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贾平凹、陈忠实三个陕西作家的作品,他们有的写陕北高原的,有的写关中平原的,有的写陕南山地的。
路遥因为是陕北人,挖掘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相结合的陕北广大地区;陈忠实是关中人,挖掘关中民俗风情和文化是他的兴趣点;贾平凹老家在陕南,他的绝大部分小说,都是取材于现实、当代陕南的生活。
这三个作家都是身处陕西省,都是农民的儿子,都有农耕生活的经验。三个人主要著作《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废都》发行量 都超过百万。三个人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三个人的共同特点:超人的刻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强大意志力。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写完以后,他把圆珠笔扔到窗外,大哭一场。当时手全都缠在一块儿伸不开,最后要用热水泡才可以伸直,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劳动。贾平凹深知写作的不易,《废都》也好,《秦腔》也好,凡是写重要的作品,他都是闭门谢客,封闭在家里屋内,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写作。
陈忠实立志要写一部砖头一样厚的书做枕头,作为他一辈子的里程碑。路遥始终停留在社会历史文化层面,而陈忠实进入了一个文化化的过程,他吸取了当代文学中有益的东西。
他们都有刻苦的精神,他们都有与农民有血缘关系,他们的作品当中都有一种生命体验带来的生命的感知,都是用心血生命换来生命结晶的作品。我们常说:厚德陕西, 陕西是一个历史和文化非常丰富厚重的地方,因为陕西省的西安市(古代长安)曾经是中国历史上13个王朝的首都,从历史和根源性上来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因为陕西这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十分雄厚,能够产生这么多的写作人才,也是理所当然的。
贾平凹
我们首先说一说贾平凹,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大陆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于陕西丹凤县棣花镇,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延河》 《美文》杂志主编。出版作品有《贾平凹文集》24卷,代表作有《废都》 《秦腔》 《古炉》 《高兴》 《带灯》 《老生》 《极花》 《山本》等长篇小说16部。中短篇小说《黒氏》 《美穴地》 《五魁》及散文《丑石》 《商州三录》 《天气》等。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 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光明网评)
贾平凹这人说话时陕西味十足,他的眼睛非常亮,很有观察力,事实上,他的农民模样掩盖了他的精明、智慧。他是个聪明、善于不露痕迹搞幽默的作家。(作家王蒙评)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在其大散文观的指导下,其作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贾平凹散文具有一种感觉的直观性和即时性,而且具有表情达意的立体感和穿透力,还有将理性和非理性完美地统一了起来。 贾平凹的散文的艺术特点:风格迥然、情真意切、细致、哲理、自然、美、幻、理性超越。 贾平凹笔下的农耕世界是活泛的充满灵气,人与物,人与人沟通相融,淳朴自然。
贾平凹在散文写作中,不仅有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而且还有个人内心细腻感受,以及人生哲理。贾平凹从容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等性格,为他赢得众多的粉丝。
他的语言有自然、平易、质朴、清新、含蓄、简炼、幽默、玄幽、怪拙和空灵的特点。其中,“玄”是奥秘,“幽”是深藏,“怪”是奇异,“拙”是熟涩、朴讷而大巧若拙,“空”是多意而有想象的空间,“灵”是流动、意境和神来之笔。
贾平凹叙述语言、人物对话,都力求更本色、传神,最大程度保持文学语言的生活化,以达到原汁原味地还原凡人俗事,刻画人物形象,他采用乡土化的写作,将文言、口语、方言、现代汉语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地域化、民族化、音乐化的语言特色。
他常用轻淡的笔墨,把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现象,加以升华,引 入哲理。在他的《丑石》、《静虚村记》、《夜游龙潭记》等篇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艺术特质。
陈忠实
其次,我们再说说陈忠实,男,1942年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 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已发行逾160万册,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
“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说的技巧来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陆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这样的赞誉陈忠实担得起,也算客观。但是我希望有更深入的研究,尊重他的作品,而非泛泛谈论他的伟大。”(搜狐网评)
从陈忠实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时代的印迹,而他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也鲜明地折射出时代的色彩,甚至不乏里程碑式的标志。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几乎篇篇引起较大的反响,在那个荒凉的文学时代格外引人注目。他写的作品特别是小说作品,虽然受到当时政治风潮的影响,但是生活气息浓郁,人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鲜明地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生活特点,是我们解读和研究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和精神文化特征的典型文本。
路遥
最后,让我们看一看路遥(1949年12月2日 -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路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上午,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在路遥的笔下,生存环境的悲苦不仅仅是生计问题,更有发展空间的种种限制。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坚毅品格更是在不断追求发展的奋斗过程中日臻完美的。写苦难是为了写苦难中的人。苦难越深重,战胜苦难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难能可贵和令人敬佩。
实际上,路遥的作品是以城里人的眼光,围观乡村的“恶”,以此来反思和反省乡村。城市是进城乡下人的欲望对象,毫无疑问的是,乡村空间指向的是历史和记忆,城市空间肯定指向的是未来。
路遥十分注重生活中的感情积累和作品中的激情倾注,将现实主义的直面人生和浪漫主义的奔放热烈一同融入到作品中,读他的作品无时无刻不能感受到蕴含在作品中或缓或急的激情涌动。在路遥为我们建构的小说世界中,你能体会到和路遥一样炽烈、温情、友好、质朴的浓烈的激情,你会随着路遥的笔感受一次次心灵的震颤和悸动,一起悲或一起喜,一起怒亦或一起怨,让你体会到和作家一样的柔情似水,一样的血气方刚。
路遥的精神遗产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这四点足以使一位作家永远不朽。路遥的作品中那些人物及其命运,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
贾平凹、路遥、陈忠实
贾平凹、路遥、陈忠实并称陕西文学三大家,不仅在陕西文坛光芒万丈,在整个新时期文学都是令人惊叹,而且是难以复制的文学奇观。当代中国,没有哪个地方像陕西一样,同一时期井喷式出一窝大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执其牛耳。 同一时期的陕军大家,成就都很耀眼,当然难免比较。
三大家特点也很明显,路遥有《平凡的世界》、《人生》,当年都是轰动全国。陈忠实的《白鹿原》堪称民族史诗,大气恢宏,品相最好,对比之下,贾平凹虽有轰动一时的《废都》,得过茅盾文学奖的《秦腔》,比之前两位,似乎差点厚重。
事实上,从陕西作协主席这个头衔来说,先是路遥,路遥死后是陈忠实,陈忠实之后现在才是贾平凹。这样的顺序似乎代表了陕西文坛某种认定,文坛地位路遥高于陈忠实,陈忠实高于贾平凹。
路遥去世较早(1992年),年轻读者对他没多少印象,他在中老年的读者心目中,有相当高的地位。路遥早在1988年就依靠《平凡的世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陈忠实和贾平凹的名气还不够大,路遥是当时陕西文坛的一把手。
贾平凹是才子型,陈忠实属于思想型作家。作一个蹩脚的比喻:如果说贾平凹是农村乡贤式的文人才子,那么陈忠实就是乡村智者,能人。前者会受人尊敬,但不免会让更多的人敬而远之,而陈忠实会从精神气质上更了解农村,具有更大精神号召性。会更让农民觉得贴心。对于陕西文学来说,贾平凹和陈忠实确有某种互补性,一个多产,一个高质;一个是文人,一个是智者;一个有南方山清水秀的婉约,一个有北国黄土高原的粗犷豪放。
三人中,论起名气,肯定是贾平凹最大。《废都》带给贾平凹的影响和争议,现在都还在延续。他的《秦腔》获得茅盾文学奖,也为他加分不少。贾平凹创作力惊人,两、三年就能写完一本长篇,能持续提升影响力和关注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贾平凹、路遥、陈忠实都是陕西文学的大家,他们的作品不仅是书写中国某一特殊地域的结果,也是对中国特定发展时期的人文历史记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作家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加伟大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