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昨晚她给我打电话,说她今天赚了80元钱,我听了一时无语凝噎,潸然泪下。


1.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妈妈是令人难堪的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还没放学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我没有带伞,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走回去将近2公里的土路。后来等到终于放学了,雨还是没有停,反而下得更大了,我站在班门口怔了一会儿,看到有的家长开着车、有的家长带着伞、有的家长拿来了雨披纷纷来接孩子了,同学们一个个开心地冲向了父母的怀中,撑着小花伞,穿着小花衣拉着父母的手走向了雨中。我无奈地跑向大雨中,冲进了人群,还要惦记着不要踩到泥而滑倒,我真心希望母亲不要来,没想到刚刚走出校门,母亲还是来了。

她穿着父亲的黑色雨鞋,头上盖着一个早就破烂的黑色男士外套,一个手撑着外套,一只手提着家里唯一一把雨伞。我一眼就看到了她,她散乱地长发牢牢地贴在额头上,裤子上尽管穿了雨鞋也都是泥点子,她一边四处张望一边用大大的嗓门使劲呼喊着我的名字。我当时恨不得从世界上消失,生怕被同学们看到像一个拾荒者一样的我的母亲,最终我也没有拉着母亲一起走,我留她一个在身后,在大雨中,在泥泞中,在一群小孩子中。然后装做不认识她疯了一样的跑回了家,我当时有些讨厌她,她总是那么显眼,那么狼狈不堪。

我的妈妈好像变了一个人(我的妈妈真的很努力养活着我们全家)(1)

后来我跟母亲说,其实当时你可以不来接我的。母亲说:“可你,是我的孩子。”


2.妈妈用双手帮整个家庭熬过了艰难岁月

妈妈自从嫁过来,家里就一直穷,一直穷到了我们长大成人。这个期间,是母亲用自己的双手哺育了我和哥哥,她勤勤恳恳,像一只从不停歇的陀螺,围着丈夫转,围着孩子转,围着家庭转。

她有门绣花的手艺,是跟姥姥学的,嫁给爸爸时,陪嫁的四转一响后来一度成为家里主要的劳动工具,一台牡丹牌缝纫机嗒嗒嗒绣花的声音伴随了我的小学六年岁月。我清楚地记得父亲当时打工的砖厂倒闭了,家里缺了主要的经济来源,妈妈的缝纫机本来早已尘封了多年,就在这个时候,母亲毅然决然的把它的搬了出来,从城里找了绣一个门帘10块多的活计,就这样开始了她的绣花岁月,这一转就是6年。

她每天早晨5点多就起来,重复着做饭、绣花的工作,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像她的缝纫机一样一转就是一天。我每次都睡了还看见母亲屋里还亮着灯,早晨我还没起,就会被“嗒嗒嗒”的声音吵醒。当时我记得她的收入,一个月大概能挣300块,门帘上都是大幅图案,鸳鸯的凤凰的,妈妈一个月才能绣20多个。她就是用这些钱给我们交学费,买衣服,买书本的,可以说是妈妈,绣出了我们的未来。

我的妈妈好像变了一个人(我的妈妈真的很努力养活着我们全家)(2)

后来母亲早早地就老花眼了,那个时候她还不到40岁。


3.她为了照顾父亲离家千里,一去就是八年

妈妈一直在支持着父亲的事业,她本身是一个连县城都没出过的小地方女人,却因为照顾父亲跑遍了全国各地。

因为我后来升高中,上大学,需要的费用越来越多,父母后面几年做起了包工头的生意,他们跟着工地到处跑,西安,宝鸡、榆林、德令哈、绵阳、重庆的帐篷成了他们中年时期的家。母亲原来本可以不跟着父亲一起出远门,可是她想象着父亲整日整夜地操劳,回到工地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不免就落下泪来;而且她也不愿意让父亲再雇一个保姆又多花出一份钱,她说这些事她都能做,这份钱都足够孩子几个个月生活费了。

因此她那天哭着放下了我和哥哥,登上了去远方的火车。这一去就是八年,这八年,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着爸爸,尽量分担着父亲的担子。她陪着父亲在山路上运过机器,在沙漠里下过钻机,在山区里架过电缆,在荒原上挖过泥浆。她洗衣做饭、招工挖人,她打理人情、管理账本,可以说没有母亲的话,就没有父亲的今天,更没有我们的今天。

我的妈妈好像变了一个人(我的妈妈真的很努力养活着我们全家)(3)

直到八年后,妈妈陪着爸爸回来了老家。母亲看到我第一眼的时候说了句:“怎么长这么大了?”

后来妈妈回忆那天的情景时说,她见过雪山、见过黄土高坡、见过青海湖、见过沙漠,唯独没有见到孩子渐渐长大的样子。


4.她依旧不愿停下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她也再也不用因为家里只有一把伞而忧愁了,我只劝她每天带带孙子,旅旅游就好了。可是母亲说什么也不愿意停歇,她说歇着会把人歇出毛病。于是她就在隔壁村子找了一个计件的活计,每天替人家拧塑料螺丝,拧一个1分钱。她拧的快,每天能拧七八百个,每次拧得多了就非常开心,可是我看着她因为拧螺丝而拇指外翻的双手常常心疼的说不出话,屡次劝她不要去了可她就是不听话。

我的妈妈好像变了一个人(我的妈妈真的很努力养活着我们全家)(4)

她说,她还要给我攒买房子的钱。


我的母亲,只是这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母亲中的一个,我小时候不理解她爱我的方式,但是我知道她深深的爱着自己的丈夫也爱着自己的孩子,她很努力的在养活着我们全家。

她很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