集团)已与威士伯建筑涂料事业部合并,成立了新的消费者品牌集团。“虽然合并已经完成,但两家业务的整合尚需一定的时间。”

此外,原威士伯集团亚洲区建筑涂料董事总经理吴国升(Jason Wu)也在同一天以宣伟“亚太区总裁”的名义向客户发出了一封信件,表示随着交易的大功告成,“我们将开始着手整合我们的业务”,“宣伟与威士伯的联盟将使我们能向您提供更多价值以及更强有力的服务水平,不光是现在,还有未来也是”。

不过至截稿时止,宣伟并未给出与威士伯合并后双方不同业务部门、不同市场区域以及相关人员的整合方案。

在2016年5月的那一场财务说明会上,莫里基斯也展示了双方合并后业务重合部分可能的整合方式——威士伯的涂料业务、油漆业务将分别与宣伟的全球产品集团、消费者集团合并,而宣伟油漆销售店集团和拉丁美洲集团将不受影响。

按照这个方案,依据2015年的财务数据,宣伟对油漆销售店集团的依赖程度将有所削减,由原来超过60%的销售额来自油漆销售店集团的贡献减少为约40%,宣伟也由此成为“一家更加平衡的全球涂料公司”。

无论最终如何整合,都将昭示着宣伟将在中国市场加大它的投资力度。目前宣伟在亚太区域仅拥有7家工厂,分布在中国(约3家)、越南、马来西亚等国。这样的产品供应网络成为宣伟在这一地区发展的短板。

以中国市场为例,此前宣伟的存在感并不强——中国市场只是充当宣伟全球产品集团所进入30多个国家中的一个。该集团主要经营汽车涂料和工业涂料产品,2016年实现的销售额不足20亿美元(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并未单列)。

宣伟对中国市场的觊觎不言而喻,近年来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渗透;但碍于生产体系的薄弱和渠道建设的缺陷,在众多涂料巨头早早布局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中,宣伟要想后发制人并不容易。有行业媒体对各涂料企业2016年在中国的销售额进行排名,其中宣伟仅能排行第十七名。

收购威士伯将有助于宣伟迅速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在前述榜单中,威士伯排在第四的位置。

不仅如此,凭借2006年对华润涂料实施收购,威士伯在原华润涂料的生产体系及销售渠道基础上进行了“再加工”,扩大了生产网络,设立研发中心,并大张旗鼓地引入威士伯品牌,在中国多地建立高端专卖店(目前这一扩张基本陷于停滞)。宣伟的到来或将使得威士伯在中国的这一基础能够重新激活。

因此,有宣伟中国区域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宣伟与威士伯的合并,对增加宣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会有所帮助,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契机。”

但摆在宣伟面前的问题将是如何利用威士伯在中国打下的基础。对于中国涂料界人士而言,宣伟收购威士伯的一大看点在于华润涂料的再次易主。而收购11年来,威士伯对于华润涂料在中国市场的经营难言成功;宣伟的到来将带给华润涂料是重新振兴的机遇,还是充当宣伟加大对中国市场投资的跳板?在宣伟刚刚宣布完成收购威士伯的当下,这一切并未明朗。

相对于11年前威士伯的收购华润涂料,宣伟的优势在于:它不需要背负“外资涂料企业收购民族涂料企业”这一沉重的“标签”;只是对于中国国内涂料企业而言,宣伟依然是一匹走到门前的“狼”。

(黎佰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