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指名字吗(什么是姓氏)(1)

姓是社会成员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识别标志和符号,是区别这个或那个有着血缘关系(或其他联系)的家族的标志和符号。比如孔子的孔,据《姓氏寻源》卷二四“《广韵》云,孔,姓,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简逖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天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孔子苗裔至今已传至70多代,也都是孔姓。

姓氏是指名字吗(什么是姓氏)(2)

为什么姓是一个有着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呢?这可以从姓的字形来探求姓的意义。姓是会意字,由女、生两字合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由此可知,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同一个母亲生的子女就是同姓,同姓也即同祖。中国的姓起源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远古时代,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以女子为中心,形成一个共同始祖母的母系氏族,若干个氏族组成一个原始的部落。为了区别不同血缘的这个与那个母系氏族,每一个母系氏族都产生了自己特有的标志和称号,而这些标志和称号就是最原始的姓。最原始的姓有姬、妫、姒、姚、姜、妘、嬴、子、好、姞、任(妊)、隗、芈、弋(  )等,大都从“女”字,恰恰说明了姓是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有了姓,可以辨别同一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主要起着“明血缘,别婚姻”的作用。“同姓不通婚”,使原始时代的群婚制发展到了以血缘为准则的婚姻制,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姓氏是指名字吗(什么是姓氏)(3)

母系氏族制度经过一段繁荣发展之后,生产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最后取代妇女居于主导地位,但在氏族内部的结构、制度以及氏族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在同部落若干个母系氏族中,一些处于重要地位的男子需要有符号作为自己的标志,于是就产生了氏。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是男子在母系氏族社会逐步取代女子地位的象征。“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鉴·外记·注》)“氏”字起先用“是”,表示存在的意思,即谁谁在这儿,也就是部落支系的居住地,往往借用图腾、徽号或地名作为标记。在从父家长制家族向奴隶制家族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有姓氏的家族。传说这些家族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历史舞台上驰骋风云,演出了一幕幕丰富多彩的氏族悲喜剧。比较著名的大致有如下家族系统:一是神农氏系统,姜姓,最早的族长炎帝。最著名的家族有烈山氏、共工氏和四岳。二是伏羲氏系统,风姓,最早的族长有太皞、少皞。《帝王世纪》说这个家族从太皞死后,共传了从女娲氏、太扈氏到无怀氏十五代。三是高阳氏系统和高辛氏系统。高阳氏最早的族长颛顼,高辛氏最早的族长叫帝喾,这是两个有较近血缘关系的家族或部落。这两个家族人丁繁衍特别兴旺,《史记》根据传说,把虞舜、夏禹说成是高阳氏的后裔,把唐尧、殷契、周弃说成是高辛氏的后裔。四是轩辕氏系统,最早的族长黄帝。传说黄帝同蚩尤作战时,曾率熊、罴、貔、貅、貙、虎参战,这应是以兽为图腾的六个氏族,所以黄帝又称有熊氏,说明黄帝既是辕辕氏,又是有熊氏的族长。传说黄帝有25子,即25个家族,其得姓14人,为12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又传说姬姓为黄帝的嫡传,建立周王朝的姬姓周家族是黄帝的轩辕氏的嫡系。至于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说少皞、颛顼、帝喾是黄帝的子、孙和曾孙,那只是传说中的一种记载而已。各种传说留传下来,形成了不同版本的说法。

姓氏是指名字吗(什么是姓氏)(4)

姓是“别婚姻”,氏则是“明贵贱”。正如《通志·氏族略》说的那样,“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在夏商周之时,姓氏分而为二。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而在不同场合,姓和氏的使用是有区别的。例如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不相识的人碰在一起,往往会礼节性地问:“请问贵姓?”答曰:“免贵姓×。”从未听说有:请问“贵氏”的。在家谱、族谱的题名上却是《×氏家谱》、《×氏族谱》,也从未见过《×姓家谱》、《×姓族谱》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大概在口语中问“贵氏”犯忌,因“氏”与“死”同音。“氏”在远古时代是男子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是纪录某一姓氏男姓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的图册,所以家谱、族谱的题名用某氏。

(湖南图书馆)

姓氏是指名字吗(什么是姓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