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宣德炉,后世争相仿照,如何辨别?

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宣德炉最简单鉴定方法 后世争相仿照的神秘宣德炉(1)

明 狮耳鬲式宣德炉

为制作精品的铜炉,在宣德皇帝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一般铜需四六次提炼,宣德炉铜材竟达十二次提炼)、造型(铜炉形制)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呈给皇上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宣宗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宣德炉最简单鉴定方法 后世争相仿照的神秘宣德炉(2)

大明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

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如婴儿肤。鎏金或嵌金片的宣德炉金光闪闪,给人—种不同凡器的感觉。

宣德炉最简单鉴定方法 后世争相仿照的神秘宣德炉(3)

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的,叫仿宋烧斑色;比珠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轻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等……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

宣德炉最简单鉴定方法 后世争相仿照的神秘宣德炉(4)

1.品鉴辨识

不同时期的宣德炉在精度和质量上都有不同侧重点。明炉重韵味,不管是整体或者细部的设计,都耐人寻味。明末清初的炉有拙朴的厚重感。雍正时期的炉线条柔和,而乾隆时的精炉工艺水平达到历史最高点。值得注意的是,宣德炉底款的“德”字心上没有一横,当时有“省一德”之称,经多方查证,也有不省一横的。

宣德炉最简单鉴定方法 后世争相仿照的神秘宣德炉(5)

宣德炉

此件三足宣德炉形制规整,包浆自然,器表莹润,光华内敛,色泽蕴藏于内,映出黯淡奇光,灿烂自然,给人以细腻柔滑之感,极具收藏价值。

2.包浆色泽

真品包浆温润,宝气内蕴,长时间不变。伪品包浆枯槁,有的象油漆,越放久越难看。

旧说有五色,分别为佛经纸,栗壳,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经纸色为第一。上海朵云轩95年拍品中有一铜炉(高19.2厘米),其色泽就能达到佛经纸色。此外,一些使用了特种工艺制造的洒金、错金铜炉,其价值要比一般的铜炉高数倍。

宣德炉最简单鉴定方法 后世争相仿照的神秘宣德炉(6)

大明宣德炉

宣德炉可谓前无所师法,后无能为继,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3.铸工造型

真品铸工质量平均,精品铸工相当精。伪品铸工不平均,有地方好有地方差,或者铸工粗糙。

造型以古雅浑厚为上,有耳足的比无耳足的要好,铸工越精越好。以大小而言,径8-12厘米的炉最常见,属于小号;径15厘米左右的炉是中号,数量比小号少,但价值比小号高;而径大于20厘米的炉是大号,工艺精者稀见,价值也很高。在同样尺寸的情况下,炉越重价值也越高。如友所藏的明末清初的宣炉,径只有15.8厘米,而重量可达7斤,是该尺寸铜炉中的超重量级选手,价值要比普通的重3斤的高数倍

宣德炉最简单鉴定方法 后世争相仿照的神秘宣德炉(7)

明代 宣德炉

4.磨损款识

真品有自然均匀的磨损,特别是在足底。伪品无磨损或人为打磨。款铸得越精越奇就越能帮助断代,而铜炉的价值也越高。宣德炉在明、清以及民国均有铸造,但如何判定年代的早晚呢?从整体造型上来说,明代铜炉的整体风格是雅致、浑厚。

宣德炉最简单鉴定方法 后世争相仿照的神秘宣德炉(8)

明代 大明宣德炉

此香炉双耳,束颈,鼓腹,下承三足。炉底“宣德年制”四字楷书刻款,结体方正,修磨圆润,字风俊朗。整器造型独特,时代风格鲜明,皮色朗润,铜质精良,乃同时期桥耳炉绝妙佳品。基本形制是敞口,颈矮而细,扁鼓腹。炉质特别细腻,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其包浆温润,宝气内蕴。

发展到明末清初和清早期,铜炉依然浑厚,但不及早先的雅致。时至18世纪,风格开始趋向纤弱,在造型和装饰上力求变化,有的也雅致,但总体上浑厚不足。下两图是笔者藏品,原伦敦佳士得拍品,31.8厘米高,乾隆款和乾隆时期,纹饰较繁复,珊瑚镶嵌完整无缺漏。

5.内腔特征

宣德炉的造型只是它的外形,其内腔亦有欣赏和断代价值,反映了匠心和时代的审美情趣。感觉明匠更注重内腔的造型设计,尤其想表达炉腔的纵深感(横向的和竖向的)。横向的纵深感以弧线大来体现,竖向的纵深感以炉腔深来表达: 炉壁不等厚,上下厚,中间薄; 炉口壁直,向内腔过度有棱角;内腔底低; 内腔底面径小; 内腔的最凸处低于外形的最凸处。

宣德炉最简单鉴定方法 后世争相仿照的神秘宣德炉(9)

仿制的宣德炉有哪些特征?

1.当代仿。宣德三年宫廷封炉不铸之后,当时的监造者将原来的工匠再集中起来,另行铸造。由于原料不足,风磨铜已经用完而不复出,铸工只能以黄杂铜代之,虽做工与以前一般极尽精致。形态更为多变,但铜质终于不及。同时底款有了变化。字数增多,为“大明宣德五年监工部官吴邦佐造”和“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等,楷款、篆款均有。

宣德炉最简单鉴定方法 后世争相仿照的神秘宣德炉(10)

冲天耳炉 图与文无关

2.明代中期仿。明代中期的正德年间,朝野亦需用铜香炉,因宣德炉已经深入人心,遂沿用宣德炉的造型和款式或稍加变化。此时炉的特色是铜色泛黄,器身铸有伊斯兰文。明代中期伊斯兰文化大量传入中国,致使正德皇帝亦信奉起伊斯兰教,所以当时制作的工艺品如铜器、瓷器、景泰蓝及许多的物品之上多有伊斯兰文(回文)的出现,至明末铸造的宣德炉上亦沿此风,并且楷书、篆书并用。

宣德炉最简单鉴定方法 后世争相仿照的神秘宣德炉(11)

天鸡炉 图与文无关

3.明末和清初仿造。该时的工艺美术器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宣德炉仿品制作亦美,并沿用明代的失蜡铸造法,但在造型上与明代相比,惟显灵巧而已。其胎亦厚重,色有暗红、橙黄等。款式上除了仿大明宣德款之外,还有署“袖云居”、“水云居”、“风月侣”等的篆书方款。

宣德炉最简单鉴定方法 后世争相仿照的神秘宣德炉(12)

宣德款栗褐色铜炉,清代仿制。藏于故宫博物院

4.清晚期至民国时期仿。其铜质粗,砂眼多,炉壁薄,分量轻,有的以翻砂法浇铸,工艺更加粗糙。

本文来自河南省收藏家协会!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