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

关于不明飞行物(UFO)的说法有多种。最典型的说法倾向于外星飞行器,但有专家根据照片资料分析后提出了一种“大气透镜”假说来解释这些现象。

“大气透镜”假说中提出在离地面42.33km处有一层气溶胶质粒所组成的冷空气团,它的密度比周围空气的密度大,而且气团中间稍厚,所以这层冷空气团就形成了一个“凸透镜”。当远处射来的光束经过此冷空气团时,会聚成一个亮斑,由于气团厚度的变化。“凸透镜”焦距发生变化,并由于地球的自转,亮斑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快速移动。人们就误认为该光斑是不明飞行物。

那么凸透镜成像到底有什么特点呢?通过本节的学习就能找到答案了。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6.2学生实验探究)(1)

1.2虚像

实际光线不能相交,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叫作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凸透镜能成虚像,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距离透镜较近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直接用眼睛观察,可以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了的烛焰的像。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6.2学生实验探究)(2)

1.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2)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又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上,只能用眼睛看到。

[方向点拨]判断成实像还是虚像的方法:一是根据能否在光屏上呈现,二是看光线能否到达。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6.2学生实验探究)(3)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1物距和像距

(1)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作物距,符号u。

(2)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作像距,符号v。

2.2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遵循怎样的规律?

(2)猜想与假设: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可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3)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焦距f=10cm)、光屏、光具座等。

(4)实验步骤:①调节烛焰焰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之在同一直线上,且与光具座平行(如图所示)

②改变点燃的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从远到近,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的变化。测量出每一种情况下蜡烛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③在成虚像和成实像的两种情况下,轻轻吹蜡烛的火焰,使它向左侧或右侧偏斜,观察火焰的像是向左侧还是向右侧偏斜。注意像与物的左右关系。

(5)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

①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6.2学生实验探究)(4)

②在成虚像时,轻吹蜡烛的火焰向左偏,观察到火焰的像也向左偏;在成实像时,轻吹蜡烛的火焰向左偏,观察到火焰的像向右偏。

(6)分析与结论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6.2学生实验探究)(5)

核心提示:“倒立”是指像的上下、左右位置与物的上下、左右位置均颠倒。“放大”或“缩小”是将像与物的大小进行比较得到的结果。

[方法点拨]凸透镜成像规律:(1)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2)二倍焦距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3)实像总是异侧倒立的,虚像总是同侧正立的。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6.2学生实验探究)(6)


3、凸透镜成像光路图(难点)

凸透镜既能成放大的像又能成缩小的像,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我们可以采用光路图的形式来直观、形象地研究凸透镜成像情况,,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画出相应的光路图,这是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最好方法,也便于记忆此规律。

(1)当物距u>2f时,如图甲所示,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6.2学生实验探究)(7)

(2)当物距u=2f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当物距f<u<2f时,如图丙所示,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6.2学生实验探究)(8)

(4)当物距u=f时,如图丁所示,从物体上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平行射出,没有交点,不会成像。

(5)当物距u<f时,如图戊所示,在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凸透镜,可在物体的同侧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6.2学生实验探究)(9)

[方法点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焦点。(3)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平行于主光轴。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6.2学生实验探究)(10)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6.2学生实验探究)(11)


,