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部造船建大功(率部造船建大功)(1)

李先念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和其他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李先念的一生历经革命烽烟的考验,九死一生,轰轰烈烈,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事迹。

李先念的母亲王氏是河南人,因为逃荒流落到了湖北省黄安县永佳河,嫁给一位姓陈的农民,育有三女三男,即大女儿陈福芝、二女儿陈贵芝、三女儿陈青芝、大儿子陈有舟、二儿子陈有元、三儿子陈有全。

这位姓陈的农民是九龙冲大地主吴立久家的佃户。同在大地主吴立久家当佃户还有一对姓李的兄弟李承盛、李承元。

陈、李两家相处很好,彼此间有什么困难就相互关照。

1904年,陈家当家的病故,撇下妻子王氏和一群孩子半大不小的孩子,生活陷入了绝境。

李家兄弟看着寡妇孤儿可怜,就鼎力相帮。一来二去,李承元和王氏产生了感情,经人撮合,结合在一起。

李先念就是李承元和王氏的幺儿子。

王氏最疼爱这个幺儿子。

李先念七八岁的时候,曾到后山砍了几棵竹子,准备做成竹刀、竹箭来做陷阱捕猎野猪、野兔。

当地韩姓大户和李姓历来不和,韩姓地主就以这件事为借口,气势汹汹找上门来吵闹,声称后山是韩家所有,要李家赔赏银元若干。

李承元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被地主欺压惯了,乖乖如数赔款。

赔是赔了,但那个地主死老财恶语伤人,辱骂李先念的话很难听,王氏气不过,到了晚上,为了给幺儿子出这口怨气,她一个人拿了砍刀,疯了似的,把后山的竹子砍倒了一大片。

这,就是流传极广的李母“护犊砍竹”的故事。

李先念在十二岁起,先后在家乡和汉口球场街陈福记寿器店当学徒,被称为“小李木匠”。

不用说,寿器店主要经营棺材。

所以,有人戏称“小李木匠”是“做棺材出身的”。

“小李木匠”亲眼看到了北伐军攻占武汉,长了不少见识,懂得穷人要翻身就必须革命的道理,他以“为旧社会造棺材”自任。

1926年,李先念回家把自己在武汉的所见所闻告诉二哥陈有元,和二哥商量着要参加革命。

1927年,九龙冲成立了农民自卫队,哥俩踊跃报名,其中,二哥陈有元担任中队长。

率部造船建大功(率部造船建大功)(2)

同年11月13日晚,哥俩也一起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并于该年年底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黄麻起义失利后,鄂东革命军转移到黄陂木兰山,高桥区委让李先念等人留在当地坚持斗争。

国民党军天天都到九龙冲展开大搜捕,形势非常危急。

李先念在1979年5月回红安时讲过:“那时只有二哥知道我藏在红马寨的一个山洞里,连母亲都没告诉。我在山洞里躲了很长一段时间,二嫂和三姐有时化装成上山打柴的样子,用土罐子带点吃的给我。但她们不是每天都送,情况紧张时,几天都送不上一次。”

就是在哥哥姐姐的悉心关爱和呵护下,李先念渡过了难关。

而苏区鄂豫皖红军在徐向前、许继慎和曾中生等人的带领下,得到了空前发展,革命事业蒸蒸日上。

1935年3月,红军第四方面军为打破国民党军的“川陕会剿”计划,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同时,也是要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边的活动,决定在苍溪、阆中之间西渡嘉陵江。

率部造船建大功(率部造船建大功)(3)

嘉陵江是四川四大江河之一,沿途多山岭、到处是悬崖峭壁,江宽水急,渡江难度很大。

当然,最难的还是敌人的阻扰。

敌人为了阻止红军西渡,沿岸布置了川军邓锡侯、田颂尧部共53个团,防线长达600余里,掠走了江上所有船只,凭险固守。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通过详细观察,选择在敌人防守薄弱的塔子山、石家坝一带渡江。

为解决渡江的船只问题,红四方面军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木匠出身的李先念。

李先念时任红30军政委。他从红30军中选拔了220余人,又动员了当地150多名木工,组建起了工兵连。

考虑到造船地点不能离抢渡场太远,又要隐蔽不被敌军发现,李先念把施工点选在了离塔子山30余里的王渡场。

王渡场与主渡口塔子山之间隔了一座山,在山后茂林深处,妙的是,林中又有大片空地,是隐蔽造船的理想地点。

但是,说隐蔽也不能很隐蔽,毕竟,这是一个大工程。

要知道,造船用的大木材要从上百里外纯靠人力搬运而来,而造船用的各式各样大小不同的销钉、抓钉要架起炼铁炉来煅造,动作很大。

而这些,要在敌人眼皮子地下完成,简直不可思议。

但是,在李先念的动员下,当地农户都投身到这个工程中,家家户户踊跃交废钢烂铁,很多人家还捐出自家用的桐油为工地夜间照亮。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工兵连胜利地打造出了100多条船和3座竹扎便桥。

李先念又组织红军战士和众乡亲,在夜里用手推,用肩扛,把这些舟桥从高山上运到了渡江地点,为渡江提供了先决条件。

嘉陵江战役后,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川北、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300 区,吸引了几十万敌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率部造船建大功(率部造船建大功)(4)

不用说,李先念在这场战役中建立了大功。

三大红军会师后,李先念又奉命率30军为先头部队参加西征。

特别要说的是,1941年,李先念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他见到了一个九龙冲的乡亲,在询问母亲的近况时,才知道母亲就在自己参加嘉陵江战役那个时间点患哽病逝世了。

乡亲描述说,你母亲在临死之前,还张开拇指和食指做成“八”字形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见上一眼排行第八的幺儿子你啊!

李先念听了,立即摧肝裂肺,珠泪滚滚而下。

第二天,李先念便带着罗厚福旅长及程坦等人回到母亲的坟前长跪不起,并大声哭喊:“娘啊,您怎么不能再活八年十年。这么快就走了,儿子对不起你啊!”

听到这哭声,在场的人没有哪一个不流泪的。

1945年10月以后,李先念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等职务,统帅和指挥作为全国六大作战区域之一的中原军区6万部队,充分展现了一个军事家的指挥才能。

建国后,中央军委确定了36人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李先念赫然位列其中。

从1954年到1980年,李先念一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是我党最高领导机构的成员之一。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