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余闲暇,信手拈起《战国策》一书,忽想起《战国策·齐策》文中《《赵威后问齐使》一段文章。

鲍叔牙见管仲读后感(读赵威后问齐使有感)(1)

原文是: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译文是: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地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因而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鲍叔牙见管仲读后感(读赵威后问齐使有感)(2)

赵威后(?-公元前264年),是赵惠文王的王后,赵孝成王的母亲。又称赵惠文后、孝威太后,威通君,并不是谥号,孝威后意思是说赵威后为赵孝成王之君太后。赵惠文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赵何去世,太子赵丹继位,史称"赵孝成王" 。赵惠文王去世后,她曾一度临朝听政。史书对她执政时期的作为有两段非常生动的记载,一是"触龙说赵太后"、二是"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赵威后虽一介女流,但对国家政治的清明上有着最朴素的理解,对国家人才的褒贬任用上有着独特的认识,看似简单却很有道理。本文通过赵威后的询问齐使的先后顺序,体现了这位女政治家治国应该以民为本的思想,这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进步思想。

鲍叔牙见管仲读后感(读赵威后问齐使有感)(3)

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思想,是历史上民本思想的体现。

历朝历代的潜替更换更是说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赵威后把收成放在第一位,因为是“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只有老百姓的粮仓里粮食充足了才会知识礼节;老百姓的穿的吃的丰富足裕了才会懂得荣誉和耻辱。民富国强,收成好自然百姓安乐,百姓安乐自然国君无恙,逐步推理,层层递进,简明而正确。

为什么"无岁"就会"无民"呢?倘若一国一年收成不好,粮食匮乏,人民就会受饥荒之灾,严重时就会饿殍横野,荡析离居,转死沟壑,尸骸暴露,动乱不已,因此"无岁"则“无民”。灾难致使民心乱,民乱则生变,变则民心“无君”。

既然一国之"岁"如此重要,那些"岁"又从何而来呢?岁在于天时,在于地利,但更在于人和,人和则心聚,心聚则岁成。有天时有地利而无人和,岁亦无成!可见人和的重要,民心团聚的重要。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新中国更是践行了这一理论。

五四运动在世界革命的号召下燃起了熊熊烈火,中国引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浪潮。

1921年7月1日,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燃遍全国。逐步建立了以伟大领袖毛主席为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政权。并以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论。

早在1925年12月毛主席就中国社会各阶层做出了具体的分析。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革命要不走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一定要注意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为分辨真正的朋友,毛主席根据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做了一个具体的分析.区分出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革命不同的立场和信念。确定了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即革命的对象)。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的朋友。那些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这些理论为我国早期革命起了指导的力量。同时,也说明了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若有“无君”之心时,其革命的力量是谁也阻挡不住的。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以起初五十三人微弱力量最终推翻拥有四百多万军队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政府,这就是典型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证明。

东方雄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以信心百倍,崭新身姿傲视天下,民安居乐业,国蒸蒸日上!

生在新中国,我骄傲!

我是中华人,我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