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蓝

《芈月传》开播了,看了两集,发现台词有文言文的韵味,真好。还发现不少古雅的称谓,和一些生僻字。看官,你可都一目了然,还是囫囵过去了?

第一个字,芈月之芈()

看之前念不出的多,从第一集起估计就全国普及了。有趣的是这个生僻字的来历。先是从秦兵马俑一号坑的第三次考古发掘中,在一个出土的秦俑中发现的。一个类似粗体的“脾”字,被学术界考证为“芈”字古写,实则为“芈月”二字。其次这个不起眼的小细节触动了一个叫蒋胜男的瘦弱小女子,她把她写得波澜壮阔,华丽奇绝。一个生僻字,暴燃了一个才女。

第二个生字是媵女的“媵(yìng)。音ying,读第四声。

第三个生字是莒姬的“莒(jǔ)。音ju,读第三声。

蒋欣演的莒姬是莒国公主。莒国,西周诸侯国之一。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齐公子小白落难时曾逃亡莒国避难,后来回国当上齐桓公,鲍叔牙劝诫他“使公毋忘出奔于莒”,后来演变为成语,勿忘在莒。

媵女向氏,是莒国公主出嫁时,随行陪嫁的女子。古代有媵制婚姻。从媵婚的形制来看,向氏,不是莒姬同父异母的妹妹,就是她的堂妹,也就是莒国国君兄弟的女儿。实际就是同姓姐妹两人同嫁一夫,本意是为了在两国联姻时,增加夺宠的筹码,更加稳固地位和外交。实际上由于出生的区别。嫡出为正,陪嫁则如同妾侍。但媵妾不属于明媒正娶的礼程之内,因此,若不能得宠,便会被人任意作践,生不如死。

后来的芈月也是作为陪嫁的媵女,嫁到了秦国,忍痛含悲离开了心上人。

远古的媵制婚姻,对非嫡出和地位低下的子女,是一种最深的痛。

第四个字:缂(kè)。音ke ,同“刻”

第一集中,威后要求莒姬毁掉一件缂丝绣罗衫。

缂丝,在民间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说法。不同于刺绣和织锦,是另一种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这种缂丝工艺极其细致,犹如用丝线雕琢镂刻,需要织工具有一定的艺术造诣,特别出色的织工技法和修养都是百年难遇的。一件缂丝艺术品需要同时具有光感、质感、和立体感,艺术价值非常高。制作时间也需要几个月至一年的时间。《红楼梦》有“石青缂丝八团天马皮褂子”,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是头等的。所以莒姬抱怨“花了逢人绣娘半年的时间”可见不易。舍不得,当然是情有可原的,

第五个字:僭(jiàn),音jian ,读第四声。

第一集中芈月的母亲向氏对莒姬说:媵女不敢僭越。僭越,指超越本分。向氏和莒姬同行出嫁,地位如婢,身份低微。对莒姬必须谦恭有礼,她的一根簪子都不能随便用,何况她的床塌呢。但是莒姬说得明白,你若生下霸星,地位就会高于我,甚至王后。看来,不能僭越是本分,能不能僭越是本事。

不过才两集,慢慢看,《芈月传》背后的很多细微处都已经被人拎出来细细玩味,也挺有意思的。

芈月传里面的音调(芈月传中的生僻字你都听懂了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